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石醫生聊常見病
-
2 # 郭偉峰23
健康小兒的正常大便,一般為色黃而乾溼適中,一日一至二次,或一、二日一次。小嬰兒大便可呈糊狀,次數稍多。母乳餵養者,大便可呈金黃色;牛奶餵養或人工餵養者,大便呈淡黃白色,質常硬。新生兒在初生24小時內,大便呈暗綠色或赤褐色,粘稠無味,稱為胎糞,以後顏色漸淡,而轉為黃色。這些均屬正常糞便。凡大便色澤、形態、次數有明顯改變者則為病態。如大便燥結,或形如羊糞,為裡熱內結,或陰虛內熱;大便稀薄清冷,夾有泡沫,為風寒;大便洩瀉,黃濁穢臭,為溼熱,若暴注下迫,則熱甚;大便洩瀉,夾有白色凝塊或食物殘渣,為食滯;大便洩瀉清冷,或溏稀,兼見自肢納呆神倦,為脾腎兩虛;大便下利赤白粘凍、腹痛裡急、解之不爽,為痢疾,以溼熱多見;嬰兒大便下血,或呈果漿,哭炒不安,要注意腸套疊;大便下蟲,為蟲證。
嬰兒有病,最令年輕的父母擔心,很多年輕的父母缺乏撫養嬰兒的經驗,還有小寶寶無法表達自己哪一部分不舒服。有很多聰明的父母會發現,可以從嬰兒糞便的形狀次數量的多少,推測出嬰幼兒患了哪些疾病。
首先我們得清楚的知道,正常的糞便是什麼樣的。
一、新生兒生後三四天內排出的糞便,稱為胎糞,量比較少,呈墨綠色黏糊狀。
二、採取採用母乳餵養的嬰兒大便逐漸轉變成金黃色軟膏狀,稍微帶點酸味兒。每天大概排便2~4次。
三、人工餵養的嬰兒的糞便,一般呈黃色或土灰色。略帶酸臭味兒,比母乳餵養的嗯嬰兒的糞便要硬些,每天排便1~2次。
四、混合餵養的嬰兒的糞便的量要比你要比人工餵養的嬰兒的糞便的量要多。顏色呈黃色,或者是淡灰色,軟,比較臭,臭味兒比較大,每天排便1~2次。
五、再大一點的嬰幼兒能夠自己吃飯的時候。這時候幼兒的分辨的顏色和成年人的糞便顏色相似,一般呈黃色成型,臭味兒比較小,每天排便1~2次。
當我們瞭解了嬰幼兒的正常糞便以後,我們就可以從嬰幼兒的糞便的變化中發現異常,便於我們及時採取措施,進行防範。下面我再介紹幾種常見的嬰兒異常糞便。
一、飢餓便。量比較少,顏色深綠有粘液,常見於母乳不足的嬰幼兒。應當適當增加母乳餵乳量,很快就好轉了。
二、一種散亂的糞便。也就是一部分是成型的便,一部分腹瀉便。這種糞便常見於營養不良的嬰幼兒。
三、泡末便。這樣的糞便量比較多,泡沫多,粗糙,而且裡面還有多種食物殘渣,或者是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這樣的嬰兒大多是進食量太多,或者食物含糖量過高.。要控制飲食量,,多飲水減輕胃腸道負擔。一一般的話,2~3天之內會就恢復了。可以讓幼兒服用一些酵母片,雞內金顆粒,三甲散等等。
四、水樣便。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綠色水樣便。常在著涼以後,或者是吃一些難消化的食物以後發生。量比較多,排便次數每天可以達到10次以上。這種情況表示中毒性消化不良。應當及時早就醫。
2、蛋花湯樣便。為黃綠色水樣帶白色小塊兒,以及有粘液。這種大便大多是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每天的排便次數在5~10次。應當調整飲食量,如果兩三天以後糞便不能改善,應當及時就醫。
3、這個就是米泔水樣便。大便顏色像淘米水一樣,並且有嘔吐,大便次數很多,量也很多,病情急重。見於霍亂患兒。應立即就醫,立即補液防止脫水。糾正酸鹼電解質平衡。
五、幹便。幹而且硬量比較少,排便困難,糞便表面帶有少量的血液,多天排一次。這常見於便秘症。與飲食量有關,以及食物中含的纖維素的多少有關。應當及時調整飲食,可以肛門內滴入適量甘露醇。
六、血樣大便。
1、膿血便。大便成血樣狀,帶有膿液。排便時有裡急後重現象。多見於小兒痢疾,一天排便數次,至數十次。應當立即就醫。
2、鮮血便。便後滴血或者大便上面帶血。常見於肛裂或者是直腸息肉。
3、果醬樣便。像紅色果醬樣,為血和粘液的混合物。有時像血水樣。常常伴有腹痛,頻繁嘔吐,面色蒼白。這種情況常見於腸套疊。阿米巴痢疾也可見果醬樣大便,但是很少有嘔吐。應當立即就醫。
四、血水樣便。見於出血性腸炎,有特殊的腐臭氣味伴有劇烈的疼痛以及明顯的中毒症狀。立即就醫。
五、黑便或者從稱柏油樣便。提示小腸或者是胃出血。應當積極尋找出血的部位,查詢病因。嬰幼兒出現排便也可能有其他的原因,不一定是疾病,嗯,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母親乳頭皴裂出血,哺乳時被嬰兒吸食,嬰兒出現黑便。
2、嬰幼兒口腔某部位破損出血,被嬰幼兒吸入胃裡,出現黑便。
3、幼兒進食動物血液肝臟,出現假性黑便。
4、這個服用鐵劑的補血藥,以及含鉍的止瀉劑。出現黑便。
以上這些情況,應當仔細鑑別。
綜上所述,嬰幼兒的糞便異常,既可以因疾病引起,也可以由餵養不當引起。患兒父母應當及仔細鑑別,有病應當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敘述可能不太全面,有所欠缺。希望各位大咖予以糾正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