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磚成鏡是馬祖道一於懷讓禪師處悟道的一則典故。由於馬祖閉門修煉、足不出戶,懷海見狀擔心其功夫是否正確,於是前來勸說,馬祖未理依然關起門坐禪。懷讓禪師於是接連幾天在馬祖草菴前用力磨磚。
懷讓告誡馬祖:磨磚成鏡,同掘地看天,緣木求魚一樣,雖是苦行,但無法達到目的。禪悟不等於一味枯坐,要反觀自心,才能洞見真如。 馬祖門下有百丈懷海、南泉普願、西堂智藏三大得意弟子。
有一天傍晚,師徒四人在一起看月。師問:“正這樣的光景怎麼樣?”
西堂答:“正好供養。”
百丈答:“正好修行。”
南泉則拂袖而去。
馬祖說:“智藏是參讀經的主兒,懷海是位禪家,只有普願,超然物外。” 唐憲宗貞元四年的正月,馬祖在建昌登石門山。在山林間漫步時,見洞壑平坦,心生愛意,對身旁的人說:“下個月我的這把老骨頭就要到這裡來了!”回到寺中後,就顯出病症來。病中有一天,馬祖大師突然表現得不安,院主就問:“和尚這幾天尊候如何?”
“日面佛(壽命為1800歲),月面佛(壽命只有一晝夜)。”馬祖回答。
這是馬祖滅前留下的最後一則公案,後人多有參解。有人用左眼是日面佛、右眼是月面佛解釋,《碧巖錄》說都是“沒交涉”,不相干。有位尼總持重病,作頌:“氣絕絕精緒,舉意意無路,瞬目尚無小,常年不出戶。”頌被一位芙蓉道楷禪師見到,說:“只此一頌,自然紹得吾宗。”是說此頌有馬祖當年日面佛、月面佛的禪境。人在死之將臨的病中,萬念寂然不起,只有生命的本能在動,是最易由此自見心性的,馬祖的“面佛”或許就說的是這種境界。
磨磚成鏡是馬祖道一於懷讓禪師處悟道的一則典故。由於馬祖閉門修煉、足不出戶,懷海見狀擔心其功夫是否正確,於是前來勸說,馬祖未理依然關起門坐禪。懷讓禪師於是接連幾天在馬祖草菴前用力磨磚。
懷讓告誡馬祖:磨磚成鏡,同掘地看天,緣木求魚一樣,雖是苦行,但無法達到目的。禪悟不等於一味枯坐,要反觀自心,才能洞見真如。 馬祖門下有百丈懷海、南泉普願、西堂智藏三大得意弟子。
有一天傍晚,師徒四人在一起看月。師問:“正這樣的光景怎麼樣?”
西堂答:“正好供養。”
百丈答:“正好修行。”
南泉則拂袖而去。
馬祖說:“智藏是參讀經的主兒,懷海是位禪家,只有普願,超然物外。” 唐憲宗貞元四年的正月,馬祖在建昌登石門山。在山林間漫步時,見洞壑平坦,心生愛意,對身旁的人說:“下個月我的這把老骨頭就要到這裡來了!”回到寺中後,就顯出病症來。病中有一天,馬祖大師突然表現得不安,院主就問:“和尚這幾天尊候如何?”
“日面佛(壽命為1800歲),月面佛(壽命只有一晝夜)。”馬祖回答。
這是馬祖滅前留下的最後一則公案,後人多有參解。有人用左眼是日面佛、右眼是月面佛解釋,《碧巖錄》說都是“沒交涉”,不相干。有位尼總持重病,作頌:“氣絕絕精緒,舉意意無路,瞬目尚無小,常年不出戶。”頌被一位芙蓉道楷禪師見到,說:“只此一頌,自然紹得吾宗。”是說此頌有馬祖當年日面佛、月面佛的禪境。人在死之將臨的病中,萬念寂然不起,只有生命的本能在動,是最易由此自見心性的,馬祖的“面佛”或許就說的是這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