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訊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
【釋文】
1.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1) 鳳尾香羅:“羅”,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香羅”,應該是指閨房內的絲織被。所謂“鳳尾香羅”,應該是織有鳳尾圖案的絲織被。一個“鳳尾”,一個“香”字,給人香豔旖旎的聯想。“香”字自不必說。所謂“聞香識女人”,香風過處,沒有男人會不荷爾蒙爆發的。當然這樣的“香”有說是來自女人佩戴的香囊或源自衣物的薰香。我卻更願意相信這是散發自女人天然的體香。那何謂“鳳尾”呢?沒見過。只見過孔雀尾。孔雀張尾,啥意思?你就咂摸去吧!
(2) 薄:不厚。
(3) 鳳尾香羅薄幾重:飾有鳳尾圖案的被子薄薄地疊了好幾重。“薄”是被壓薄的。因為結婚用的喜被需要準備好幾床,並且新被都需要壓薄才能疊整齊。“幾重”,說明被子有好幾條。
(4) 碧文:碧綠紋飾。
(5) 碧文圓頂:有春天湖水一樣紋飾的圓頂紗帳。
(6) 碧文圓頂夜深縫:言女主人公在半夜坐在燈下縫製紗帳。“圓頂”,寓意團圓、圓滿也。
(7) 小結:夜深了,閨房內,女主人公還在縫製紗帳。做好的被子被用心地疊在床頭。看來今晚女主人公又不打算睡覺了。什麼大不了的非得徹夜縫製紗帳呢?原來縫製的這頂紗帳是“圓頂”的,為了圖個與夫婿早日團圓的好意頭,不眠不休也要把它弄好。另外,反正也睡不著呢?
2.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1) 扇裁月魄:扇子裁成月魄的形狀。此團扇之謂也。
(2) 扇裁月魄羞難掩:此句將女主人公“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澀與矜持刻畫得淋漓盡致。
(3) 車走雷聲語未通:男子走時因為車輪隆隆作響而無法與對方互通言語。
(4) 小結:上句說女主人公在深夜逢紗帳,本句說她一邊幹活兒一邊不由自主地回憶起當初與情郎別離時的情景。當他與自己告別時,自己卻用團扇遮著臉,含羞不語。等到車轔轔馬蕭蕭,再想說點兒啥也不可能了。本句將女子追悔莫及的悵惘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3.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訊息石榴紅
(1) 金燼:“燼”,燭花。“金燼”,黃色的燭火。但這裡不是強調燭火是黃色的,而是說燭火亮亮堂堂。
(2) 曾是寂寥金燼暗:曾經盼著與她幽會而不得,所以即使燈火再明亮也覺得晦暗無比——此心情使然。
(3) 石榴紅:石榴成熟大約在九、十月份。
(4) 斷無訊息石榴紅:“斷無訊息”,這一別便斷了音訊,再無聯絡。“斷無訊息石榴紅”,夏去秋來,情郎一去便杳無音訊。
(5) 小結:本句是女主人公對情郎的抱怨和猜疑。我說你呀你,以前經常向我表白你見不到我是怎麼寂寥的,寂寥到甚至覺得燭火都暗暗沉沉的。可為什麼真正離別了,這麼長時間都不給我來個信兒呢?莫非是嫌我在你當初離開的時候沒跟你說話嗎?
4.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
(1) 斑騅:花斑馬。《說文》:“騅,馬蒼黑雜毛。”
(2) 斑騅只系垂楊岸:只要一有空閒,就會把馬拴在楊柳岸邊,別的地方是不去的。說明他對她愛得深沉,未敢或忘。“垂楊岸”,送別之所。古人常折柳枝以送別。
(3) 何處西南待好風:本句是從曹植《七哀詩》“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中化來的。是說我就處在這西南之所,在哪裡待著才能等到好風把你送到我的懷裡呢?
(4) 小結:上一句是女子的詰難語,本句則為千里之外的男子猶如心有靈犀一般的迴應語。首先,男子強調自己一直在深深地思念著自己的心上人。其次,男子對為何斷了與心上人的聯絡作了回答。曹植在詩中以女性口吻曰“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可是他現在就在西南戍邊,等來的也只能是東北風,因此所謂的“長逝入君懷”是想都別想了。這也解釋了他為什麼會“斑騅只系垂楊岸”。離別之地,傷心之所,人們避之惟恐不及,他怎麼反倒留戀不捨呢?原來是因為知道呆在哪兒都不可能等來與心上人相聚的那一天(何處西南待好風),所以不如徘徊在楊柳岸邊,悲悼那永不再聚的分離。
【總結】
趕製結婚用品的女孩,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和憧憬。燈火搖曳中,有一剎那的愣神,她懊喪地想起了與情郎分別時自己的少不更事。可這難道就是他迄今都未曾與自己聯絡的緣由嗎?而那個遠在西南的男子,實際常常落寞地在渡口傷心。好奇的人們把他當瘋子一樣看。他卻知道,與心上人的團聚註定遙遙無期。在本詩中,女子期盼婚期的喜悅與男子的深刻絕望形成了鮮明對比。“何處西南待好風”,是嘆息,是祈求,更是控訴。
【譯文】
鳳尾香被疊得齊整,滿心歡喜縫製婚帳。
他來道別就不該臊,車喧馬嘶還怎麼說?
以前總是如膠似漆,分手數月咋無來信?
繫馬悵望楊柳渡頭,今生今世破鏡難圓!
【原文】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訊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
【釋文】
1.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1) 鳳尾香羅:“羅”,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香羅”,應該是指閨房內的絲織被。所謂“鳳尾香羅”,應該是織有鳳尾圖案的絲織被。一個“鳳尾”,一個“香”字,給人香豔旖旎的聯想。“香”字自不必說。所謂“聞香識女人”,香風過處,沒有男人會不荷爾蒙爆發的。當然這樣的“香”有說是來自女人佩戴的香囊或源自衣物的薰香。我卻更願意相信這是散發自女人天然的體香。那何謂“鳳尾”呢?沒見過。只見過孔雀尾。孔雀張尾,啥意思?你就咂摸去吧!
(2) 薄:不厚。
(3) 鳳尾香羅薄幾重:飾有鳳尾圖案的被子薄薄地疊了好幾重。“薄”是被壓薄的。因為結婚用的喜被需要準備好幾床,並且新被都需要壓薄才能疊整齊。“幾重”,說明被子有好幾條。
(4) 碧文:碧綠紋飾。
(5) 碧文圓頂:有春天湖水一樣紋飾的圓頂紗帳。
(6) 碧文圓頂夜深縫:言女主人公在半夜坐在燈下縫製紗帳。“圓頂”,寓意團圓、圓滿也。
(7) 小結:夜深了,閨房內,女主人公還在縫製紗帳。做好的被子被用心地疊在床頭。看來今晚女主人公又不打算睡覺了。什麼大不了的非得徹夜縫製紗帳呢?原來縫製的這頂紗帳是“圓頂”的,為了圖個與夫婿早日團圓的好意頭,不眠不休也要把它弄好。另外,反正也睡不著呢?
2.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1) 扇裁月魄:扇子裁成月魄的形狀。此團扇之謂也。
(2) 扇裁月魄羞難掩:此句將女主人公“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澀與矜持刻畫得淋漓盡致。
(3) 車走雷聲語未通:男子走時因為車輪隆隆作響而無法與對方互通言語。
(4) 小結:上句說女主人公在深夜逢紗帳,本句說她一邊幹活兒一邊不由自主地回憶起當初與情郎別離時的情景。當他與自己告別時,自己卻用團扇遮著臉,含羞不語。等到車轔轔馬蕭蕭,再想說點兒啥也不可能了。本句將女子追悔莫及的悵惘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3.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訊息石榴紅
(1) 金燼:“燼”,燭花。“金燼”,黃色的燭火。但這裡不是強調燭火是黃色的,而是說燭火亮亮堂堂。
(2) 曾是寂寥金燼暗:曾經盼著與她幽會而不得,所以即使燈火再明亮也覺得晦暗無比——此心情使然。
(3) 石榴紅:石榴成熟大約在九、十月份。
(4) 斷無訊息石榴紅:“斷無訊息”,這一別便斷了音訊,再無聯絡。“斷無訊息石榴紅”,夏去秋來,情郎一去便杳無音訊。
(5) 小結:本句是女主人公對情郎的抱怨和猜疑。我說你呀你,以前經常向我表白你見不到我是怎麼寂寥的,寂寥到甚至覺得燭火都暗暗沉沉的。可為什麼真正離別了,這麼長時間都不給我來個信兒呢?莫非是嫌我在你當初離開的時候沒跟你說話嗎?
4.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
(1) 斑騅:花斑馬。《說文》:“騅,馬蒼黑雜毛。”
(2) 斑騅只系垂楊岸:只要一有空閒,就會把馬拴在楊柳岸邊,別的地方是不去的。說明他對她愛得深沉,未敢或忘。“垂楊岸”,送別之所。古人常折柳枝以送別。
(3) 何處西南待好風:本句是從曹植《七哀詩》“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中化來的。是說我就處在這西南之所,在哪裡待著才能等到好風把你送到我的懷裡呢?
(4) 小結:上一句是女子的詰難語,本句則為千里之外的男子猶如心有靈犀一般的迴應語。首先,男子強調自己一直在深深地思念著自己的心上人。其次,男子對為何斷了與心上人的聯絡作了回答。曹植在詩中以女性口吻曰“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可是他現在就在西南戍邊,等來的也只能是東北風,因此所謂的“長逝入君懷”是想都別想了。這也解釋了他為什麼會“斑騅只系垂楊岸”。離別之地,傷心之所,人們避之惟恐不及,他怎麼反倒留戀不捨呢?原來是因為知道呆在哪兒都不可能等來與心上人相聚的那一天(何處西南待好風),所以不如徘徊在楊柳岸邊,悲悼那永不再聚的分離。
【總結】
趕製結婚用品的女孩,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和憧憬。燈火搖曳中,有一剎那的愣神,她懊喪地想起了與情郎分別時自己的少不更事。可這難道就是他迄今都未曾與自己聯絡的緣由嗎?而那個遠在西南的男子,實際常常落寞地在渡口傷心。好奇的人們把他當瘋子一樣看。他卻知道,與心上人的團聚註定遙遙無期。在本詩中,女子期盼婚期的喜悅與男子的深刻絕望形成了鮮明對比。“何處西南待好風”,是嘆息,是祈求,更是控訴。
【譯文】
鳳尾香被疊得齊整,滿心歡喜縫製婚帳。
他來道別就不該臊,車喧馬嘶還怎麼說?
以前總是如膠似漆,分手數月咋無來信?
繫馬悵望楊柳渡頭,今生今世破鏡難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