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與孫權是一對互相成就的君臣,沒有孫權的賞識與提拔,陸遜只是個一介書生;同樣在劉備伐吳之時,如果沒有陸遜,東吳亡之不遠矣。我們來看下陸遜是如何崛起的,而孫權又是如何藉助陸遜來實現江東“本土化的‘’。
孫權在接手江東之前,雖然經過父兄的努力,打下了江東這一塊地盤,但內憂外患不停。外有荊州劉表虎視眈眈,內有本土勢力的不配合以及山賊的多發。
內部江東本土勢力一直把孫氏當做外來的入侵者,多加抵抗,雖然被孫策以武力平定江東各郡,但內心是不認可這個外來的軍閥 尤其是孫策殺了許貢,導致之後被許貢門客的刺殺身亡。山賊多發,山賊的隱患一直貫穿到孫權稱帝前後。
外部荊州劉表雖沒有吞併江東之心,但所以劉表手下黃祖射殺孫堅,與孫氏有不共戴天之仇。
所以孫權接手的江東並不是一個很穩定的政權,而也是處在一個多事之秋。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是江東本地人,其家族陸氏家族是江東世家大族,在江東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陸遜早年喪父,隨祖父陸康在廬江生活,等到孫策攻佔廬江時,陸遜隨家人回到江東,並主持陸家的家業。
孫權接手江東之時,徵陸遜為幕僚,管理一縣之地,並著手屯田之事。而後平定會稽、鄱陽的山賊和丹陽的叛軍,受到孫權的賞識和重用,令其掌管會稽、鄱陽和丹陽三郡,陸遜的才能得以體現。
協助呂蒙襲取荊州
呂蒙欲稱病麻痺關羽,孫權以書生陸遜為前部副都督,陸遜以書信示弱關羽,使關羽覺得東吳無人,抽調江陵和公安等地的守軍去前線攻打樊城,為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創造了條件。
權乃召遜,拜偏將車右部督代蒙
呂蒙追擊關羽時,後陸遜攻破荊州南郡、公安,受到孫權的加官進爵。
等到關羽被殺,陸遜前後斬獲招納關羽軍數萬人,孫權又對其進行封賞,地位已位於呂蒙之上。
孫權這一系列的加官封侯進爵,一方面是對其軍事方面能力的認可和褒獎,另一方面著手拉攏陸遜之心顯而易見,同樣破荊、擒關羽有大功的呂蒙,反而不如陸遜。
兩場戰役決定了陸遜的成名之路
夷陵之戰,陸遜為大都督,掌握了東吳最高的軍事指揮權。
一場夷陵之戰,火燒劉備連營七百里,劉備含恨白帝城,致使蜀國實力大損,奠定了魏蜀吳三國的實力排名。
另一場石亭之戰,大破曹休,曹魏在這一戰,傷亡慘重。經此一戰,曹魏多年未能再對東吳發起戰爭,而孫權經過兩次戰役的勝利,名望日盛,稱帝時機成熟,陸遜受到孫權的賞賜,在當時無人可與之相提並論。
孫權為了彰顯陸遜的功勞,在大將軍之上又搞個上大將軍,並輔佐太子,掌管吳國所有軍國大事。
後丞相顧雍病逝,孫權拜陸遜為丞相,至此陸遜可謂是文武百官之首,權利達到巔峰。
陸遜本人人品高尚,從不居功自傲,處事不驚,與人為善,相比江東的虞翻等傲氣之人。
陸遜實在太對孫權的胃口了,陸遜又竭力配合孫權穩固江東,只要拉攏住陸遜,江東的其他世族必定會與孫氏集團合作 以求自保和共贏。
孫權把兄長孫策之女嫁於陸遜,結為姻親,並經常與陸遜商議治國之策,提拔之意很是明顯。
透過每一次的戰功,來不停的對陸遜進行加封,這裡有一點要說明一下,陸遜之前的大都督周瑜和呂蒙魯肅是江北勢力,所以在前幾位都督過世後,孫權急需找一個本土勢力的人來拉攏,顯然陸遜是最合適的,所以就選擇陸遜來拉攏江東本地勢力,與江東的大族進行合作。
每當江東遇到強敵和危難時,主降派都是為求自保,不求抵抗。但作為江東之主的孫權可不能投降,他要的是稱霸江東,要得到這些人的支援,只能與之合作 才能團結一致,對外禦敵。透過拉攏陸遜這個影響力最大的陸氏家族,其他家族看到陸氏的崛起,必要爭取相應的利益,從而會選擇與孫氏合作,如此孫權才能讓其他家族為江東所用,在陸遜兩次勝利的戰役後,孫權基本上已經實現了江東的本地化。
陸遜與孫權是一對互相成就的君臣,沒有孫權的賞識與提拔,陸遜只是個一介書生;同樣在劉備伐吳之時,如果沒有陸遜,東吳亡之不遠矣。我們來看下陸遜是如何崛起的,而孫權又是如何藉助陸遜來實現江東“本土化的‘’。
大背景:孫權在接手江東之前,雖然經過父兄的努力,打下了江東這一塊地盤,但內憂外患不停。外有荊州劉表虎視眈眈,內有本土勢力的不配合以及山賊的多發。
內部江東本土勢力一直把孫氏當做外來的入侵者,多加抵抗,雖然被孫策以武力平定江東各郡,但內心是不認可這個外來的軍閥 尤其是孫策殺了許貢,導致之後被許貢門客的刺殺身亡。山賊多發,山賊的隱患一直貫穿到孫權稱帝前後。
外部荊州劉表雖沒有吞併江東之心,但所以劉表手下黃祖射殺孫堅,與孫氏有不共戴天之仇。
所以孫權接手的江東並不是一個很穩定的政權,而也是處在一個多事之秋。
陸遜的早年經歷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是江東本地人,其家族陸氏家族是江東世家大族,在江東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陸遜早年喪父,隨祖父陸康在廬江生活,等到孫策攻佔廬江時,陸遜隨家人回到江東,並主持陸家的家業。
孫權接手江東之時,徵陸遜為幕僚,管理一縣之地,並著手屯田之事。而後平定會稽、鄱陽的山賊和丹陽的叛軍,受到孫權的賞識和重用,令其掌管會稽、鄱陽和丹陽三郡,陸遜的才能得以體現。
陸遜嶄露頭角協助呂蒙襲取荊州
呂蒙欲稱病麻痺關羽,孫權以書生陸遜為前部副都督,陸遜以書信示弱關羽,使關羽覺得東吳無人,抽調江陵和公安等地的守軍去前線攻打樊城,為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創造了條件。
權乃召遜,拜偏將車右部督代蒙
呂蒙追擊關羽時,後陸遜攻破荊州南郡、公安,受到孫權的加官進爵。
遜徑進,領宜都太守,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等到關羽被殺,陸遜前後斬獲招納關羽軍數萬人,孫權又對其進行封賞,地位已位於呂蒙之上。
權以遜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吳書曰:權嘉遜功德,欲殊顯之,雖為上將軍列侯,猶欲令曆本州舉命,乃使揚州牧呂範就闢別駕從事,舉茂才。孫權這一系列的加官封侯進爵,一方面是對其軍事方面能力的認可和褒獎,另一方面著手拉攏陸遜之心顯而易見,同樣破荊、擒關羽有大功的呂蒙,反而不如陸遜。
陸遜名震天下兩場戰役決定了陸遜的成名之路
夷陵之戰,陸遜為大都督,掌握了東吳最高的軍事指揮權。
一場夷陵之戰,火燒劉備連營七百里,劉備含恨白帝城,致使蜀國實力大損,奠定了魏蜀吳三國的實力排名。
另一場石亭之戰,大破曹休,曹魏在這一戰,傷亡慘重。經此一戰,曹魏多年未能再對東吳發起戰爭,而孫權經過兩次戰役的勝利,名望日盛,稱帝時機成熟,陸遜受到孫權的賞賜,在當時無人可與之相提並論。
權令左右以御蓋覆遜,入出殿門,凡所賜遜,皆御物上珍,於時莫與為比。陸遜的個人聲望鼎峰時刻黃龍元年,拜上大將軍、右都護。是歲,權東巡建業,留太子、皇子及尚書九官,徵遜輔太子,並掌荊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軍國。孫權為了彰顯陸遜的功勞,在大將軍之上又搞個上大將軍,並輔佐太子,掌管吳國所有軍國大事。
後丞相顧雍病逝,孫權拜陸遜為丞相,至此陸遜可謂是文武百官之首,權利達到巔峰。
陸遜本人的性格陸遜本人人品高尚,從不居功自傲,處事不驚,與人為善,相比江東的虞翻等傲氣之人。
權既為吳王,歡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陽醉,不持。權去,翻起坐。權於是大怒,手劍欲擊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權曰:“曹孟德尚殺孔文舉,孤於虞翻何有哉!”陸遜實在太對孫權的胃口了,陸遜又竭力配合孫權穩固江東,只要拉攏住陸遜,江東的其他世族必定會與孫氏集團合作 以求自保和共贏。
孫權拉攏陸遜的手段及用意孫權把兄長孫策之女嫁於陸遜,結為姻親,並經常與陸遜商議治國之策,提拔之意很是明顯。
透過每一次的戰功,來不停的對陸遜進行加封,這裡有一點要說明一下,陸遜之前的大都督周瑜和呂蒙魯肅是江北勢力,所以在前幾位都督過世後,孫權急需找一個本土勢力的人來拉攏,顯然陸遜是最合適的,所以就選擇陸遜來拉攏江東本地勢力,與江東的大族進行合作。
江東其他世族的想法每當江東遇到強敵和危難時,主降派都是為求自保,不求抵抗。但作為江東之主的孫權可不能投降,他要的是稱霸江東,要得到這些人的支援,只能與之合作 才能團結一致,對外禦敵。透過拉攏陸遜這個影響力最大的陸氏家族,其他家族看到陸氏的崛起,必要爭取相應的利益,從而會選擇與孫氏合作,如此孫權才能讓其他家族為江東所用,在陸遜兩次勝利的戰役後,孫權基本上已經實現了江東的本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