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魔方歷史觀

    太上皇,這個稱呼在中國的歷史上,一般都是還在人世但已經禪位的皇帝的稱呼,還有就是當朝皇帝的父親。由這些來看,太上皇的地位是非常尊貴的,官方意義上,他比皇帝還要高一個等級。

    中國歷史上皇帝有數百人,但是太上皇的數目卻比較少,既然太上皇的地位尊高,那麼為什麼好多皇帝不願意做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太上皇”這個稱呼,只是名義上級別高於皇帝,實質上,就是一個“退休的老傢伙”。

    一山不容二虎,更何況是“先君臣,後父子”的古代皇室家庭,古代皇帝是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一代傳一代,古代的太上皇,大部分都是活著的時候將皇位傳承,自身退到幕後,過著深居簡出的退休生活。

    而國家的最高皇權是掌握在皇帝手中的,在其位謀其政,皇帝掌握著國家最高權力,太上皇手中自然就沒有了這種權力,說白了,太上皇的權力已經交付到新帝手中,太上皇本身是沒有實權的。

    當然,歷史上的太上皇中,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清朝的乾隆帝就是太上皇,但是他在成為太上皇后,實行“太上訓政”,依舊掌握著最高權力,直至駕崩,可是,如乾隆帝這種太上皇畢竟是少數。

    對於古代皇帝而言,他們都想一直掌握著最高權力,畢竟權力在手和退居幕後的落差太大,所以,這個只掛個名頭的太上皇,大部分皇帝都不怎麼樂意自願去做。

  • 2 # 一寸三分

    確實,歷史上願意放棄皇帝之位去做太上皇的皇帝真的是不多。包括後來的乾隆皇帝,他去做太上皇其實也是有些不情不願的感覺。

    權力的迷戀

    為什麼不願意去做太上皇呢?

    首先我們看皇帝這個職位。這是一個真正掌控著權力的位置。天底下所有的事情他都可以決定,這是一件多麼讓人著迷的事情。但是這樣的權力其實只有皇帝這個位置可以給他,太上皇雖好,但是其實一切都是內剝奪了。

    就拿李世民的父親李淵來說吧。他是太上皇吧。但是他還剩下多少權力呢?實際上只要是皇帝繼位以後,權力還是會逐漸的向皇帝傾斜,這個也就是無情中,削了太上皇的權,這個讓太上皇如何甘心。

    不想退位

    實際上即使就自己讓位的乾隆皇帝也是如此。當然,他做太上皇其實沒多久就已經去世了,但是其實要是想一下,他要是再火的長一些呢?權力中心肯定會慢慢的從他身上轉移的。

    畢竟嘉慶真的可以一生都位居於乾隆之下嗎?到時候,嘉慶真的要掌權的時候其實於情於理都是合適的。而乾隆反而會處在一個薄弱的位置。那個時候,他就只能在宣告還有權力之中選擇放棄一個了。

    還有讓位的時候,其實已經放了不少權力了。畢竟皇帝終究還是皇帝,要是太上皇依舊握著所有的事情,或許這個就不太像話了吧。但是一山不容二虎,眼見著另外一頭老虎逐漸的站起來,乾隆估計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難受的。

  • 3 # 蟻史為諫

    太上皇不管事還叫太上皇嗎?從掌握全國軍政大權,人人都要討好巴結的最高領導人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的所謂太上皇。有幾個人願意呢?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太上皇的例子,我們來看看太上皇這個職位為什麼不受人們喜歡。

    一,趙武靈王因為更疼愛小兒子,所以自願成為太上皇卻被活活餓死。

    戰國後期趙國為了在複雜的國際形式下擁有一席之地開始推行“胡服騎射”,最終使趙國成為僅次於秦國的第二強國,而推行改革的人叫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學習蠻夷優秀的地方,改革內部陳舊的陋習,訓練騎兵使其成為戰國最機動的不對。為了更好的征戰四方,趙武靈王把王位傳給了小兒子(趙惠文王);自己領兵打仗(卻沒發現嫡長子不樂意了),終於有一天被大兒子困在了沙丘行宮。小兒子打敗大兒子穩定內亂以後卻沒有放趙武靈王出來,導致趙武靈王在沙丘活活餓死。

    二,李淵,唐朝的開國皇帝,由於將長子立為太子(忽略了李世民的戰功)導致自己成為太上皇。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貞觀之治;它是中國的繁榮時期。我們每次讀到歷史教科書,上面都會說李世民善於接受別人批評,他把魏徵當成是自己的鏡子所以他把唐朝建設的很好。

    人無完人李世民也有缺點、汙點。他一生中最大的汙點就是“玄武門之變”殺了自己的兄弟以及他們所有的兒子;自立為太子(還搶了弟弟李元吉的老婆)。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雖然還是皇帝卻沒有了皇帝的權利,所以他乾脆傳位給李世民自己掛名太上皇。

    成為太上皇的李淵事實上是被軟禁的,但是他比趙武靈王待遇要好,他還有美女相伴有好酒好肉伺候;晚年的生活李淵還給李世民生了好幾個弟弟妹妹。雖然如此李淵最後也是鬱鬱而終……畢竟一個人在擁有最大權利之後突然一無所有了,這種落差也許沒有幾個人能承受。

    無論是自願還是被逼無奈,太上皇這個職位最終似乎都沒有好下場;所以這個職位除非萬不得已(實在是幹不動或是傻的),否則沒有皇帝會願意從事……

  • 4 # 醉黃昏1

    中國古代有很多的皇帝做過太上皇,比如李淵、李隆基他們都做過太上皇,不過那也絕非是他們自願的,當然也有自願的,清代的皇帝乾隆就是自願做太上皇的,那麼古代皇帝為什麼不提前退位,去做太上皇享清福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皇權太吸引皇帝了,他們不願意放棄所擁有的權力。太上皇和皇帝有很大的差別,太上皇不過是一個好聽的虛職,而皇帝是可以行使國家權力的。所以,很多皇帝不願意去做太上皇。

    當然,皇帝的臣子們也是不願意的。新帝登基往往會用自己的心腹,而老皇帝留下的臣子,很多時候會倚老賣老,這讓新皇帝不得不培養自己的大臣,如此必然會傷害到那些年老臣子的利益。皇帝一旦退位,也就代表了他們也將失去權力。

    天下的百姓們也不樂意,這是為什麼呢?如此一來,天下的百姓們就覺得自己有兩個皇帝,這就讓百姓們很不高興了,因為他們需要多交稅務來養新皇帝和太上皇,這不就無形中加重自己的負擔了嗎?

    還有一點是很多皇帝不願意做太上皇的主要原因,那是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待遇不好,如果兒子對自己不好,那麼自己的晚年將會很難過,更多的時候,皇帝是擔心自己的子嗣管不住手下的臣子,這就是讓太上皇乾著急了。

    最後,很多皇帝不願意把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人,儘管那人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畢竟皇帝也是人,也會有為自己考慮的時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私募和公墓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