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魯家講壇
-
2 # 史道驛站x
‘’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從這一句話,完全可以體會出唐太宗李世民對人民的定位,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沒有人民的擁護和愛戴,江山社稷不會長久。再說老百姓不就是圖個和平盛世,過個安穩日子嘛,深知此理的李世民自然懂得這個道理,善待老百姓就是穩固國之根基。
相對於老百姓來說,朝廷重臣的情況就不同,因為他們擁有一定的權力,社會影響也大,身邊會集聚一幫人,說不定那天就和皇帝翻臉,鬧出危害皇權和江山社稷的事來,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就是榮華富貴,用不好就是身家性命。
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逼父讓位,自己登上皇帝寶座,說明李世民也是一個非常迷戀權力的人,同時李世民也是個有作為的人,在他統治時期,唐朝經濟開始復甦,人民生活安定,他善於納諫,重用魏徵、房玄齡、長孫無忌等賢臣,開創了‘’貞觀之治‘’的興盛局面。
在法治上,李世民強調“三覆五奏”,絕不允許草菅人命,貞觀六年,唐太宗李世民恩典讓幾百名死刑犯回家過年,體現了極大的人文關懷,老百姓對他的行為也是非常的讚賞,紛紛稱讚李世民為有道明君。
但我不得不說李世民是個雙重性格的人,他一邊以恩典換取老百姓的擁戴,一邊又極力打擊威脅他皇權的重臣,為了達到目的,他完全沒有法制觀念,甚至採用卑鄙下流的手段。
裴寂是李淵的好友,也是唐朝的開國功臣,可以說沒有裴寂,很難有唐朝,正因如此,李淵在建立唐朝後,讓裴寂為宰相,可好日子沒過多久,李世民做了皇帝,於是裴寂匆匆離場,李世民連個像樣的理由都沒有,就把他除掉了。
盛彥師一生功績很多,剿李密、平定王世充,是個非常有才能的將領。後在平徐圓朗叛亂時,唐太宗李世民不知是什麼原因,不讓盛彥師武裝平叛,要他去招安。沒有辦法皇命難為,只好前往,這一去好啦!徐圓朗把他抓起來了,本來這是正常的事,盛彥師面對威逼利誘也沒有變節,表現了對李世民的絕對忠誠。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竟然被李世民賜死,沒有理由。
盛彥師的死固然冤枉,可李君羨的死比他還冤,李君羨久經沙場,戰功赫赫。李世民登基不久,民間流傳一句“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讖語。古人都迷信,李世民為不例外。當他得知李君羨有個小名叫“五娘子”,而且李君羨曾被授“武連郡公、左武衛將軍、玄武門守將”等封號,基本上都有“武”字。隨後李君羨就被御史彈劾“與妖道密謀勾結,欲行不軌”,李君羨就這樣被誅殺。
張亮是凌煙閣24功臣之一,官至刑部尚書,老家河南滎陽,不知是誰傳言張亮老家是“形勝之地,不出數年有王者起‘’,對此傳聞,作為局外人的張亮也是覺得好奇,在和好友閒談時也聊起此事,他的老婆也跟著起鬨,這事傳到李世民那裡後,張亮以“謀反”的罪名被殺。
劉洎是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信任的人,曾得到李世民的高度評價,他忠於職守、敢於直諫,而且非常有才能,被李世民稱“性最堅貞”,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高麗時,讓劉洎輔助太子監國,可見其在李世民心中的位置。可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高麗一回來,沒有做任何的調查,就把劉洎給殺了。
唐太宗李世民對老百姓和重臣的兩面做法,我個人認為有如下三個原因:
皇權的威脅
李世民自己的皇位來路不明,因此他對皇權的維護近乎瘋狂,只要是風吹草動,他都會心驚肉跳,所以寧可錯殺,也不放過。
樹立形象
老百姓要權沒權,要錢沒錢,他們只求安穩,所以李世民會做做樣子,給天下人看,讓天下人擁戴他。
3、保證權威
李世民需要透過打擊這些重臣,來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他表面上,不得不應付魏徵這些刺頭,同時他用重臣的頭顱來警告如魏徵之流,不要過分啊,我李世民是有底線的。
回覆列表
李世民可以說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提起唐朝,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世民了,李世民作為最知名的人物,可以說是一代明君,除了在繼位的時候有的一些汙點。
玄武門之變,向李淵造反,是肯定的當時李淵不喜歡李世民,斷然不會把位置傳給他那怎麼辦只好自己動手了,在取得成功後更是做出了不凡的成績,使唐朝走上世界,呈現了大唐盛世做出了巨大的鋪墊影響範圍巨大,總體上來說太宗李世民還是為不錯的皇帝。
說李世民是一千年才出現一位的人物也不為過。李世民出身高貴,卻沒有沾染紈絝子弟的習性,16歲帶兵行軍,18歲隨父親晉陽起兵,他出身軍旅,戰場上叱吒風雲,性格果敢,殺伐決斷。玄武門之變給他蒙上了巨大的心理陰影,按照正常推理,他繼位後應該是位暴虐成性,心理嚴重扭曲,向參加玄武門之變的功臣舉起屠刀的鐵血君王才對,因為他心理會極度不平衡:憑什麼罵名我來背,福廕卻讓你們來享!(這樣推測是有根椐的,參照朱元璋繼位後嗜殺成性的行為)可他不!登基後搖身一變成為最有人性最柔情的帝王.不但不殺玄武門的功臣,還留下了一位敵方陣營的干將魏徵,硬把自己逼成了聖君,終成君明臣賢的千古佳話!這需要多強大的心理呀!如果是普通人或許做得到,可他是一位擁有至高無上權力,可以生殺予奪,優缺點都被放大一萬倍的帝王,這就非常非常地不容易了!簡直逆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