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澄海吳氏文化

    潮汕春節之拜神祭祖習俗

    拜神祭祖,是華人的傳統民間信仰,在潮汕更是“發揚光大”而名聲在外了。春節期間,家中長輩都會擇日拜拜,為家人祈福,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日對民間信仰瞭如指掌的老一輩,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送神,除夕拜家神、地主、祖先,初一開正拜大神,初四接神,初五迎財神,初九拜天公,一直到元宵拜三官大帝,一一莫錯過,真是累死家裡的長輩。

    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於平日只到廟裡燒個香求心安的新一輩來說,祭祀的繁文縟節讓他們對拜拜止步,甚至疑惑:這些不就是迷信嗎?民間信仰為華人先輩智慧習俗,任何宗教存在至今,自然有其時代需要。與其質疑民間信仰的動機,倒不如先放下成見,來看看一個民族的習俗喜好。

    拜神祭祖,是一種習俗,還是一種有諱忌的習俗。下面介紹拜祭的習俗和諱忌。

    拜祭前的準備:

    傳統嚴格的話,拜拜前需全身沐浴乾淨,漱口,穿戴乾淨、端莊的服飾,拜拜時不穿拖鞋,需傳正式鞋子。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觀念的改變,一般須洗手洗臉漱口,以示對神明的敬重。

    準備祭品。所謂心誠則靈,如果有心,一杯清水足矣。但基於對神明的敬重和心意,供品仍是祭祀桌上不可或缺的必備品。一般來說,祭祀供品葷素皆可,視乎信徒的籍貫、信仰、習慣而定。佛教徒可以素品供奉、道教徒和一般信徒則自由選擇,以鮮花、五果六齋或三牲五牲、甜品和金紙為主。

    素供品:五果六齋(五果:柑橘、香蕉、甘蔗、蘋果、香瓜等水果;六齋:金針、木耳、香菇、冬粉、紫菜、紅棗、豆皮、麵筋等素菜中選6樣,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具備之意)。並不是全要都要,只有五果六齋其中一項即可。

    葷供品:全牲、五牲、三牲、小三牲(全牲為完整的全只動物,如全豬,其餘為豬、雞、鴨、羊、魚等肉類)。這個看經濟條件,不用也行,如果用了,那最好是完整的,可不能少少腿、少手的。

    鮮花:花朵以束狀插瓶供奉、或置放碟內供奉皆可。一般華人喜歡用菊花。這個不是潮汕的舊習俗,新的才這樣。

    甜料:冰糖、糖果、紅棗等。這是可有可無,“無傷大雅”的一項。

    糕:發糕、紅龜粿等。這個祭祖在最好的,也是舊習俗最主要的祭品。

    清茶:三、五、十杯。這是主要祭祀先人,拜神很少。

    酒:一般使用米酒。這是拜神用比較多的祭品。

    香火:供奉神佛或祖先時燃點的香和燈火。這是拜祭最體現誠心的一環,點香才能跪拜。

    金紙、銀紙:視信仰、籍貫的需要而定。拜神祭祖用的金紙有壽金、百解紙、貴人符(紅貴人紙)、綠馬貴人紙等。這是拜神祭祖最重要的一環——燒紙錢,因為人們相信,紙錢就是死者另一個世界裡的錢,多燒一些紙錢,死者在那個世界裡才會有錢用。

    拜祭中:祭品的擺放要聽長輩的,這也是有諱忌的。

    拜祭後:拜祭後,燒紙錢和收祭品。但是記得要要幾點:

    1、金紙銀紙要燒乾淨;

    2、收祭品的時候,先收筷子

    這拜神祭祖的風俗流傳了不知多少年了,在家鄉還是紅火依舊,可見它的魅力非同一般。

  • 2 # 石徑斜

    我老家春節祭祖是很隆重的。我們全村都是徐姓,是一個祖先,從十世祖開始來到現在居住的地方,到現在已經繁衍到二十五世。

    每到年除夕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好一碗最漂亮的菜,蒸一個最漂亮的大饅頭,用捧盒盛著端到祠堂裡。裡面早已按順序擺好各世祖的畫像,畫像下面是已經去世的先人名字,名字按輩分順序排列。長長的供桌上擺放著各家送來的飯菜和饅頭,我真得佩服大娘嬸嬸們的手藝:菠菜扭成的花,胡蘿蔔雕成的燈,白菜幫做成的魚等,各種各樣,應有盡有。菜前面的大香爐裡燃著香,供桌倆邊的蠟燭一直燃著,整個屋裡香菸繚繞不斷。

    吃過年夜飯後,就是各家爺們帶著自家孩子去祠堂裡輪流磕頭,通常都是男孩子去,女孩子是沒有資格的。不過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村裡考上大學的女孩通常被父親帶著去磕頭,其它的女孩子也就跟著過去,現在已經不分男孩女孩了,只要在老家過年,除夕晚上都是要去磕頭的。午夜12點已過,又是祠堂裡最繁忙的時候了,各家各戶都要去祭奠餃子。大年初一的第一碗餃子是必須先送到祠堂裡去的,家裡的人要一直等著,誰都不許先吃,等到送餃子的父親回來,大夥兒才一塊吃餃子。記得小時候為等不及吃餃子經常挨母親的罵,因為那時候窮,過年才吃頓餃子,現在應該沒有孩子因為這個捱罵了。

    最重要也是最熱鬧的是大年初三這一天,吃過中午飯,村裡就開始熱鬧起來,因為這天下午是送先人迴天上的日子。這一天,村裡的表演隊早早就準備好,跟著長輩們敲鑼打鼓地一起到村西頭的土地廟裡燒紙,磕頭。我們小時跟著看熱鬧,大了後也跟在長輩後面去磕頭。磕完頭放完鞭炮,再回到祠堂磕頭完畢,今年的祭祖就結束了。各家把菜和饅頭領回,蠟燭熄滅,先人畫像收起,等待來年再祭拜。

    每年的祭祖,為春節增添了許多樂趣。特別是現在,年輕人大部分外出務工,平時不在家,過年時才都回到老家團聚。祭祖除了樂趣,還增加了全村人的凝聚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壯志未酬身先卒的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