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場情緒管理寶典
-
2 # 職場老魚頭
我對體制外工作的體驗是“自由”和“能力為王”。我在機關和集體企業工作過,在民營企業工作的時間較長,對此我有一定的體會。
在此,我首先要強調的是,體制內藏龍臥虎。體制內工作不是沒困難,工作就好乾,就不要能力,我只是說體制內外工作環境、工作方式、能力要求有所不同。
體制內的人到了體制外,要解決“水土不服”問題我工作過的一家民營企業,曾經有兩位正處級、三位正科級領導,退休後來企業發揮餘熱。先說結果,幾位領導都沒幹多長時間,長的兩年,短的幾個月。既然能領導一個處級或科級單位,領導們的管理能力不容懷疑。之所以幹不長,或許有其他因素,但從我的觀察來說,我認為最主要的是水土不服。也就是說,領導們對民營企業的性質和管理方式不適應。具體有這麼幾個方面:
體制外,最終聽老闆的,體制內的人到了體制外不可越位決策在體制內,一把手責任重大,但權利也大。一把手有話語權,決策權較大。體制內的人到了體制外,會覺得指揮起來沒有過去那麼輕鬆,有時候還有指揮不動的感覺,尤其會覺得沒有一呼百應的感覺,而有“說了不算”的不適應。心理沒有轉過彎來,找不準位置,不適應體制外的決策方式。
體制外遇到問題,絕大多數沒有現成答案體制外,沒有什麼上級指示,遇事是需要自己想辦法的。在體制內,“規定動作多,自選動作少”。有法律,有政策,有上級檔案,大的工作思路是現成的。條條框框雖說有束縛手腳的不便利,但也有路徑可循的便利。
體制外“仰視”是常規工作狀態體制內,更多的是“平視”或“俯視”。掌握政策,掌握公權力這個強大資源,一般情況下基本處於“不求人”的狀態,而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就是所謂的“求人”,求客戶,求市場。這種仰視的心理,放低位置的態度,“全求人”的狀態,是體制內的人一時難以理解和適應的。這裡不是說政府機關作風不好,而是正常的工作狀態。例如,談一個合同出幾次差,拜訪客戶時對客戶的禮貌和尊重。而體制內,可能一聲令下,事已辦成。而體制外不可有一蹴而就的簡單想法,我們把一切的曲折當成家常便飯。要是真的一次就把事情辦成了,我們反而覺得太順利了。
體制外職位本身並不自帶威嚴,權威性不強,體制內則不然體制外坐了高層位置,不一定做得穩,位置本身並不帶來天然的權威。有能力,有業績,即使不是高層,沒有職務也會有地位,受尊重。領導能力稍有不足,在體制外是難做的,有時就是活受罪。體制內處長、科長位置本身就是資源,可以發號施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能力的不足。體制外,僅僅憑高層職位就想輕易指揮下屬,帶動隊伍,是不行的。我見過一些人上了高層職位不久就退出來的。這裡不是說體制內不需要能力,而是說能力在體制外影響巨大。誰憑能力合法取得輝煌業績,誰就是“老大”。體制外職位並不說明什麼。例如,我做分管銷售的副總經理時,開會批評一個部門經理業績不佳,該經理認識不到位,帶有不屑和挑釁的口吻說,“有本事你做給我看看”。我讓該經理挑出幾家其自認為最難以談成的客戶,交給我。不久,這幾家客戶全部被我拿下。經過此事,不僅該經理,其他經理也服氣了,我就此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到了體制外,必須清楚“我是誰”離開體制內的崗位,你就是你,說白你啥也不是,不會“自帶光環”。這個彎很不容易轉。如果轉不過來,你在體制外無法立足。說個我親身經歷的事情吧。一位曾經是體制內的領導和我一起為公司處理一件理賠的事情。該領導跑了三趟就不去了,後面都是我去的。為啥呢?一開始去,人家看到過去的領導來了,熱情倒茶請坐陪聊,第二次倒茶請坐不陪聊,第三次茶水也沒了。我的分析是該領導覺得受到冷遇,被怠慢了,失了面子了。其實,對方的操作純粹是看其過去身份給予的禮貌。要是我去,第一次就沒有茶水。因為那麼多辦事的群眾,哪來的端茶倒水服務,不如加快進度把事情辦了。沒有茶水,其實是“平視”動作,我不覺得有啥不妥,要是我去了給我倒茶,我反而覺得受寵若驚,倒不適應了呢。體制內的人到了體制外,必須忘記“過去”,放平心態,放低身段,適度“仰視”,才能心理平衡,心裡愉快,適應工作環境。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體制內外,沒有優劣,只有是否適宜。體制內的人,想到體制外,沒有對錯,沒有什麼不可以。體制外除了法律和職業道德,基本沒有規矩,更自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只要憑能力合法取得業績,就可以成就自我。
回覆列表
體制內外人的心態,和圍城無異。你需要考慮好兩種狀態對你自身發展,對你的家庭,尤其是有孩子和老人的情況,以及對你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影響,尤其是更換狀態後的負面影響,你是否能夠接受?俗話說,有得必有失,你看到的永遠是別人想展現給你的最好的一面,可這背後的心酸,總是無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