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語感”一樣,“英語思維”一詞也是華人發明的,並且有著各種各樣的理解。有人說“英語思維”就是見到英語,能不經過英漢翻譯過程就直接反應出英文意思;有人說“英語思維”就是用英語來理解英語;有人說“英語思維”就是用英語來思考——think in English;還有人說,“英語思維”是指英語的掌握程度與母語一樣了,能夠流利正確地表達所思所想,形成了本能的、條件反射式的思維方式。在少兒英語領域,有家長說孩子看動畫片家長不能在一旁翻譯,這不利於孩子形成“英語思維”。伴隨著“英語思維”一詞,又冒出了“漢語思維”一詞,兩種思維相對立。最終,出現了培養“雙語思維”的說法。
如果“英語思維”的定義是“用英語來理解英語”,那麼它符合我們“Use English to Learn”的理想,這是沒錯的。例如,很多老師都提倡學生用英英詞典,查釋義的時候看英文解釋。用英語來學學科知識,也是值得提倡的。直接用英語理解英語,不借助漢語母語,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一個方法得當的學習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能達到這樣的水平。比如,我在聽外華人說話或者看英語文章的時候,能夠直接理解,如果非得讓我翻譯成漢語,我反倒要搜腸刮肚,付出格外的努力才行。
如果“英語思維”的定義是“用英語來思考”(Think in English),那麼它就需要學習者達到一個較高水平了,但實際上透過大量輸入、堅持學習也是可以達到的。我女兒在7歲的時候就用英語編故事了,這似乎意味著她是透過大量聽和運用,已經可以用英語來想事情,有了“英語思維”。
同“語感”一樣,“英語思維”一詞也是華人發明的,並且有著各種各樣的理解。有人說“英語思維”就是見到英語,能不經過英漢翻譯過程就直接反應出英文意思;有人說“英語思維”就是用英語來理解英語;有人說“英語思維”就是用英語來思考——think in English;還有人說,“英語思維”是指英語的掌握程度與母語一樣了,能夠流利正確地表達所思所想,形成了本能的、條件反射式的思維方式。在少兒英語領域,有家長說孩子看動畫片家長不能在一旁翻譯,這不利於孩子形成“英語思維”。伴隨著“英語思維”一詞,又冒出了“漢語思維”一詞,兩種思維相對立。最終,出現了培養“雙語思維”的說法。
英語思維其實是英語熟練了以後就會自然形成的能力我認為:從拒絕翻譯式地學英語這個角度來說,“培養英語思維”這個說法還是有點意義的。比如,在教學中,儘量多說英語,能不翻譯的就儘量不翻譯,多用“名詞指著說,動詞TPR”方法,多用肢體語言、實物和圖片讓學生理解。有的教師也許會說:“嗨,就這啊!這不誰都知道嗎?! ”但是,據“培養英語思維”的觀點宣稱,英漢互譯現象是中式英語教學的痼疾。有的老師還在讓孩子一個英語單詞配一個漢語釋義地抄單詞默單詞,有的教材錄音也是一遍英語一遍漢語。這些做法是應該避免的。
然而,少用漢語翻譯並不意味著絕對不可以用漢語翻譯。能用實物、圖片和肢體語言讓孩子懂的教學情境是不太多的——這一點我們做過單詞卡片的父母最瞭解了,給有的單詞配圖能把人愁死。對於較難解釋的虛詞和概念,漢語翻譯最省事了。同樣,家長在家陪孩子看動畫片時,如果孩子看不明白,是可以用漢語解釋劇情的。從語言習得角度,“可理解性輸入”是第一位的,不理解的輸入就是無效輸入,這比“建立英語思維”要重要多了。而且,對於初學者來說,即便建立了對初級詞彙和句型的快速反應,和“英語思維”的各種定義還差得很遠。
如果“英語思維”的定義是“用英語來理解英語”,那麼它符合我們“Use English to Learn”的理想,這是沒錯的。例如,很多老師都提倡學生用英英詞典,查釋義的時候看英文解釋。用英語來學學科知識,也是值得提倡的。直接用英語理解英語,不借助漢語母語,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一個方法得當的學習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能達到這樣的水平。比如,我在聽外華人說話或者看英語文章的時候,能夠直接理解,如果非得讓我翻譯成漢語,我反倒要搜腸刮肚,付出格外的努力才行。
如果“英語思維”的定義是“用英語來思考”(Think in English),那麼它就需要學習者達到一個較高水平了,但實際上透過大量輸入、堅持學習也是可以達到的。我女兒在7歲的時候就用英語編故事了,這似乎意味著她是透過大量聽和運用,已經可以用英語來想事情,有了“英語思維”。
最後,“英語思維” 之“不假思索”、“條件反射”定義,說的是跟“語感”差不多的意思。分析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所謂英語思維就是英語不熟練的人期待達到的水平而已——不借助母語就可以交流、思考,不用母語在自己腦子裡做橋樑,其實是英語熟練了就會自然形成的能力。
關於“雙語思維”,我是同意中國孩子是能夠建立“雙語思維”的,即:既能用漢語思考,也能用英語思考,成為兩種語言都運用自如的“雙語人”。我不同意“只能用母語建立世界觀、知識面、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的觀點;也不同意“母語能力是外語能力的天花板”的觀點。既然能用英語來學習,那麼學習所能達到的高度就不會受母語的限制。
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英語思維”不是靠啟蒙階段“聽歌”和“不說漢語”就能培養起來的,而是依靠長期、大量的輸入與練習來獲得的。在英語學習的初期,不會從一開始就形成語感和英語思維。所以關於“如何培養”的問題,我的回答是不用刻意培養,當你英語足夠好的時候,自然就有語感和英語思維了。
當然,家長在輔導孩子英語的時候,要儘量避免讓孩子養成什麼都翻譯成漢語的習慣,讓孩子養成用英語來學習的習慣。這是英語思維概念的正面意義。
要達到具有英語思維的高水平,最終還是靠踏踏實實的聽與積累、學得與習得。最佳方式是為學生循序漸進地提供最近發展區內的學習資源。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小孩子是如何習得母語的。小孩為了表達自己的意見,學語言時熱衷於運用。因此當他學了一句“你是傻瓜”的話,他會有強烈的衝動去運用於另一個小孩,但另一個更厲害的小孩會迴應“你才是傻瓜”或者“你是笨蛋”等更高階的語言來保護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第一個小孩印象深刻地習得了新句型或新單詞,他會不斷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重複訓練。語言在這種交流運用中是學得最快的。我們家長作為教學者,最好的教學方式就是充當那個厲害小孩,為學習者提供略高於其現有水平一點的、他最近發展區內的語言。如果不能直接交流,那退而求其次,為學習者提供他最近發展區內的聽力和閱讀資源,讓孩子在合適的資料和環境中大量浸泡,年齡再大一點時直接用英語來學習。當英語達到高水平,語感與英語思維也就隨之獲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