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發現好戲Fassean

    在我看來,繪畫的戲劇張力體現在“想象”之中。

    請您來看這幅圖片。這幅圖片來自2019年獲得第72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的法國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在這部電影中,“繪畫”起到了很重要的助推戲劇張力和情感迸發的作用。

    這位穿藍衣服的女主角飾演的畫家就繪製了她身後的這幅《俄耳甫斯在冥府》,講述了一個很悲劇的希臘神話故事。

    文藝男青年俄耳甫斯為了救回意外死亡的妻子,親自前往冥府向冥王求情。冥王被俄耳甫斯的音樂打動之後同意讓他的妻子歐律狄刻還陽,但條件是,他不能回頭看他的妻子。

    可是在劇里人間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俄耳甫斯卻回過了頭,剎那間功虧一簣。

    這個希臘神話是一個很經典的繪畫題材。很多畫家的作品都如圖2,繪製的是俄耳甫斯帶妻子歷經千辛萬險的過程,或是俄耳甫斯回頭看那一瞬間的體現。表達出的只有希臘神話本意中的遺憾、道別、和哀傷。

    但是電影中的這幅肖像,卻繪製了一個“主動告別”的俄耳甫斯。他的回頭彷彿是他的本意,我們看不清妻子歐律狄刻掉下懸崖時的表情,從動作卻能看出來,歐律狄刻彷彿並沒有神話中那麼遺憾和憂傷。

    那麼,俄耳甫斯為什麼要回頭?是歐律狄刻主動叫了他?還是俄耳甫斯主動選擇了留存妻子的記憶?又或是,歐律狄刻本人根本不想回到人間,以“俄耳甫斯的妻子”這個身份生活著………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欣賞畫作的人主觀去理解、思考,畫家所要傳達的,就是用最靈動的樣子,記錄下他靈感迸發的這個瞬間,並用一些細節(動作、表情、符號……)來幫助我們更加接近他的本意。

    這部電影的劇情也與這幅畫作的隱喻相關,但是無論前期有多麼深厚的情感鋪墊,只有到了這一幕,觀眾通過主角的藍衣服和這幅畫作,才能感受到情到深處的震撼。

    正因為有了無限想象的空間,一千個讀者心裡才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繪畫的戲劇張力才能大於已經“演繹”並動起來的戲劇畫面。

  • 2 # 穀風美術

    從繪畫和電影的角度來看,繪畫和電影都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繪畫可以給人帶來一種直觀的視覺感受,電影則更具有真實性、敘事性和故事性。

    飛奪瀘定橋繪畫作品

    那麼繪畫和電影的畫面戲劇性張力誰更強烈呢?我認為是電影,原因有以下幾點:電影更具有真實性。電影畫面和繪畫相比,首先電影是立體的是三維的,而繪畫還是以平面塑造集體感為主。所以電影的真實性更加強烈,更加能產生讓人有聲臨其境的感覺。並且電影會有語言的感染力,這就更加增強了畫面的視覺衝擊,讓畫面更具有張力。電影更具有視覺震撼力。就像電影《飛奪瀘定橋》。當人們欣賞影片的時候,可以通過畫面中的爆炸的聲音人物的吶喊聲,以及戰士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會讓觀眾產生更加強烈的共鳴效果。這種綜合語言的表現會使畫面產生更加強大的震撼力,讓觀眾過目不忘。電影更具有語言的感染力。繪畫是靜態的藝術語言魅力,而電影則是動態的三維的立體藝術,我們會被畫面中的聲音所吸引,而繪畫只是視覺上的衝擊,沒有感官上的體驗,那麼繪畫的畫面張力就要比電影弱很多。電影更具有代入感。我們再看影片《開國大典》的時候,會比畫面中熱鬧的氣氛所感染,觀眾就會有一種直入畫面的感覺,彷彿自己就是開國大典中的一名觀眾,歡呼的聲音,沸騰的場景,激動自豪的心情,都會讓自己產生代入的感覺,這樣的畫面他的畫面張力是不言而喻的。

    開國大典繪畫作品

    通過上面的總結,因此我得出電影的畫面張力要比繪畫更加的直接,更加的震撼觀眾,不知道你是怎樣的感覺呢?

  • 3 # 三尺二元

    各花入各眼,個眼生各花。

    人,不同,審美就有差異。

    有差異,就會產生不同的感知。

    你覺得濃烈,他人或許會覺得寡淡。

    持此番言論之人,有些偏激嘍。

    理同:“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upreme這個品牌為什麼這麼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