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寡語2018

    1、通貨膨脹多發生在經濟上升週期,特別是繁榮後期。但這幾年的全球央行量化寬鬆則是在經濟危機時期推出的,經濟處於衰退期。

    2、央行推行量化寬鬆,不代表市場上流動性就會氾濫。這是因為央行無法直接把貨幣投放給實體經濟,需要藉助銀行間市場,將流動性傳給商業銀行。但是商業銀行看到實體經濟不佳,不願意給企業貸款,這就使得流動性堆積於銀行體系內,沒有流通到市場中。

    3、由於上述原因,央行才會不斷的降低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想刺激商業銀行放貸。

    4、現在網路上有一個誤解,央行的一個動作就會被說成放水,物價上漲。其實沒有必然聯絡,只是相關性。

  • 2 # 閒話經濟

    全球央行量化寬鬆政策是全球嚴重通貨膨脹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在社會存在閒置資源,透過貨幣寬鬆降低利息進而刺激生產時,嚴重通貨膨脹不具有必然性,因為貨幣被新產品吸收了。但是溫和的通脹還是存在的,不然如何發展?

    本輪全球央行量化寬鬆政策發生在美國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之後,經濟陷入蕭條,各國都有投資潛力可挖。量化寬鬆降低利息,促進了投資,帶動了生產,吸收了貨幣,所以沒有嚴重的通脹。

    但當量化寬鬆持續到一定時候,資源原來越緊張,通脹率提高了,就有可能發生嚴重的通脹,這是就要加息,收緊貨幣了,避免進入嚴重通脹的泥潭。

  • 3 # 孫興傑

    很好的問題,但也不好回答。各國都非常關注通貨膨脹,而且央行的重要的目標就是要控制通貨膨脹,設立通脹目標制。值得關注的是,各國央行發了大量的貨幣,但是通脹卻沒有起來,相反, 在過去幾年中,各國央行一直在與通貨緊縮排行戰爭,這是非常有意思的。通貨膨脹的統計主要涉及到普通人的生活,比如說豬肉、房租等等,可以說,通貨膨脹和貨幣發行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聯絡,只有當貨幣進入到這些領域之後,才可能發生統計學意義上的通貨膨脹。曾經的貨幣數量論是在一個商品經濟社會中才有解釋力,在一個金融化的社會中,是有很大的誤區。一個國家和社會進入中高收入階段之後,資產性收入超過勞動收入,這也是當下中國中產階層面臨的焦慮。投資有風險,但是不投資才是最大的風險。無論股票還是房子都成為i投資的手段,或者是財富的符號,以及增殖的手段。有時候會看到,一個人手裡有好幾套房子,但是卻吃著泡麵, 從身價來說,已經是千萬級別的富豪了。這在相當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央行發行了很多貨幣,但是卻沒有發生通貨膨脹,為什麼呢?因為錢根本沒有到通脹所要統計的那些領域。另外,一個人一天只能持三頓飯,不能吃十頓或者二十頓,對這些必需品的消費也也是有限的了。

    央行發行的是基礎貨幣,透過商業銀行體系而被放大,貨幣的本質也更加凸顯出來,它是計價的工具,是財富的符號,而不僅僅是交換的手段。股市和房市吸納了大量的貨幣,有時候也包括藝術品,甚至是白酒、紅酒,我們看這些領域出現暴漲或者暴跌,當然,財富只是符號,如果股市暴跌,財富也就隨著漲跌的曲線在有無之間,有些人賺了,有些人賠了。就像你住著的房子從一百萬漲到一千萬一樣,你還是吃著蘿蔔,而不可能把房子賣了,買成千上萬的蘿蔔。所以,蘿蔔沒漲價,通脹沒起來,但是房價一日千里。

    當然,如果這些錢追逐大蒜、生薑、豬肉的時候,通脹也就憋不住了。

  • 4 # 陳思進

    非常好的問題,不過,我首先想指出的是,量化寬鬆本身就是通貨膨脹了,我想,問問題的網友所指的“通貨膨脹”應該是指物價沒有大幅上升吧。

    簡單的答覆正好剛才在回覆《貨幣的通貨膨脹是什麼意思?》(https://www.wukong.com/answer/6570219058174624014/)也談到了:這些年來全球央行的量化寬鬆所產生的貨幣,並沒有真正進入流通領域,因此,沒有大幅推高商品價格。

    近年來,歐美日央行的量化寬鬆的本意是刺激經濟,試圖從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衰退中解脫出來,但因為大量的資金並沒如願進入經濟實體,推高的是各類資產的價格,如股市、房市,也就是說(再強調一次),那些資金沉澱到了資產價格之上,而沒有進入流通領域,因此,沒有大幅推高商品價格。

    另外,貨幣超發也可能被科技進步所抵消。

    順便提一下中國的情況,中國這些年來的M2雖然非常驚人,不過,絕大多數都沉澱到了房價上,也並沒有導致物價飛漲。

    小結,由於那些天量的新增貨幣很少進入流通領域,於是就沒有發生這個問題中的所謂“通貨膨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萬塊夠你活一年多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