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在旁邊的呼吸

    辛酉政變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奪權,咸豐皇帝臨死之前所拜託的顧命八大臣,權利極大,幾乎可以與皇權有著相同的權利,當大臣的權利過於龐大時便會心生異心,這也是咸豐所擔心的,正因為有這種擔心咸豐才賦予慈禧與慈安牽制顧命八大臣的權利,所有顧命大臣所發出的命令需蓋有慈禧與慈安的專屬玉章,當時的局勢主要有三股勢力盤踞,太后派與顧命八大臣的託孤派是兩派,恭親王奕欣的親王派又是一派,本來當時道光帝的兒子中最優秀的當數奕訢,咸豐帝奪了本該屬於他的皇位,現如今幼子繼位實力尚不足懼,奕訢在朝廷中的威望已足夠,因此不具備天時地利的奕訢卻有著最好的人和。肅順是顧命八大臣的首席大臣,為人剛正不阿,深為咸豐帝信任,肅順的反貪反腐以及重用漢臣維護了清朝的統治,為人的缺點為專橫跋扈,在對待外來侵略時表現極為強硬,同時也正因為他的專橫,導致了後來震驚中外的辛酉政變爆發。辛酉政變歷時六天,徹底扳倒了託孤派,要說辛酉政變的幕後推手是慈禧,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咸豐死後為了牽制慈禧專權,特意給了慈安專斷之權用以牽制慈禧,慈禧當時極力隱藏自己的野心,生怕慈安動用遺詔,何況當時朝廷中真正有威望以及威信的是慈安,朝中小事由慈禧決斷,大事均由慈安裁斷,另一方面從慈安命令山東巡撫斬殺慈禧紅人的安德海中可看出當時遇事真正做主的還是慈安,史書記載慈禧每遇到難以裁決之事均請教慈安意見,同治與慈安的關係也比慈禧要好很多,因此辛酉政變幕後推手應該是慈安。

  • 2 # 下午歷史茶

    眾所周知,辛酉政變是咸豐帝駕崩後,慈安、慈禧和小皇帝的後宮派,聯合在北京議和的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親王 派除掉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的權臣派,最終以兩宮太后慈安、慈禧垂簾聽政而告終。

    那麼,辛酉政變的真正幕後推手到底是誰?一般都認為是慈禧,因為後來慈禧掌權47年,時間長、名氣大。其實,這種看法不完全正確。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咸豐帝為確保皇權不旁落,以權力制衡為主導,設計的後宮派與權臣派相互制衡,缺一不可的權力分配格局說起。說到底,咸豐帝這樣的設計,沒有把權力全部交給權臣派,只授予“贊襄政務”之責,就是輔助、協助之權,而沒有合法使用的御璽之權,因為使用御璽之權咸豐帝交給了後宮派。

    咸豐帝本以為天衣無縫,哪知道他撒手而去之後,問題馬上就出來了。問題就是權臣派想要獨攬皇權。權臣派的企圖從諭旨事件中顯現無遺。百密一疏,咸豐帝對諭旨的擬定、呈覽、修改、頒發等,根本就沒有交代清楚。

    為此,後宮派與權臣派在商討關於諭旨頒發、疏章上奏和官吏任免等重要事項應如何辦理時,權臣派提出了極為苛刻的意見:一是奏章一律不呈兩宮太后閱;二是皇帝的諭旨由八大臣擬定;三是皇太后只管蓋印,沒有更改諭旨內容的權力。如此後宮派就成了蓋章的工具。

    由此看來,權臣派根本沒把孤兒寡母當回事。他們以為,後宮派的靠山咸豐帝已倒,兩個年輕的寡婦、一個幼小的皇帝還有什麼章程?其實,他們雙方都知道誰有諭旨的頒佈權,誰就有最高的皇權。然而,他們低估了後宮派,後宮派不僅堅決駁回了他們的意見,還提出她們必有授意權、審閱權、修改權、鈐印權和否決權,亮明瞭自己底線,且寸步不讓。僵持四天,權臣派只好同意了後宮派“五權”的要求。

    諭旨權的爭奪,讓後宮派看清了居心叵測的權臣派。她們敏銳地意識到,權臣派是她們掌握皇權的最大威脅。後宮派對於權臣派在咸豐帝生前就充滿了嫉恨。對肅順更是恨之入骨。咸豐帝死後,權臣派更是肆無忌憚,勢焰熏天。在熱河,她們有被包圍之感,自然產生了尋求外援剷除他們的想法。她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遠在北京的恭親王奕訢。

    後宮派深知,權臣派與在北京的親王派奕訢的過節和矛盾,要扳倒危及自家皇權的權臣派,必須依靠奕訢,而且是惟一的依靠。於是,秘密聯絡,來熱河在肅順靠等人面前,堂而皇之地與後宮派有過兩次密謀政變事宜,兩派一拍即合。此時的權臣派正沉醉於炙手可熱的權力上,對奕訢來熱河與後宮派在他們眼皮底下運作政變之事,毫無察覺。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就不必累述了。

    綜上所述,政變的真正的幕後推手應該有三人:

    一是死去的咸豐帝。他生前設計的平衡權力分配格局,猶如一架很難平衡的天平,權臣派一端只有輔助、協助之權,而後宮派一端掌握著兩方印章,有裁決權和否決權,還把第三方勢力親王派排除局外,使本來就難以平衡的天平又多了一個砝碼,所以咸豐帝為政變埋下禍根。

    二是權臣派的肅順。是權臣派想獨攬皇權在先,後宮派為確保皇權,才聯合親王派奕訢。試想權臣派沒想奪權,沒那樣咄咄逼人,沒讓後宮派感到不安全,政變之事未必發生!換句話說,權臣派的逼宮導致了政變的發生!肅順是權臣派的頭,他是政變的主要推手。

    三是後宮派的慈安。在當時朝廷中,慈安威望威信很高,小事由慈禧決定,大事均由慈安裁決,從慈安命令山東巡撫斬殺慈禧的紅人太監安德海,就可看出慈安才是說了算、能定事的主,在慈安跟前慈禧只有聽命的份。史書也是這樣記載,慈禧每遇難事大事均請慈安裁決,因此幕後推手定是慈安。慈禧只能當參謀提建議,而最後拍扳的是慈安。

    所以,在這場震驚中外的事變中,慈禧和奕訢只是配角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歷史一場科舉懸案,王陽明與唐伯虎同考,為何改變了兩人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