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些男生在漫畫裡養著長頭髮很好看。
3
回覆列表
  • 1 # 厚德揚善文化小館

    中國香港特區的漫畫在清末已有記載。早期的漫畫,多以單格或近似插圖的方式出現,內容大都取材於現實生活,或者是時事諷刺畫,與今天的連環漫畫大不相同。清末年間廣東南海人何劍士被認為是香港漫畫的拓荒者。當時,他在上海及香港各大報章刊物上發表了多篇漫畫。題材都是嘲諷朝廷腐敗。其實在當時還有一位漫畫先驅,廣州畫家鄭磊泉,二人曾是當時香港漫壇的巨人。但隨著兩個人的逝世,香港的漫畫出現了難以支撐的局面。

    1934年出現了廣州的李凡夫、林檎、潘醉生等著名的漫畫家。伴隨著《漫畫週刊》發行,香港漫畫才日益蓬勃。20世紀40年代初,因為抗日戰爭爆發,局勢的緊張,上海的葉淺予、張正宇避難來港,成立了著名的“全國漫畫作家協會香港分會”,全國漫畫作家協會香港分會主辦了“現代中國漫畫展”,畫展以抗戰為主題,參展的都是中國一流漫畫家,總共30多位,掀起了香港漫畫有史以來第一個高潮,這也是香港第一次漫畫展。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隨著部分漫畫家先後返回內地,香港漫畫又沉寂了一段時間,到1959年,隨著著名漫畫家的出現再度掀起香港漫畫界的第二個高潮。直到1967年之後,受外國漫畫的影響,日本動畫片在香港無線電視推出,如《鐵臂阿童木》、《綠水英雄》和《柔道小金剛》,使香港漫畫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變革。

    此時,黃玉郎、上官小寶等青年漫畫家,受到不少衝擊和影響,紛紛仿效,投入新型連環漫畫創作,展現出自己的風格,出版上也形成自己的模式,由於他們的共同與堅持不懈的努力帶動和影響了整個香港漫畫界和漫畫出版業。到了20世紀70年代,受帶有電影感和分鏡頭式武打技藝的漫畫及社會寫實連環漫畫的影響,香港漫畫受了不小的衝擊。

    隨著讀者對漫畫質量和時效性要求越來越高,少數漫畫家確實忙不過來,因而需要配置助手,透過大家合作來完成一篇作品,出現了工廠式的漫畫製作。雖然這種分工製作雖然會淹沒個人風格,卻增加了經濟效益。最成功的曲型是漫畫家黃玉郎成功地將一個手工業式的創作室發展成為上市集團企業。他培育出新一代漫畫接班人,為香港的漫畫發展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臺灣漫畫早在20世紀初,日本統治的時代即發行過《臺灣潑克》期刊,如同時期的臺灣文學一樣,受到皇民文化的影響。大約於1930年代初期成名的臺灣漫畫家,包括陳定國、王朝基、陳光熙、許丙丁等,雖在日本統治下,其創作的本土的意識濃烈,富有道地的地方色彩。根據洪德麟的說法:1954年創作《雞籠生漫畫集》的漫畫家陳炳煌為臺灣第一個出書的漫畫家。根據李闡的說法,將臺灣漫畫史初分為:

    1.1945~1949年的萌芽期

    陳炳煌及出版《新新》月刊的新高漫畫集團成員的四大編輯陳家鵬、王花、葉宏甲、洪晁明及陳定國、梁梓義、華王兒等漫畫專欄的作家可稱為臺灣本土的第一代漫畫家。此時期的代表作有漫畫家王朝宗創作的《水滸傳》為臺灣光復後第一本連環漫畫單行本。1949年經歷“二二八事件”後,臺灣漫畫陷入了一片沉寂。

    2.1946~1960年的興盛期

    隨漫畫家如梁又銘、梁中銘的遷臺,帶來了各類豐富的漫畫,也開啟了兩岸漫畫交流的先河。《中央日報》、《新生報》、《日日新報》於此一時期各版面提供了為數眾多的時事評論報刊漫畫:政治漫畫家如朱嘯秋、陸慶祥、友心、亞文、斌人、馬得的畫作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張有為的四格單元《劉郎奮鬥史》是自傳式的題材;廖未林的《咪咪先生傳》、牛哥的《牛小妹》、陳弓的《阿華》則為當時兒童漫畫的代表作。陳海虹的《小俠龍捲風》、葉宏甲的《諸葛四郎》、陳定國的《呂四娘》、劉興欽的《阿三哥》、《大嬏婆》等膾炙人口的連環漫畫締造了空前絕後的漫畫黃金時代。這一時代後期孕育出的漫畫家林文義、洪義男、許淞山、游龍輝、楊進士等持續推動了兒童漫畫的創作。

    3.1961~1981年的衰頹期

    由於1952年《中央日報》、《新生報》兩報的漫書版相繼停刊,轉載外國漫畫的風氣取代了本土的評論漫畫,雖然為臺灣漫畫引進了國際觀,不過也間接影響了本土漫畫發表的創作園地。另外,“國立”編譯館於1963年的漫畫審查制度最為前輩漫畫家詬病,對於日本漫畫的盜版及媚俗的文化移植,甚至對文化教育影響,至今皆為優質漫畫的最大隱憂。

    4.1974~1982年的轉型期

    此一階段的主要特色在於漫畫推廣活動的辦理及國際漫畫文化的交流,前者以臺北市新聞處於1974年舉辦之中國當代漫畫展為例,參與的漫畫家多達89人且觀賞民眾達15萬人次。此一時期的漫畫期刊如《漫畫劇場》、《CROWN漫畫週刊》、《歡樂漫畫半月刊》、《漢堡漫畫》、《漫畫捷豹》都以專欄或連環漫畫的形式為本土漫畫家提供非常多的發表園地。此一時期發表兒童漫畫的漫畫家主要如邱若山、邱若龍、孫家裕、敖幼祥、麥仁杰、洪德麟、劉興欽、鄭雅鈴、劉宗銘、王金選、王平、王金選皆已嶄露頭角。

    5.1983年至今的成熟期

    此一時期的主要特色包括漫畫的多元化與連環漫畫的流行、漫畫理論的研究、漫畫人才的培訓與獎勵及國際觀,而於1998年成立的臺北市立圖書館則首開了公共圖書館以漫畫為館藏特色的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芭樂裡面長了蟲子還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