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史漫談

    中國歷史上這種反差明顯的父子非常多,這裡以漢宣帝和他的兒子漢元帝為例。

    一、天差地別的為政表現

    漢宣帝劉詢(劉病已),是漢武帝的曾孫、戾太子之孫,身在襁褓之中時遭受大難,在監獄中喝女犯人的奶存活,依靠著典獄長的關照才逃出生天。其後的少年及青年時期則流落民間,飽嘗人世疾苦,對政府存在的弊端洞若觀火、深惡痛絕。

    因此他在位時勵精圖治,剛柔並濟,整頓吏治,嚴明法制,西漢的國立達到了頂峰,史稱“孝宣之治”。

    而他的兒子漢元帝劉奭,自小生活在宮中,衣食無憂,享受良好教育,形成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風格。他是一位典型的儒生,精通各類儒家經典,通曉音律、多才多藝,待人柔和有禮。

    但這種性格並不適合治國理政,他在位時放鬆吏治,並且輕信宦官、權臣,朝政開始走下坡路,西漢王朝開始從頂峰時期漸漸衰落。

    二、涇渭分明的執政理念

    父子二人治國差距如此明顯,其原因在於兩人秉持的理念不同。對此,透過父子二人的一次對話,可以一窺全貌:

    公元前53年,劉奭還是太子,他的性格柔弱仁愛、愛好儒術;而他的父親漢宣帝,則偏好嚴刑峻法的官員,擅長用法令約束臣下。對此太子很不認可。

    有一天,太子陪著漢宣帝用膳。趁父親心情好,他建議父親不要過於重用執法嚴苛的官員,應該轉用儒生治國。

    漢宣帝非常生氣,拉下臉訓斥:“漢家自有法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用德教,用周政乎?”意思是,漢王朝一向是以法家的王、霸之道治國,怎麼可以過於依靠儒家,用春秋時期周王朝的那一套?

    他還進一步說明了原因:儒生不能夠與時俱進,拘泥於傳統的道德標準,喜歡褒揚古代、貶低當朝;並且儒生“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推崇虛名,不幹實事。

    最後,漢宣帝還嘆息道:“亂我家者,太子也!”

    但是,一來儲君不可亂改,二來太子是漢宣帝流落民間時期,與結髮妻子許平君所生,對亡妻飽含深情的劉詢,不忍心將兒子廢黜。

    最終,一語成讖,西漢確實在漢元帝手中開始走向沒落。

  • 2 # 朱雀橋邊

    名父逆子——龔自珍與龔半倫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號定盦。漢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龔自珍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援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50首。

    他支援林則徐查禁鴉片,並建議林則徐加強軍事設施,做好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準備。龔自珍一生追求“更法”,雖至死未得實現,但在許多方面產生了有益的影響。在社會觀上,他指出社會動亂的根源在於貧富不相齊,要求改革科舉制,多方羅致“通經致用”的人才。在哲學思想上,闡發佛教中天台宗的觀點,提出人性“無善無不善”,“善惡皆後起”的一家之談。在史學上,發出“尊史”的呼籲,並潛心於西北歷史、地理的探討。在文學上,則提出“尊情”之說,主張詩與人為一。

    龔自珍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進入“衰世”,是“日之將夕”;他批判封建統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會沒落趨勢、呼喚改革風雷的風氣。《己亥雜詩》中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此詩揭露社會弊病,抨擊官僚制度,表現作者火一樣的熱情,給人以鼓舞和激發。他對死氣沉沉的社會,砰然一擊,驚醒很多世人的沉夢,促使人們向真、向善、向美、向勇。抨擊專制統治的同時,還表達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

    龔橙是龔自珍的長子,字孝拱,號半倫。他除了對小老婆,別的通通不愛,故自號“半倫”,真是“坦誠”得讓人佩服。據《清朝野史大觀》、《圓明園殘毀考》等載: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中國,龔半倫隨英艦北上來到北京後,將辮髮盤到頭頂,戴洋人帽,穿白色西裝,出入洋兵營盤,狐假虎威,好不得意。隨後,他將聯軍引進圓明園,並搶先一步單騎直入,取珍寶重器以歸,大發橫財。然後,就有了那場震驚中外的大火……這場大火燃燒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天還燒得所有的華人心痛,也讓世界上所有有良知的人心痛。 與龔半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父親龔自珍。父子倆一個愛國,一個賣國,一個名垂青史,一個遺臭萬年。清人趙翼說,名父之子多敗德,這雖然不是必然規律,但名父不幸而有逆子,按照“子不教父之過”的說法,龔自珍自然也難辭其咎。 與幾乎所有賣國賊一樣,這位“傑出的強盜”最後也沒能逃脫上天的懲罰。史載,龔半倫晚年生活極為潦倒,靠典當傢俬過活,最後因精神失常發狂而死。看來,即使是自稱“半倫”的人,也仍然無法逃脫良心的譴責。或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天譴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羅這樣一箇中鋒,進球和助攻效率遜於影鋒和中場的梅西嗎?為什麼比較兩人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