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海大飛鴿
-
2 # 理解的椅子
朱元璋死後,他們的嬪妃們下場都很悲慘。有兒子的,可以隨他們的兒子屬地居住,結局尚可。沒有兒子的就很慘了,需要徇葬。明朝的這一陪葬制度一直到明英宗朱祁鎮方才廢除。
-
3 # 香茗史館
雖然明太祖朱元璋和孝慈高皇后馬氏堪稱伉儷情深,不過作為皇帝,朱元璋後宮嬪妃的數量同樣不少,光是見於史料的便有多達20人。作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堪稱雄才大略,不過他雖然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卻並未廢除元朝時再度興起的人殉制度,因此朱元璋去世之後,他的嬪妃下場大多較慘。
人殉制度自元朝再度興起,明英宗後明朝才徹底廢除古人相信人死之後,靈魂會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而墓葬便是墓主在另一個世界的居所,因而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禮制辦理,為了繼續享受生前的一切,因此貴族死後往往會有大量奴隸陪葬,以供其在死後繼續奴役驅使,這便形成了極為殘忍的人殉制度。
商周時期,殉葬制度被普遍應用,《墨子·節葬》中便有“天子殺殉,多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多者數十,寡者數人”的記載,可見當時的殉葬制度還與墓主的身份密切相關,依據等級不同,殉葬人數同樣有所不同。
不過,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隨著奴隸制的廢除,各諸侯國也開始逐步廢除殉葬制度。例如《史記·秦本紀》記載“獻公元年,止從死”。 到了漢朝之後,殉葬制度開始真正進入衰減期,一是殉葬人數開始迅速減少,二是殉葬發生機率持續降低。不過,這種人殉現象仍然時有發生,例如秦始皇、漢代劉彭祖、三國孫權。
△孫權死後也曾使用人殉
到唐朝時,人殉現象雖然偶爾仍然出現,但已經是個別特例,大規模使用人殉的現象已經不再出現,且法律層面強制殉葬的制度已經消失。此時期主要採取的是陪葬制度,也就是將皇親國戚、達官顯貴的墓葬安排在皇陵附近。
直到宋元之際,隨著契丹、党項、女真、蒙古等保留有人殉傳統的少數民族先後入主中原,導致中原的人殉制度開始死灰復燃。尤其是元朝時期,朝廷大肆鼓勵民間的殉葬行為,導致人殉現象再度興起。
△朱元璋影視形象
而明太祖朱元璋雖然推翻了元朝的統治,但出生平民的他卻沿用了元朝再度興起的人殉制度。直到明英宗朱祁鎮時期,他在臨終之前下令,“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明朝這才再度廢除了這種殉葬制度。
朱元璋去世之後,他的嬪妃下場大多較慘清人趙翼《廿二史札記》稱,“(明)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可見朱元璋去世之後,曾有大量嬪妃和宮人被殉葬。前文說過,明太祖朱元璋後宮中有記載的嬪妃便多達二十個,除了孫貴妃、李淑妃等個別早逝之外,其餘大多為朱元璋殉葬了。
不過,關於朱元璋下令讓妃子殉葬這件事,史書上是沒有記載的,就連到底有多少嬪妃和宮人殉葬也不得而知,關於此事的記載大多出自於後人的筆記或各類野史,例如明末清初毛奇齡在《彤史拾遺記》裡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因而很多人便認為朱元璋死後有四十六位妃子殉葬。
傳聞,朱元璋彌留之際,曾給朱允炆留下一道遺詔,上書“責殉諸妃”,也就是讓後宮凡是被臨幸過但未生過孩子的嬪妃全部殉葬。然而查閱記載,發現朱元璋的後宮嬪妃除早逝者,結局大多沒有記載,可見即使是生過孩子的嬪妃,恐怕也很難倖免。
《明史·后妃傳》有載“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如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世襲錦衣衛千百戶,人謂之‘太祖朝天女戶’。歷成祖、仁、宣二宗皆然。”對於這些殉葬的女子家人,被稱為“朝天女戶”,由朝廷還是給予一定撫卹,至於持續多久,則不得而知了。
不過,朱元璋的後宮嬪妃中,倒是有一位比較例外,那便是寶慶公主的生母張美人,朱元璋去世時,由於寶慶公主尚且年幼,因而張美人便成為了僅有的一位免於殉葬者。
回覆列表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自幼吃苦,飽受磨難,後來好不容易奪取天下,成為了一代明皇,坐擁江山,當然成為皇帝后自然免不了後宮佳麗三千、美女無數,逍遙快活。
電視劇《開國皇帝朱元璋》亦對其有詳細描述,野史也對其有各種記載,但總體來說,朱元璋的一生,是傳奇色彩最多的一代君主。朱元璋在位期間勤於政事、驅逐胡虜、內除貪官、泯滅爆亂,特別是建立了無數的制度典章,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的堅實基礎,可謂是功不可沒、世代流傳。
朱元璋在位31年,於1398年去世,享年71歲,生有26個兒子,16個女兒。由於其生性多疑,做事果斷狠辣,在臨終之際立下遺言,其死後,所有被他寵幸過的妃子,如果沒有兒子的,統統處死為其陪葬,當時後宮有38個妃子被活活處死,據說全部站在太師椅上,把頭部伸進掛繩之內,後由太監把凳移開,更有些怕死的,甚至被太監直接掛在繩索之上,最後死不瞑目,可以說歷朝歷代以來及以後,朱元璋時代的後宮妃子是死的最慘最沒人性的,這也是舊社會舊時代女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