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咪思想家
-
2 # 南祁百曉生
我只能說,如果將來我有了孩子,我會告訴他,生活,本來就是不易的。
我們來到世上,本不是為了享受。在不順的時候,運用外華人的智慧,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在順利的時候,運用華人的智慧,居安思危,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我會告訴他,要學會群居,學會尊重、體諒和適時的沉默。也要學會獨處,用阿Q精神自得其樂,不在乎別人說什麼。更要勇敢的面對他人的嫉恨和眼光。
國內的生活,是一種別人帶給你的充實。而國外的生活,是自己帶給自己的充實。生活,在這裡,逐漸顯出其最真實的狀態。
在這裡,你可以穿著奇裝異服,別人頂多看你幾眼,卻不會指指點點。在這裡,你不需要考試拿第一名,你不需要為了別人羨慕的眼光兒逼迫自己去找一份多麼高薪或者多麼體面的工作。在這裡,你可以做你自己。
到國外讀書,已經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了,只要你想,我還是建議讓孩子體驗一下多元化的世界,培養髮散性思維,讓他明白,沒有什麼事情是非黑即白的。
無數的人在網上謾罵,無數的人說網路為我們帶來了民主。我們學習美華人,肆無忌憚的抒發著自己的觀點。
可是,沒有經歷過的事,沒有見過的人,沒有處在那個複雜的環境,不要妄下結論。網上所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實的。
我也會讓我的孩子熱愛我們的祖國,給他講解5000年的文明興衰,感受我泱泱大國的浩浩雄威。最終,我認為還是要為祖國做出貢獻。
-
3 # 克韓
在回答是否讓孩子出國讀書,以及什麼時候出去的問題之前,也許做家長的應該先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出國讀書?是躲避國內教育的不滿?增長見聞、浸淫文化亦或是一張更閃亮的文憑?
只能說,不同的回答,會讓他們有不同的做法。於我而言,我是不會太早讓孩子出國讀書的,尤其在初高中階段。一個正值青春期、叛逆期,心理和情緒都跌宕起伏瞬息變化的孩子,被丟進一個陌生、語言半通不通或者完全不通、學業壓力緊迫、遠離親人朋友的環境,要面對怎樣的心理風暴?當面臨危機和情緒崩潰時,他如何自處,是否瞭解何處求助,能否生髮出自我調解的能力?如果沒有想清楚這些問題並做好相應的準備就替孩子作決定,我覺得不是負責任的父母。
父母與孩子親密接觸,建立起良好親子關係的時間視窗,大約也就十來年。在尊重天性的基礎上,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意志、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力,才應該是父母之責的重中之重。而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與養從小缺課,在愛的名義下或者控制或者高壓,或者放任自流溺愛縱容,或者覺得是為他好而替他安排一切……如果一個孩子,喪失了好奇心和求知慾,找不到探索自我和這個世界的興趣,一個從來不被尊重意願的人,生髮不出內在的自我價值感和責任心。沒有內在動力,不是出於自由意志選擇下的道路,遇到困難,就難有堅持的自信和意志。
所以,我認為只有當孩子建立起基本的身份認同,性情、心理相對穩定,擁有起碼的獨立思考和判斷力,模糊感覺到自己未來想要從事的方向時,才是孩子出國學習的合適時機。
教育的終極問題,要指向的其實是作為人的本質:你從哪裡來,你是誰,要到哪裡去。父母涉及的種種選擇,歸根結底,涉及的也是父母的人生觀,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是否尊重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價值和意義,是否尊重他希望自己成為的樣子,並不是你希望他成為的樣子。
父母之責任,始終是幫助孩子認識發現自己喜歡的,鼓勵他把喜歡變成擅長的努力,支援尋找相應的社會機會,安身立命。這個過程,應該從小開始,至他離家獨立,像一株植物,依據種子特性,配合恰當的土壤Sunny水分,適時修剪,開花結果,讓他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硬要讓橘子長成蘋果。
出國讀書,只是漫長成長過程中的一環,前因,後果,環環相扣,決定著這一步為什麼要走,怎麼走。
回覆列表
我不會。
首先我是個傳統的人,不是不喜歡外國的文化,但還是傳統地認為,既然你生在了這個國家,生在了中國,就應該好好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確,以前很流行出國深造,我覺得是因為很久以前中國,中國有一段閉關鎖國的歷史,落後就要捱打,最終是敞開了國門讓華人留學國外學習先進技術才讓國家有了發展,當時那些留學的人隨之成為了中國發展的中流砥柱,所以這使得華人一直認為出國留學是件很光榮的了不起的事,而現在不同了,我們國家已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飛躍式的進步,綜合實力已經超越了很多發展的國家!現在我們要做的事應該是敞開國門,讓很多外國的朋友留學中國來學習我們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吧!
另一方面,我作為孩子的父母,我也不捨得孩子離我那麼遠。特別是等我老的時候。我們小區裡有位獨居老人,他很早就把女兒送出國門了,十幾年了,女兒還在國外發展,而他卻只能一個人孤零零的生活,生病了連個送去醫院的人都沒有,那我想這有沒有兒女好像沒什麼區別了。另外,現在媒體報到的留學生在外的生存情況令人堪憂,最近報道的江歌案等都是血淋淋的事實擺在面前,在我看來國外留學沒有安全保障。
所以,不管什麼條件,我都不會送我女兒兒子出國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