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層城鵷雛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沒時間觀看戲曲了,或者說根本就不喜歡戲曲,導致了戲曲文化的衰落。戲劇的衰落是由兩方面決定的,一方面在於自身,另一方面在於社會。

    戲劇是一種高雅的舞臺藝術,綜合了音樂、舞蹈、文學、繪畫、服裝、武術、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一般人欣賞不了。“其曲彌高,其和欲寡”,舞臺上是陽春白雪,舞臺下或者舞臺外多是一些下里巴人,它們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註定了不能形成共鳴。陽春白雪沒變,下里巴人越來越多,導致了戲曲只能夠少數人看得懂、聽的明白、欣賞的了。票友越來越少,所以戲曲文化越來越沒落。

    這是一個快餐化消費時代,人們越來越浮躁,別說是看兩個小時的戲曲,就是五分鐘的影片都看不下去。人們的定力越來越低,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靜不下心來。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多的是尋歡作樂的人,年輕人更喜歡去酒吧、KTV、遊樂場所玩耍,除了老年人之外,誰還會看戲曲呢?年輕人天天聽的都是流行歌曲,誰要是聽戲曲,肯定會被人當成奇葩來看待。

    由此可知,當代人娛樂方式的多樣性導致了戲曲的衰落。人們更喜歡去那些輕鬆、瀟灑、快樂的地方放縱自己,更喜歡聽流行的、通俗的音樂,這些選擇成為了主流,戲曲反而越來越小眾化,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另外一點,戲劇缺乏創新,唱來唱去好聽的還是那幾十個劇目,早已聽膩了。如果沒有高質量的新劇目加入的話,戲劇早晚有滅亡的一天。更嚴重的事實表明,優秀的劇作家越來越少了,學唱戲的孩子也越來越少了,所以戲曲只會越來越衰落,再也無法重現昔日的輝煌了。

    民國時期是戲曲藝術的黃金時代,四大名旦掀起了戲曲的一個又一個高潮。建國之後尚可,文革時期只有樣板戲流行全國。改革開放之後,戲曲再度煥發了青春。新千年之後,戲劇就一落千丈,再也起不來了,令人唏噓不已。

    戲劇的沒落從側面反映了民眾文化的衰落,反映了民眾審美的衰落。真正展現一個國家魅力的地方,還是文化藝術,尤其是京劇、崑曲……

  • 2 # 春使3

    戲曲適合在大舞臺演出,面對城市休閒群體,而電視機,智慧機的出現,使人們坐在家可觀看想看的內容,不需去劇院觀看。戲曲又無法去農村地攤裡演,所以推廣及效益差。農村喜歡文化生活,但喜歡出較少的錢,去看喜聞樂見,短小精幹的作品。

  • 3 # 魏青衣

    關於戲曲文化為什麼越來越沒落的原因,我已經在之前的回答中,講過許多次,戲曲文化沒落的原因多種多樣,比如受到流行文化的衝擊、沒有創新力、不受重視、與時代脫節等。

    但今天我打算來談談戲曲文化的未來,因為我們需要肯定一點的是,戲曲它是個活的東西,它在當下的時代裡,儘管受到諸多限制,但依然堅持的活著。

    戲曲雖然曾經是傳統社會里主要的娛樂方式,但是很顯然,在今天文化娛樂多樣化的時代,它已經不再是了,甚至可以斷定的是,將來也不會是了,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有自己的黃金時代,也會有自己的末法時代。但即使生活在末法時代,也要堅強地活下去。我很喜歡一部網路小說,那些生活在末法時代的人們,依然拼了命的去活著。

    其實戲曲並非如傳言般那樣,斷了傳承,還是有很多劇種欣欣向榮的,當我們走進農村,會發現原來戲曲還有那麼多的觀眾。有觀眾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就不會滅絕,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在一些國家大劇團裡,事實上,基礎非常的好,國家多年來為它們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不少劇團都有自己的劇場和排練場。這在以前是很難想象的,民國時期大都是角兒和劇團互相養著。

    而且這些年來,劇團的基本組織都配備得比較齊全,演員的培養工作在新時期以來也一直沒有間斷過。但是,問題恰恰出現在這些配套齊全的劇團身上。

    在我們面前呈現的是一個令人相當尷尬的局面,一方面戲曲的基礎和條件前所未有的良好,另一方面,戲曲又是那樣的難如人意,條件好了反而沒有條件不好的時候有活力了。

    戲曲從來是一種活性的東西,它本身在不斷地變化。我們在研究歷史的時候,往往發現它的變化之頻繁簡直出乎我們的意料。明代人曾經驚呼,戲曲的腔調變化太快了,幾乎是三十年就要一變。

    不論是音樂、表演方式、戲劇結構還是題材範圍,都是變化的因素。戲曲是個像海綿一樣的東西,具有強大的吸納功能,任何別種藝術的優勢它都能借用過來。戲曲最有魅力的地方也就在於此。

    現在的很多劇團事實上都在嘗試著進行變革,儘量地往現代觀眾身上去靠。但是,戲曲的變,不是幾個劇團和專家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無數智慧和才情的共同作用。

    所以,戲曲現在最缺的就是創新,但如今的戲曲界,普遍都是守舊主義,有些人甚至大言不慚的認為,前輩所創的流派已經無法超越了,改變前輩的流派就是毀了前輩的心血。

    我想,如果戲曲界的主流是這樣的話,那麼戲曲永遠別想流行,沒有創新的演員不是好演員,沒有創新的劇種也不是好劇種,一味地守舊,這個劇種遲早會滅亡。

    我覺得可以把那些國家的劇院改成個人承包的吧,大家各憑本事出來唱,成功了就都有錢賺,皆大歡喜,失敗了再退回去給國家保護,這樣既能夠有可能重回巔峰,也不至於失傳,不也是挺好的麼?

  • 4 # 驚濤23

    因為沒有與時俱進,現在的年輕人都看不懂,傳統京劇的唸白也聽不懂,所以就與社會脫節,老是那幾個劇,碧玉簪,拾玉鐲,鍘美案,等等,沒有新意,沒有貼近生活,就沒有市場。這是我自己的感覺,有不對的地方請多多指教。

  • 5 # 金禾252378331

    主要是不接地氣。什麼地方演什麼戲,地方戲種最可貴,不要牛扯馬!南方與北方的味道都不同,東與西有差別,群眾聽不懂。都只有崇拜歌星,現在歌也是泛味,都跳廣場舞,抹牌睹博,搞迷信,以後再怎發展?天知道?!

  • 6 # bulaosong1

    京劇必須創新改革。否則死守老傳統死路一條。尤其像崑曲京劇這種不接地氣的藝術,現在還活著是靠國家保著。還有現在反覆亮相的幾處戲基本沒有正面意義的,如:大登殿宣傳的是追名逐利當上了皇后;長生殿故事的真實背景是荒淫過度導致國破家亡;四郎探母則是歌頌一個叛徒……總之,內容,形式,經營模式,都落後於時代。

  • 7 # 尹小直

    現今的年輕人大部分不喜歡戲曲,主要是程式化,節奏慢。看戲人越來越少,急需改革,多出一些象朝陽溝那樣適合大眾口味的現代劇。老是講傳統講流派顧步自封再過些年就成了人類非物質交化遺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職場老是生氣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