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雲1239846619
-
2 # 姜文灩
每個人,說到底都是為自己而活。
年輕時,人們的主要責任是成家、撫養子女。當孩子長大成家後,做父母的與成了家的子女就是兩家人了。既便幫子女帶孫輩,那也是兩家人,只不過是幫忙而已。
當老夫妻一方去世時,這個小家就不完整了,喪偶的老人會感到孤獨寂寞,心理空蕩蕩的。
為了擺脫孤獨,讓自己的生活完整起來,有的老人就會選擇再找個老伴,來陪伴自己度過餘生。
這是老人切身的感受和剛性需求,任何人反對都沒用。因為任何人是替代不了老伴這個角色的。所以老人們寧願與子女鬧翻,也要為自己而活,去滿足自己的心願。
改革開放前,老人們迫於生活條件,迫於文化的束縛,常常會壓抑自己的需求,選擇孤獨終老。
如今人們思想更解放了,社會更多元了,物質條件更好了。老人有自己的收入、自己的房子,所以不必受子女或物質條件的限制,可以大膽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作為子女應該尊重老人的意願,不要為自己的"私利”去限制他們的選擇。子女尊重老人的選擇,他就不會和你鬧翻。
再說,老年人有權為自己的生活方式作主。既便子女不支援,至少也不應干涉。
-
3 # 老友手札
原因其實很簡單:
一方面,老人怎麼選擇是老人自己的事情,這是他的人生,他有權利做選擇,即便是子女,頂多發表意見,而不能要挾或者干涉;
一方面,子女干涉多半是因為覺得老人這個時候還找老伴是丟人的。自己的面子還得靠老人撐,這幾十年還真是白活了。自己的面子是要靠自己賺來的,跟老人沒關係;
一方面,老人在晚年同樣是有情感訴求需要滿足的,身邊沒有一個差不多年齡、身份還算平等的人講講話,其實是很辛苦的。而長期缺乏交流,對老人的身心健康都有負面影響;
一方面,有一個靠譜的老伴存在、和一個靠譜的老伴生活在一起,老人也會因為每天有事情做而開開心心,對於健康非常有利;
一方面,遇到什麼危機的事情,老伴的存在能讓子女不至於手忙腳亂,或者錯過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這也是好事。
作為子女來說,更多的也還是要經營好自己的人生。自己都沒活明白呢,就想著操心別人,這未必是好事兒。
-
4 # 冰冰情感說說
孤獨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會孤獨,但老人更容易孤獨,落寞。陪伴成了老年人最大的奢望。
李嬸老伴早幾年去世了,夫妻一直感情挺好的。老伴去世後心裡感覺空空的,兩個兒子長期在外打工幾乎沒怎麼回來。
李嬸每天像個空巢老人一樣生活。看著她孤獨地坐在家門口坐著,落寞的身影令人唏噓。屋裡都是冷冷清清的,平時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視。日復一日地生活。
晚飯後,李嬸喜歡到公園散散步。經常偶遇隔壁鄰居的楊叔。一來二去大家就熟悉起來,楊叔也是喪偶,女兒一直在國外。很快大家都有共識決定一起生活,互相照顧。
李嬸兩個兒子知道這件事後極力反對,說一把年紀了,還談情說愛。不怕被左鄰右舍說閒話,你不要臉,我們都要臉。
找個伴是為了互相照顧,陪伴。有一可以說說話的人。作為子女應該給予更多的是理解。讓父母過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尊重父母的選擇就是最好的孝順方式。
-
5 # 曾海柔
之前有個新聞,96歲大爺愛上55歲的保姆,要賣掉價值500萬的房子給兩人做婚房,老人的兒女不同意,老人甚至要上法院告兒女也要和保姆結婚。
最後報警後保姆消失了,果然是人們預想的那樣,那個保姆就是圖老人的錢財才慫恿老人賣房的,期間還找各種藉口借走了老人10多萬。
社會新聞上一搜一大把,很多都是關於老人找老伴被騙的事情,那麼為什麼現在很多老人執意找老伴?甚至不惜和子女鬧翻?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老人內心情感的空虛和家人陪伴的缺失。
現在的社會壓力很大,子女有子女的責任需要承擔,幹不完的工作,忙不完的應酬,還有自己的家庭,孩子需要照顧,可能對於老人的陪伴照顧確實太少。老年人一個人的生活充滿孤獨寂寞和無助,所以希望身邊有個老伴說說話,聊聊天,互相陪伴照顧,打發一下時間。
2.老人的時間相對於年輕人來說更加珍貴。
對於一個年邁的老人,時間是尤其珍貴的,忙活了大半輩子,下半輩子也想為自己活一次。所以遇到合適的人後,迫切想跟對方在一起,即使兒女反對。他們圖的不是愛情而是那份陪伴了。
最後我想說,隨著社會老齡化加重,老年人的情感問題越來越值得大家關注。在失去老伴的情況下,再次走入黃昏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兒女們應該支援。
老年人缺少辨別能力,可以幫自己的父母把好關,做好財產規劃,讓老人可以安心和老伴安享晚年生活。
-
6 # 獨木難舟
老人再婚為何要跟兒女商量?喪偶再婚過得開心快樂 難道兒女不應該開心?一定要鬱鬱而終?喪偶再婚就被說成沒人性 財產不留給子女就被罵自私。在中國 總有一群人用道德綁架別人。你覺得不應該如此 可老人這段婚姻是否快樂 你知道嗎?也許不過是湊和過了大半輩子 這一刻終於解脫了呢。
每個成年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另外,老人喪偶需要有感情寄託,做兒女的給不了!有的老人向內心尋求,有的老人向外尋求,前者內心堅強,後者內心較脆弱!
男人和女人不一樣的。女人沒了男人,只要經濟上沒有大問題,都可以活的很好,因為生活自理能力強,自己能照顧自己,感情生活就隨緣了。而男人,尤其是被老婆照顧得很好、從來不做家務的男人,沒有老婆就天都塌了,沒有可口的飯菜吃,沒有乾淨的衣服穿,家裡什麼東西都找不到,甚至於自己衣服放在哪都不知道,回到家鍋冷灶涼,四處凌亂,那份孤寂深入骨髓,很容易擊垮一個看起來堅強的男人。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公公和我那個大爺在老伴沒過世的時候就急吼吼的找好下家,對於他們來講,老伴不能照顧他們了,就和沒有了一樣!
不是男人不愛自己的老婆,實在是自己一個人過不了,所以很多男人會在離婚/喪偶後很迅速的再婚,年紀越大的越明顯。有些道德感比較強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較強的男人會選擇在一定時間後再找。對於他們來講,再找個伴侶更多的就是搭夥過日子,找個人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閒時能說說話而已。
一、我公公在婆婆臥病在床還沒過世的時候就已經把後老伴找好了!婆婆過世不到百天,公公就把後老伴迎娶進門了!我公公從來不做家務,都是我婆婆做,她生病,我公公也沒照顧過。
二、我鄰居,老頭78,他老伴從60左右就半身不遂癱瘓在床,老頭伺候了十多年,老伴過世沒兩個月,他就又找了個後老伴,兒女不同意,說這麼大歲數了還找什麼找?沒犟過老頭,還是在一起了,過了五六年了,現在老頭都已經80+了,兩人還挺好。
三、我家一個遠房親戚,我應該叫大爺的一個男性長輩,現在70+了,以前自己做生意的。老伴癌症過世,和我公公類似,老伴還活著,就找了一個比他小好多的女人,過了十來年,等他不做生意不能賺錢的時候就分手了,他也心灰意冷不想找了。前一陣和我爸爸說打算再找個老太太一起過日子,因為有天感冒,感覺自己快病死了,身邊連個人都沒有(兒女不在一個城市),他得找個人照顧他。
-
7 # 手機用飄落的雪花
為什麼很多喪偶老人寧可和子女鬧翻也要找老伴,其實人老了特別孤獨,寂寞,和子女們在一起生活,不管是吃喝還行生活細節差距很大,年輕人禮拜天喜歡懶床,老年人願意早睡早起,起早了會影響年輕人的睡眠,吃飯老年人喜歡清淡飯菜,對大魚大肉和燒烤類已經沒有食慾,在吃喝上兩代人也較大區別。年輕人都成了低頭族,到家沒時間做家務整天忙於玩手機,老人們要承包家裡買菜做飯整理衛生的家務,長此以往難免讓老人經常嘮叨,是年輕人最不喜歡聽,所以和子女們在一起生活都不方便,只要條件允許都想遠離老人和子女,各自清閒互不打擾,而且距離能產生美,經常在一起會有很多小衝突。如果老人單獨居住,有一個不幸離世,剩一位老人那只有孤獨寂寞冷清伴隨自己左右,而且有小毛病也沒人照顧,子女們都忙於工作,也無暇顧及老人的細節生活,只能偶爾看看老人。所以找老伴陪伴自己是老男人強烈的心願。因為女人如果喪偶她們還要照看孫兒買菜做飯,所以他們對找老伴的意願不太強烈,特別是經濟獨立的女性找老伴的人很少,有也會很挑剔。農村的家庭婦女想找有工資的老頭,圖了晚年生活有依靠。不過很多老人面臨找老闆遭到子女們的強烈反對,但老頭也會義無反顧的寧可和子女決裂也堅定的找下去。因為他們太孤獨,有些子女們不會佔在老人的角度看問題。當然現在有很多在續的老伴做事目的不純,也讓子女們對繼母缺乏信任,是造成子女們反對的主要因素。
-
8 # 蜜禪
前幾天有個“96歲大爺賣房娶保姆將兒女告上法庭”的新聞上了熱搜,看了讓人不禁想起了《都挺好》裡邊的蘇大強和蔡根花的故事。
電視劇裡的蘇大強為了跟保姆蔡根花結婚,甚至想將房子過戶到蔡根花的名下,被子女阻擾之後選擇了離家出走,最後看到蔡根花的真面貌的才死心。
很多年輕人不明白,明明自己把老人照顧得很好,要什麼給什麼,為什麼還比不上相處幾個月的外人呢?
如果你認真觀察便會發現,那些因為找老伴跟孩子們鬧翻的老人其實家庭條件都還算不錯,否則也沒有這個底氣來鬧。這些老人不缺吃,不缺穿,就缺一個人陪伴,跟自己說說話。
那麼,為什麼很多喪偶的老人寧願與子女鬧翻也要再找老伴呢?物質上的滿足無法彌補精神上的空虛。
當我看到96歲的老大爺為了娶保姆跟子女鬧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這麼大年紀了,圖個啥?”
看了整個事件之後發現老人的世界並不是我們想象中那樣無慾無求的。
老人說,保姆把他照顧得很好,這是子女做不到的。
沒錯,在現實生活中,子女對老人的照料更多的只停留在給老人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吃好、喝好。
而真正執行的人未必就是老人的子女,年輕人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老人有時候是這個家庭裡格格不入的一份子,所以很多老人都會選擇獨居,因為自在,不會覺得自己多餘。
還有更隱晦的一個需求:生理需要。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大多數喪偶後選擇再婚的老人都是男人,除了男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女人稍微差一些,更重要的是男人的生理需要會比女人更久一些。
96歲老大爺的那出鬧劇,最後保姆還拿出了“陪睡記錄”。
這個年紀,即便是“陪睡”其實基本也做不了什麼,但是有個人睡在自己身邊的感覺跟自己獨守空房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想來,大爺奢望的也就是那一點溫暖吧。
很多時候,不是說子女不孝順,所以老人才會想要找老伴。而是再孝順的子女都無法替代伴侶的作用。作為子女能夠做的不只是一味地阻擾老人找老伴,而是幫助老人做出正確的判斷,不讓老人傷心又傷財。
-
9 # 東音八度
喪偶,對於老年人來說,就像天塌下來一樣。那種無依無靠的孤獨,還有內心的落寞苦悶,是做子女的體味不到的。可見,老來伴,對老人的晚年多麼重要!一旦失去了老伴,猶如迷途的羔羊,茫然無措。
人生路漫長,生活在繼續。老年人喪偶後,再找老伴,就是重拾信心,選擇新的生活。誰也不願意沉溺於過去,無法自拔;即使故去的人,也不希望活著的人孤獨淒涼。可現實當中,往往會出現另一種情況。父母一方去世後,作為子女,或許出於感情上難以接受,也或許對家庭財產顧慮重重;對老人再婚橫加阻止,進而刁難。有的老人,憤而反抗,不惜與子女鬧翻,甚至以斷絕親情為代價。
如果將心比心,如果換位思考。只要是活生生的人,就需要感情的交流,言語的傾訴。在孤苦伶丁時,最起碼,身邊還有一個人說說話;生病躺在床上時,無論白天黑夜,還有一個人端水遞藥。即使子女再孝順,夫妻之間的事,也是無法替代的。再說,子女有自己的工作,亦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怎能時時處處陪伴左右呢!子女做的再好,也比不上恩愛的半路夫妻。這就是為什麼喪偶老人不惜與子女鬧翻,也要再找老伴的原因。因此,所有做子女的,還是設身處地的為老人想想吧!
-
10 # 今世緣126
我後面小區有個老頭是校長,工資上萬,他老婆去世後他又找了一個後妻,兩個人自己單過,這麼多錢兩個人當然過的很滋潤了,可是老頭兒子兩口雙下崗,一家三口人靠開個書報亭過日子,可想而知日子過得很難,這老頭逍遙自在過二人世界,不補貼兒子家,兒媳婦就心裡不平衡了,開始罵新婆婆,賣X貨什麼什麼的,難聽死了,這老頭聽了生氣,後來,腦中風了,老頭工資掌握在兒子手裡,這下,新婆婆手裡沒錢,又要扶持不得自理的老頭,還要聽老頭兒媳婦罵,這日子她怎能過下去?於是頭不回走了。
喪偶寧願和孩子鬧翻也要再婚,多數是和孩子生活不自在,特別是男性孤獨難奈,女性還能出去找人聊天打發無聊時光,現實生活中,再婚幸福少,牽扯兩個家庭的煩心事,再說,生活習慣不同,需要磨合,沒有包容心,小肚雞腸的人就免了吧,別以為再找不寂寞,說不定不但是更寂寞更生氣更添堵呢,這真是多事之秋的老年人的痛苦生活,還是找點樂趣打發無聊的時間吧。
回覆列表
這種情況十有八九兒女對老人不忠不孝,如果兒女尊重老人,贍養老人,一般講沒有和兒女鬧翻,拋棄兒孫再找老伴的。
有這樣一位女士,夫妻二人有兩兒一女,過著艱苦勤奮的生活,也都給兒子結婚成家女兒出嫁,日子過的隨貧,精神狀態還算很好。由於兩人很護犢子,使兩個兒子養成了好多不良的毛病,女婿看不慣他們的家風不登丈人家的門了,還限制老婆回孃家。這位女士五十歲多一點男人因病去世,就過起了孤獨的生活。兒子們不但不孝敬,還經常啃老人,老人想找人另嫁又怕別人笑話,就這樣湊合著過了近二十年,到了七十歲看到將來靠兒女養老沒指望了,開始尋找老伴。確也找了兩個,但因性格不合而沒長久,還捱了兒子的罵。這更增加了她找伴走人的決心。天無絕人之路,七十五歲上遇上了個單身老人,兩人相處後性格合得來,心情都舒暢,確定了伴侶關係,女士到老頭處居住,現已幾年過去了,也得到了男方兒女的贊同,兩人雖是打夥過日子,但他們相互尊重互依互靠,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疫情前兩人還搭伴來女士舊居看看,家屬院的人大都認為她不顧兒子的反對,和他們鬧翻找老伴找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