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永不言棄DZ
-
2 # 90後拾荒小哥
你能問這一個問題就說明你的養雞理念是比較好的,大部分人入行養雞育雛期根本不管溫溼度,只要活著就可以。但是他們不知道,不適宜的溫溼度,會使雞的飼料消耗量增加,增加料肉比,嚴重的還會導致大批死亡,降低養殖效益。在育雛期如果溫溼度控制不好,容易導致雛雞卵黃吸收差,雞苗生長不良,成活率低,抵抗力差,脫溫雞均勻度差,後期容易生病很難管理。
土雞育雛溫度和溼度該如何控制呢?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明白育雛期各個階段科學合理的溫溼度指標。
土雞育雛的溫溼度表1-3天,4-7天,第二週,第三週,第四周,第五週,雛雞需要的溫溼度都是不同的,這個溫溼度表在所有公司都屬於公司機密。網上流傳的一些育雛溫溼度表很多都是肉雞的,不同的品種出欄時間不同,所需的育雛溫溼度是有差異的。不適宜的溫溼度,會使雞的飼料消耗量增加,增加料肉比,脫溫雞均勻度差,後期容易生病很難管理,在起跑線上你就輸了。
第二、合理的安裝溫溼度計。
溫度可以憑經驗判斷,透過觀察雞群的反應和活動狀況來判斷是否適宜,但溼度僅靠經驗是不可取的,這就要使用溫溼度計。如果不清楚土雞不同生長階段所需要的溫溼度引數,缺乏標準參照數值,溫溼度計的意義就大打折扣。
另外,要知道如何放置。比如,應該放在哪些位置?放置的高度又是多少?在圈舍裡應該放幾個?不知道溫溼度計正確的放置方法,就相當於沒有放置!而且溫溼度計的故障比較多,需要採用多點位放置法,放置的高度和位置也是有訣竅的!
第三、知道如何及時採取措施調整溫溼度。
在上面兩個步驟都正確無誤的前提下,如果發現溫溼度計顯示的溫度或者溼度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就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來調整。一般會有四種極端情況,高溫高溼、高溫低溼、低溫高溼、低溫低溼,要及時採取對應的措施,輕者增加料肉比,嚴重可能引起大批死亡。像如何升溫、降溫、通風、去溼度、增加溼度,每一個都有一些操作技巧。
-
3 # 小昊小老弟
剛出殼的雛雞保溫禦寒能力很差。初生雛雞正常體溫39~41℃,當外界溫度與體溫相差8℃以上時,容易造成雛雞死亡。溫度過低,雛雞因怕冷而扎堆,影響生長髮育並誘發白痢,造成擠壓傷亡;溫度過高,雛雞食慾減退,大量失水,易感冒或感染呼吸道疾病以及發生啄癖,使生長髮育緩慢,抵抗力下降。
正常情況下,第一週育雛溫度為33~35℃,以後每週下降2~3℃。衡量育雛溫度是否合適,除了觀察溫度計外,更主要的觀察雞群精神狀態和活動表現。溫度適宜時,雛雞在育雛室內分佈均勻,活潑好動,食慾良好,飲水適度;當溫度過高時,雛雞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飲水量增加,食慾下降;溫度過低,雛雞互相擁擠、扎堆,靠近熱源,並不斷髮出“唧唧”叫聲,採食減少。一般而言,弱雛要求溫度高,強雛低;夜間高,白天低;大風降溫和雨天高,晴天低;冬春高,夏秋低;小群育雛密度小的要求高,大群育雛密度大的要求低。育雛期間要組織專人值班,特別在後半夜,氣溫最低時,因人睏乏,顧不上照看熱源而造成雛雞受涼、壓死的現象。同時要嚴防育雛溫度突然變化,誘發呼吸道疾病。
肉用雛雞脫溫時間,應根據育雛季節、雛雞健康狀況及外界氣溫變化靈活掌握。一般早春、晚秋、冬季育雛可在4~6周齡脫溫,晚春、初夏及早秋育雛,可在3~4周齡脫溫,夏季育雛,只需早、晚加溫幾次就行了。脫溫時,要有過渡時間,可先白天不加溫,晚上加溫;晴天不加溫,陰天、變天加溫。要逐步減少每天的加溫次數,最後達到完全脫溫。一般脫溫過渡期為1周左右。體質差的雞群或防疫期間,應延遲脫溫。脫溫期間,飼養人員夜間要經常注意檢查、觀察雞群,保證脫溫安全。脫溫後,室溫最好保持在20~25℃,這樣可提高飼料利用率。
回覆列表
土雞育雛由於早期雛雞體溫調節機制尚不健全,相對散熱較多,必須供給足夠的舍溫。
可透過觀察雛雞表現來判斷溫度是否適宜。當溫度適宜時.雞隻活潑好動,羽毛光順,食慾良好,飲水正常,分佈均勻,糞便正常。如育雛前期的溫度不足,會影響肉雞正常的生理活動,表現為靠近熱源,扎堆,行動遲緩,飲水、食慾不振,卵黃吸收不良,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增加死亡率,嚴重時大量雛雞會擠壓窒息致死。溫度過高也會影響肉雞正常代謝,表現為遠離熱源,展開翅膀,張口喘氣,採食量減少,飲水增加,生長減緩。中後期環境溫度過低,會降低飼料的利用率。因此必須根據雞的生理需要及雞隻的行為表現、雞群狀況控制雞舍溫度。原則上要保持溫度均勻、平穩,不要忽高忽低。一般夏季進雛前提前1天預溫,冬季提前2—3天預溫。各雞齡推薦溫度:
雞齡 休息處溫度 室溫
1~3天, 34~36, 24~27。
4~7天, 31~33, 23~25。
1~2周, 27~30, 22~24。
2~3周, 24~26, 20~24。
3~4周, 21~23, 18~22。
4周以上, 20~22,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