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荊楚求職
-
2 # 職場再出發
不是你做的不對,是他們不想要你了,這種情況,通常都是有了更好的人選!你要知道,應聘時,不止你一個人去應聘了,雖然你覺得你與“技術官聊的很好”,但其他人可能與技術官“聊的更好”。
其實HR的話有很多潛臺詞的,說“你要的薪資我再申請一下”,基本就相當於說“你要的薪資我們滿足不了”,而你如果還在堅持,基本就意味著沒戲啦。每個企業招聘的崗位,都有薪資範圍的,不會變動太大,不是HR在故意壓你的價。
其實在招聘過程中,HR一般不會故意壓價的。只要是在薪資範圍之內,都會應允的,為什麼呢?因為招聘HR天天累得跟狗一樣,一大堆部門都催著要人,每次開會都要挨各個用人部門的催促,真的是急死了。只要看到合適的人選,都恨不能讓他立即到崗。
你想想,就HR這種狀態,如果覺得你是合適人選,而你要的薪資又在崗位薪資範圍,怎麼可能故意壓價,讓你拂袖而去?如果這樣,HR不是傻子嗎?不是自己給自己找活幹嗎?反正給你的錢是公司的錢,又不是HR自己的。
所以,你要的薪資HR滿足不了,而你又不讓步,這就沒辦法了,除非你特別優秀,而公司有對這個崗位又特別急需,才有可能破例,否則就只能一拍兩散了。人家跟你說個低的薪資,就是讓你另擇高就,而你還和人家爭吵起來,這個確實有點有失風度。
-
3 # 九尾非辰
招聘本身就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誰對誰錯,只有合不合適。俗話說買賣不成仁義在,實在沒有必要因為談不攏薪資就爭吵。這樣做只會讓招聘公司的HR認為沒有招你是多麼明智的一個選擇。
一、雙向選擇及妥協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在沒有拿到正式OFFER之前,所有口頭的承諾都需要謹慎,尤其是沒有談定的時候。這個時候就需要給自己一個心理預期,對方可能不會真的為你爭取你所希望的薪資。
就您提供的資訊來看,應聘公司的HR並沒有答應您的薪資,只是提出了她認為合理的薪資(對一般人員來說,HR給出的薪資都是行業中中下游的薪資水平,特別優秀者薪資除外)。第二天HR反悔,可能說明兩個問題:第一、已經有人願意拿12K的薪資,並且這個人的能力與你相當;第二、你的面試表現及簡歷背景調查顯示對方認為您只值12K。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如果不能接受,不去就好。談判本來就是一個相互妥協的過程,談不攏也很正常,但是不要因為這一點就跟HR或者面試官爭吵,只會破壞自己的形象和口碑,無益於找工作。
二、應聘前做好調查工作
現在每天在網上掛的職位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更是數不勝數。選擇一個好的企業就顯得無比重要。很多成功人士都說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成功的,對普通大眾來說,好的企業就是巨人的肩膀。好的企業是找工作的開始,平臺很重要。
一般大型企業的HR不會出爾反爾,他們知道人才不好招,即便今天沒有招聘你,也一定會給雙方留有空間,萬一以後還可以合作呢?
面試過程表現的好,最終不見得能入職,因為大部分面試都是很和諧的,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用人單位招聘本來就是一個優中選優的過程。
三、薪資談判技巧
自己的薪資在行業中是什麼水平?自己預期的薪資是多少?先把這些弄清楚,談薪資很像我們去買東西砍價,雙方達成一致方可成交。在職場中,你的能力是談薪資的首要武器,尤其是在不換行業的情況下,你做過什麼工作,創造哪些價值,HR心理一本帳,跳槽漲薪資大家知道,但是需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大部分用人單位的薪資都是有區間範圍的,也就是說你提出的訴求應該在HR可用的薪資範圍內,這樣談成的機率就會比較大。當然,如果你是這家公司領導指名道姓要的人,那麼薪資肯定有很大的可談空間,否則,最好看看行業水平、這家企業的薪資水平及自己的能力在進行薪資談判。
剛應聘了一家公司,各方面都很滿意,與技術官聊的也很好,與hr談薪資時,我要求15k對方故意壓價,給了13我說我接受不了,她說15她訂不了,想去申請,第二又告訴我,最多給我12k,交流過程中我很生氣爭吵起來,是我做的不對麼 ?
回覆列表
理想情況下,薪資的高低和能力有關,但是事實是用人單位和人才之間的關係不對等的,所以導致用人單位居高臨下,在談工資的時候用人單位有著比較大的優勢,也就是說你的能力強公司不一定會給你高工資。
很多人也因為這樣的優勢被很多公司坑了,常見的就是給定口頭offer承諾,等到你拒絕其他公司之後等待入職的時候臨時壓低工資,這樣你就不得不接受。
即便不存在這樣的情況,公司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壓低你的工資,畢竟換位思考,公司希望用最低廉的價格招到最優秀的人才,從公司的角度出發他們只會考慮用人成本,不會考慮這個工資是否和你的價值對等。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面試的時候涉及到薪資一定要以書面的offer為準,口頭的任何承諾都不值得信任。
而題主出現的這種情況也屬於比較常見,題主力爭的做法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和對方發生爭吵時沒有必要的。
更合適的做法是直接和HR表明態度,自己只願意接受15K的薪資,如果無法提供,那麼他們公司你是不考慮的。
而之前說13K後面變為12K的做法也是反覆無常,要麼就是HR不專業要麼就是這家公司不專業,這樣的公司很難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