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entcooper
-
2 # 董豔臨
謝謝邀請,如果永動機能夠實現,人類哪裡還需要能源,到時候不用吃,不用拉,人能夠長的像宇宙一樣大,可以任意讓宇宙消失,可以用任意速度到任何地方,能量可以任意無中生有,並且無限大,把宇宙變成黑洞,可以讓能量完全消失,讓宇宙變成完全的虛無,想想到時候人比神還牛逼,只是不知道宇宙需要幾個人分,是不是需要只剩下一個人。
-
3 # UU49298428
太陽源源不斷地向地球輸送能量,這不就是"永動機"麼?整個宇宙也是“永動機”。
就最現實的事兒來說一一核能。有核電站,聽說十幾年不用換燃料棒。核聚變人類還沒有掌握,萬一哪天掌握了呢?還有半衰期長達數十年至上百年的核材料可以成為燃料了呢?
終我輩所有人之一生及之後數十億年,這情況不太會有太大改變。我這夏蟲是不(用)(需要)知道或擔心冬天的。人類的科學才起步一小會兒,腦洞就開得那麼大,就探討這麼大的問題,感覺早了點兒。人類,所擁有的,或許就是“夢想”!
-
4 # 蔡平明宏27315800
“悟空”小編,我先說些題外話:“悟空問答”這名字起得好(馬屁是一定要拍的,必竟弼馬溫啊),《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先生早就提過要悟“空”,人類其實就是那隻孫猴子。歸於本質我們人類就要解這個空或者“0”,古話說的好:空空如也,這個古代“空空”兩字顫倒相併其實就是一個現代的“離子阱”或者是電器裡的真空管。“也”字我也解出來了,就是數字27。成語空空如也其實真實的含義是宇宙大爆炸前的混沌態的各資料27…等等。請原諒我說得比較簡單,因為要推匯出來非得又臭又長的證明才行。正是宇宙大爆炸前的混沌態決定了我們空間的無限能源,這個也可以從中國的大九宮格看出來,當1~9分別入九宮格時,把這九個九宮格都看成立體,數字27315在這九個九宮格里都能夠完美連結,這說明了數字27315的特殊性,而-27315恰好是絕對溫度的數值(哈哈,我也從理論上證明人類設定的溫度刻度沒有差錯,還有其他的證明方法,今天不說了),而物理上能量高低是以溫度形式表現出來的,此時分子或原子只有勢能。在現行宇宙,只要宇宙在一直運動,能量就不會枯竭。
回到正題:
一:物理學已經從理論上證明不存在“永動機”
二:既然不存在“永動機”,那麼剛才你說的混沌態具體是什麼能形成大爆炸?具體是什麼我也還沒推匯出來,不過我認為是一個個最基本的周長為“4兀”的“0”。而且我認為空間最完美的線段為“4兀”。
三:人類大可不必為能源的缺失而過多煩惱,應邀本文回答的其他大牛一定也給出了很多方案。有愛因斯坦先生的質能方程頂著,我們怕什麼。
四:聊個題外話,很多人認為:如果有外星人到來地球,那麼外星人就是衝著地球的資源而來的,對些大家哈哈一笑就行,不用太過當真。地外星系何其多,為何別人獨愛你一個?
五:我相信終有一天,人類能透過“空空如也”創造一個新的星系!!!
-
5 # 並步驚語
如果永動機真的實現,那麼就讓我們腦洞大開,想象一下會是一個什麼場景。
永動機還有細分,咱們先講第一類永動機。如果第一類永動機實現了,簡單點說就是獲得了一個不用消耗能量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向外輸送能量的裝置。
在不破壞其他科學原理的假設下,我們一定會不再為能源擔心,但是會面臨其他問題。
首先,我們現在的能源,不論是石油、煤炭還是木材,本質上講絕大部分都是透過太陽能轉化而來。而地球一邊“吸”著太陽的熱,一邊向太空散著自己的熱,進而維持了目前的基本穩定。倘若我們製備了永動機,那我們就不再需要太陽提供能力。可太陽就擺在那裡,那最先的結果就是,地球的溫度將積極上升。因為原本的平衡被打破了!這樣,我們要麼想辦法拿什麼東西把地球遮一下,降低到達地球的太Sunny的量,要麼就瘋狂的向太空發射能量,要麼就嚴格禁止人類對永動機的使用。一下子又變成了新的科學、軍事競賽。
既然有了永動機,那能源問題就已經解決了,現有的能源體系就會崩潰。而作為世界油艙的中東,將獲得久違的寧靜,再也沒有人會對他們地下的東西有那麼大興趣了,一下子中東就和平了,也就沒有了戰爭、死亡和難民。巴比倫文化將會發揚光大。
現在的中東土豪可能就變成字面意義上的“土”豪了。沒有錢,只有土。那以阿拉伯地區的自然條件,可能要麼他們離開故土,要麼可能就只能發展駱駝養殖了。那此刻,拉登還在讀讀書,卡扎菲和薩達姆還在喝著茶……咦~看來永動機可以獲諾貝爾和平獎!
而這僅僅是第一類永動機被製造出來。如果大家覺得感興趣,可以點一下贊,若能超過五百,那咱們繼續擴大腦洞,看看要是第二類永動機也能被開發出來,又會怎樣吧!
只可惜……永動機是不可能實現的……
回覆列表
不用,只不過要擔心安全,社會,科技問題。如果無限能量驅動的自動武器那就是末日的騎士,如果無限能量驅動的生產那就是經濟的核彈,如果無限能量驅動的社會說不定能成為遨遊太空的千星之城。你說的如果要實現那就是這樣…………………科學要進化到超越波爾愛因斯坦的量子力學和質能守恆體系才行,就像當年愛因斯坦超越牛頓的慣性體系那樣。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