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了解一下兩個專業的基本情況: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簡介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基於網際網路等新興媒介形態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的的巨大推動,順應數字資訊時代發展所需,順應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趨勢要求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新專業。該專業是對2011年開始招生的新媒體與資訊網路專業進一步發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的《網路與新媒體應用模式——創新設計及運營戰略》一書中指出,一個網路與新媒體應用產品要最終推向市場,一般要經歷使用者心理、需求和行為分析,應用模式創新設計,運營戰略制定,應用系統分析,應用系統設計(包括資訊架構設計、介面設計、互動設計、使用者體驗設計、軟體設計等),以及應用系統開發與實施(程式設計)等基本環節。其中應用模式創新設計是一種最具戰略性的關鍵環節。我們能否培養出傑出的網路與新媒體應用創新性人才,培養的一代又一代學生能否在未來不斷創造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新型應用模式,關係到在中國網路與新媒體事業發展的未來,關係到中國能否成為世界網路與新媒體應用發展潮流的引領者。
2012年教育部開始組織該專業申報工作。2013年首次批覆28所高校招生。該專業文理兼收,畢業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將開創“寬闊的文科+精幹的理科”的跨學科交叉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旨在培養具備基本的網路與新媒體思維方式,系統掌握網路與新媒體傳播理論知識,熟悉並基本掌握“融合新聞採編實務”、“全媒體內容製作”、“資料新聞生產”、“新聞視覺化”、“數字內容產品研發、運營與管理”、“數字營銷傳播”、“數字產品互動設計”、“大資料傳播應用”、“網路輿情監控與社會治理”、“危機公關與政府公共傳播”等專業知識體系與專項技能,具有一定的網路與新媒體實踐能力的應用型、複合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本專業課程分為通識課群、史論課群、新媒體實務課群、資料分析課群、新聞倫理與法律課群、新媒體經濟與管理課群。課程包括:新媒體概論、新聞傳播學研究方法、傳播學概論、新聞理論、新聞傳播史、社會化媒體、網路心理學、西方媒體專題研究、網路輿情、新聞採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資料驅動新聞、多媒體敘事、新聞評論學、紀錄片製作、APP設計與開發、移動介面設計、資訊視覺化技術、資料探勘與文字分析、輿情分析方法與技術、新聞傳播法規與政策、網際網路經濟學、新媒體營銷等。
就業方向
能在各類入口網站、傳媒商業網站、學校網站、黨政部門網站、企事業網站、報刊社(平面媒體、數字媒體等)、出版社等從事與新媒體相關的網站策劃、設計、網路推廣以及網站建設與管理等工作;在廣告公司、電視臺、新聞單位、文化傳媒公司、報刊社、出版社等領域從事資訊採集、撰寫、編輯、設計與製作等方面的應用技術類工作。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發展前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各級報社、廣播電臺、電視臺、傳媒集團等國有新聞單位、網路媒體、各級企事業的資訊化管理宣傳部門、文化傳播公司、廣告公司、各企業的新媒體部門等。
透過系統學習畢業後能在各級黨政機關、部隊、院校、企業等從事網路新聞宣傳與媒介傳播最佳化等工作,在各級報社、廣播電臺、電視臺及其網路平臺、大中型網路媒體等從事媒介內容生產與媒介經營管理等工作。
新媒體運營專員
即使在前五年,新媒體運營這個詞也還沒有出現。這五年才火起來,還將會迅猛地繼續火下去。
現在各大機構,小到一個私人企業,大到外企、國企、世界五百強都需要在新媒體這一板塊運營自己了。
這個專業的人要懂得如何吸引保留粉絲,第一時間處理來自客戶、媒體和粉絲的各種情況,保證人氣的維持。
優秀的新媒體運營者甚至可以做到自己創業,這幾年實現財富自由的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網際網路、新媒體發家致富的,即使在這幾年,新媒體運營專員,只要做得好,仍然年薪在20萬以上!
2016—2018年本科就業率為94.2%、95.1%、95.4%。
漢語言文學專業簡介
漢語言文學專業側重於中國文學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因此要求學生們要多接觸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專業課程
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古典文獻學、漢語史、史學等。
就業前景
培養目標與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
2016—2018年本科就業率為90.4%、94.1%、93.8%。
透過上面的瞭解,網路與新媒體專業不僅就業率高,就業前景也好,所以建議選擇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理科生數學英語好的學生學網路技術好,文科生學漢語言文學也是比較好的選擇。每個學生按自身情況,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
先來了解一下兩個專業的基本情況: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簡介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基於網際網路等新興媒介形態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的的巨大推動,順應數字資訊時代發展所需,順應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趨勢要求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新專業。該專業是對2011年開始招生的新媒體與資訊網路專業進一步發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的《網路與新媒體應用模式——創新設計及運營戰略》一書中指出,一個網路與新媒體應用產品要最終推向市場,一般要經歷使用者心理、需求和行為分析,應用模式創新設計,運營戰略制定,應用系統分析,應用系統設計(包括資訊架構設計、介面設計、互動設計、使用者體驗設計、軟體設計等),以及應用系統開發與實施(程式設計)等基本環節。其中應用模式創新設計是一種最具戰略性的關鍵環節。我們能否培養出傑出的網路與新媒體應用創新性人才,培養的一代又一代學生能否在未來不斷創造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新型應用模式,關係到在中國網路與新媒體事業發展的未來,關係到中國能否成為世界網路與新媒體應用發展潮流的引領者。
2012年教育部開始組織該專業申報工作。2013年首次批覆28所高校招生。該專業文理兼收,畢業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將開創“寬闊的文科+精幹的理科”的跨學科交叉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旨在培養具備基本的網路與新媒體思維方式,系統掌握網路與新媒體傳播理論知識,熟悉並基本掌握“融合新聞採編實務”、“全媒體內容製作”、“資料新聞生產”、“新聞視覺化”、“數字內容產品研發、運營與管理”、“數字營銷傳播”、“數字產品互動設計”、“大資料傳播應用”、“網路輿情監控與社會治理”、“危機公關與政府公共傳播”等專業知識體系與專項技能,具有一定的網路與新媒體實踐能力的應用型、複合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本專業課程分為通識課群、史論課群、新媒體實務課群、資料分析課群、新聞倫理與法律課群、新媒體經濟與管理課群。課程包括:新媒體概論、新聞傳播學研究方法、傳播學概論、新聞理論、新聞傳播史、社會化媒體、網路心理學、西方媒體專題研究、網路輿情、新聞採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資料驅動新聞、多媒體敘事、新聞評論學、紀錄片製作、APP設計與開發、移動介面設計、資訊視覺化技術、資料探勘與文字分析、輿情分析方法與技術、新聞傳播法規與政策、網際網路經濟學、新媒體營銷等。
就業方向
能在各類入口網站、傳媒商業網站、學校網站、黨政部門網站、企事業網站、報刊社(平面媒體、數字媒體等)、出版社等從事與新媒體相關的網站策劃、設計、網路推廣以及網站建設與管理等工作;在廣告公司、電視臺、新聞單位、文化傳媒公司、報刊社、出版社等領域從事資訊採集、撰寫、編輯、設計與製作等方面的應用技術類工作。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發展前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各級報社、廣播電臺、電視臺、傳媒集團等國有新聞單位、網路媒體、各級企事業的資訊化管理宣傳部門、文化傳播公司、廣告公司、各企業的新媒體部門等。
透過系統學習畢業後能在各級黨政機關、部隊、院校、企業等從事網路新聞宣傳與媒介傳播最佳化等工作,在各級報社、廣播電臺、電視臺及其網路平臺、大中型網路媒體等從事媒介內容生產與媒介經營管理等工作。
新媒體運營專員
即使在前五年,新媒體運營這個詞也還沒有出現。這五年才火起來,還將會迅猛地繼續火下去。
現在各大機構,小到一個私人企業,大到外企、國企、世界五百強都需要在新媒體這一板塊運營自己了。
這個專業的人要懂得如何吸引保留粉絲,第一時間處理來自客戶、媒體和粉絲的各種情況,保證人氣的維持。
優秀的新媒體運營者甚至可以做到自己創業,這幾年實現財富自由的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網際網路、新媒體發家致富的,即使在這幾年,新媒體運營專員,只要做得好,仍然年薪在20萬以上!
2016—2018年本科就業率為94.2%、95.1%、95.4%。
漢語言文學專業簡介
漢語言文學專業側重於中國文學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因此要求學生們要多接觸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專業課程
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古典文獻學、漢語史、史學等。
就業前景
培養目標與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
就業方向
2016—2018年本科就業率為90.4%、94.1%、93.8%。
透過上面的瞭解,網路與新媒體專業不僅就業率高,就業前景也好,所以建議選擇網路與新媒體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