回覆列表
-
1 # 讀一讀很好的
-
2 # 一民聲音
老師要有個“平常心”。當老師的,心理要清楚的是,家長呵護孩子,是其天性。有了這樣的認知,你就不會過於急躁,就會考慮從家長的角度解決問題。
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地偏袒,這行為當然不好,不過,他們也是為了孩子好。正是“為了孩子好”,是老師工作的突破口。
有一次,有個學生犯了較大錯誤,加上這名學生過去經常出現小問題,班主任將家長請到學校。家長一直堅持孩子是受別人的影響,要處理大家都一起處理,不能只批評她的孩子。本來事情是由這個學生引起的,且整個過程是這個學生的主導,但家長就認定“大家”“所有人”,弄得年輕的班主任感覺麻煩。
我過去後,聽了雙方的意見。我很認真地對家長說:“老師教育你的孩子,是站在教育的角度,希望你的孩子改正錯誤,你應當無條件地站在老師一邊,和我們一起共同教育,讓你的孩子變得更好。你怎麼會這樣只站在孩子的一邊,聽不進教師的意見?你不希望你的孩子認識到錯誤,儘快改正嗎?”
或許是我的年齡比這個家長大,家長聽了一下子冷靜了。經過班主任和我的進一步工作,家長終於同意按照班主任的意見,帶回家兩天,再做做工作,然後帶回學校。
遇到這種一味偏袒孩子的家長,老師的壓力不在於解決學生的具體問題,而是還要解決家長的內心裡藏著的那個“小”字,讓家長先懂道理、按照道理做,知道如何正確教育孩子。這才是關鍵之關鍵。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家長不講道理,先說好聽的 再說事實 ,擺出商量的姿態,分別單獨談 ,不會談我就質疑你老師的能力了。新手的話,最好認個德高望重的師父,老師的通病好為人師,你認 九成他收你 上下級之間師徒的關係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