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學陽光a
-
2 # gaoshan流水6816
外貌:一共有三次。按結構來說的話,第一次在第一節,描寫的是祥林嫂臨死前的肖像。第二次是寫她初來魯鎮的時候,第三次是寫她再來魯鎮時。再來魯鎮之時與初來魯鎮並無太大的變化,“只是臉上失了血色”;而臨死前“我”見她時,“已全然不像一個四十上下的人,”“五年前花白的頭髮即今已經全白”……,而且,“手提一個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她已經純乎一個乞丐了”。
祥林嫂第一次來魯家時
“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此時的祥林嫂雖年輕守寡,生活清苦,但仍未失去青春的活力,表明她生命力旺盛.
第二次來魯家時
夫死子亡,創傷嚴重“,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再嫁再寡的悲痛和精神創傷,使她精神枯槁,眼光呆滯,已失去昔日的活力、生機.
第三次是捐過門檻兒後,在祭祖時節扔遭到斥退,她
“臉色同時變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著”“第二天……連精神也不濟了.”這次打擊使她“直是一個木偶人.”
第四次指祥林嫂被趕出魯家流落街頭,臨死前則是
“五年前的花白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是一個活物.”這種外貌的巨大變化,真切地反映出祥林嫂臨終前的悲慘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