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虯龍歧伯
-
2 # 海娃國學
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段單刀赴會故事,就是:《關雲長單刀赴會》。
三國時期,江東吳國魯肅為了奪回,被劉備以借的名義,賴著不走的荊州,在江亭擺下鴻門宴,宴請關羽過江赴宴,密謀殺掉關羽,奪回荊州。關羽明知是計,卻膽識過人,僅帶周倉一人扛刀,一葉小舟過江赴宴。事後,全身返回,威鎮江東。留下一段千古美談。
由於關羽的驕傲,拒絕了東吳求親,最終中了東吳陸遜的奸計,導致敗走麥城,留下了千古遺憾!
關雲長被後人尊為:武聖人!他是真正的英雄豪傑!
-
3 # 魯中居士
所謂"遺憾"只是後人的感慨罷了,罷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4 # 愛尚文史
單刀赴會?沒有遺憾吧!很精彩啊!
魯肅一個文人,敢於不避刀斧,義正言辭。危難當前,竟能如此從容,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這種氣衝霄漢的大無畏氣概,很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談判桌上,魯肅敢於為了國家利益而據理力爭,言辭犀利,精彩絕倫,駁得關羽理屈詞窮,面紅耳赤。魯肅的單刀赴會,毫無遺憾!
事情的起因,大概要從劉備借荊州說起。
劉備被曹操擊敗之後,在魯肅的精心策劃下,比較順利的投靠了東吳。曹操緊追不捨,周瑜領兵敗曹操於赤壁,進而收復荊州之地。周瑜收復了南郡等地,劉備拿下了了零陵、長沙等郡。
但是!劉備雖然拿下了四郡,但這四郡的歸屬權並不屬於他。說白了,當時的劉備,就是為他孫權打工的,即便是你劉備打下來的領土,也依然歸屬於東吳,劉備自己沒有分配的權利。因為當時所謂的“孫劉聯盟”,實際上就是劉備投靠東吳,並非真正的盟軍關係。
所以!即便劉備拿下了四郡,依然需要周瑜借給南岸油口地一小塊地皮給他興建治所,後來改名為公安。
劉備治公安一段時間之後,上京詣見孫權,藉口降將過多,周瑜分給他的地太少,問孫權借取荊州數郡。
原文:
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劉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公安。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復從權借荊州數郡。對於是否借地給劉備的問題。東吳群臣出現了兩大分歧。周瑜認為,不能借地給劉備;應該將他調往吳郡,修建豪華宮殿,以聲色之娛使其麻痺;並建議將關羽、張飛各自調撥一方,使其力量分散,難以凝聚力量造反。因為周瑜當時正準備實施二分天下之計,所以,非常提防劉備。同時,大司馬呂範的意思,跟周瑜也基本雷同。唯獨魯肅持不同的建議,魯肅認為,應該把荊州借給劉備,讓劉備自己去發展,在前面給東吳做一道屏障。
然後!孫權採納了魯肅之言,就把荊州借給了劉備。
漸漸地,劉備越發強大了,甚至對東吳產生了威脅。當劉備拿下益州之後,孫權馬上派諸葛瑾過江找劉備談判,要求劉備歸還荊州數郡。結果遭到了劉備的拒絕,劉備對諸葛瑾說“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相與耳吾”以此搪塞孫權。孫權憤怒,說到“此假而不還,乃欲以虛辭引歲也。”派呂蒙襲擊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併成功將其拿下。
劉備令關羽提五萬大軍入駐公安,準備以武力搶回三郡。未及出兵,魯肅邀請關羽單刀赴會,宴會上,魯肅言辭慷慨,當面指責劉備、關羽借而不還,乃忘恩負義之舉。一番爭辯之後,關羽灰頭土臉,啞口無言。加上曹操新奪漢中,最終劉備決定割地請和,將三郡還給了東吳。
毫無疑問!單刀赴會,顯示的肯定是魯肅的英雄氣概啊!
回覆列表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有一個“單刀赴會”的故事。但是在歷史上單刀赴會的卻不是關羽。如題,歷史上真正“單刀赴會”的人是誰?
歷史上真正“單刀赴會” 的是魯肅。
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佔據益州後拒絕歸還荊州。孫權一面命令呂蒙強行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一面命令魯肅守巴丘(今湖南嶽陽),防備關羽增援。呂蒙陷三郡後,關羽果然南下,被魯肅堵住。魯肅以大局為重,為了說服關羽以維持聯盟,邀請關羽到約定地點會談。
談判前,魯肅的部下擔心對方會設下“鴻門宴”,不同意他冒險去見關羽。但是,魯肅從大局出發,毅然決然地帶著幾個部將,佩掛單刀赴會。
在談判桌上,魯肅不顧危險,據理力爭,“厲聲呵之,辭色甚切”,駁得關羽面紅耳赤,理屈詞窮。尤其是魯肅的一番慷慨陳詞,更是令關羽啞口無言:“當初劉備在長坂坡時,兵馬不足,計窮慮竭,吳主同情劉備沒有棲身之地,才割愛借荊州以濟其患,使有所庇廕。
但劉備矯飾私情,已取得益州,還想兼併荊州,這種行為連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去做,何況還是有頭面的領袖人物呢!我知道有這樣的話:貪而棄義,必為禍。將軍你我都是重任在身的人,如果不能明白道理,做不到以義輔主,反而一味袒護其短,哪裡會有什麼幫助呢?” 最後,孫劉兩家達成協議: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至此,魯肅不但贏得了這場談判的勝利,還維護了孫劉聯盟的團結局面,其功可謂大也。
單刀赴會主人公明明是魯肅,結果卻被按在了關羽的身上。《三國演義》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有很大的價值,但是小說最重要的是要使人物角色有自己的特點,所以難免會發生張冠李戴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