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聲嘆息754
-
2 # 劉金子
人都有這個想法。老年人生怕失去子女,年輕人生怕失去父母。人都怕失去自己的家人。如果是親戚朋友和鄰居單位同事死了,好像就是去送個禮打打牌表示表示一下安慰就行了。可是一想到家裡的人就不是那麼回事。
我老了,老伴兒也走啦。唯一的親人就剩下兒子。我失眠,經常在晚上醒來以後就睡不著覺,就胡思亂想,就生怕兒子有個什麼閃失。老是擔心兒子有這樣和那樣的意外。心裡明明知道自己是在臆想是在亂想,可就是控不住自己這樣胡思亂想。
人的情感都是自私的,都很在乎自己的親人,特別是有血緣關係的家人。
因為整個世界上人都如牛毛。可你認識的有幾個?有幾個是說得上話,幫得上忙的人呢?如果遇到困難和意外,就是遠方和有穴親戚也幫不上。在遠方親人有事情的時候愛摸能助。只有自己最親的有血緣關係的家人才是能夠在一起的,能夠情假丟下工作,能夠真的是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只有好好珍惜自己的家人,好好愛護自己的家人,祝福家人永遠平安。
題主好,你這個問題對於大多數年紀較輕的人都存在。先說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吧。根本在於我們在親人那裡有所得,比如母親離開後,誰能像她那樣關心自己的生活,誰像母親那樣無私地把錢留給自己花,有了事情和誰去傾訴,到哪裡去找那樣一顆時刻牽掛著自己的真誠無私的心。這樣一顆離自己最近的心永遠地離開了自己,內心留下的自然是巨大的孤獨哀傷和恐懼。你也會想到在另一個世界母親會怎麼樣?會很孤單很艱難嗎?會有人幫她嗎等等。
這一定會到來,只在早晚而已。
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你要對人生有個正確認識,那就是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常態,每個人都不例外,包括我們自己。一個人和自己有某種緣分,當這種緣分盡了的時候不是他(她)離開自己就是自己離開,這是當聚在一起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的必然存在。明瞭這樣的規律,當母親真的離自己而去的事實驀然到來的時候,對自己精神所產生的壓迫和震盪就會減輕很多。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在於不要讓母親帶著你對她的遺憾或她對你的遺憾而去,而讓逝者死不瞑目。這根本在於當母親還和我們在一起時,就儘可能地把她希望我們做的事情儘可能做完,去實現她希望我們應有的人生狀態(這當然應該和自己的人生目標相契合)。比如早些謀份工作以安身立命,早點結婚成家,早點生兒育女等等。此外你對母親有份孝心,想為她多做些什麼。根據自己能力,比如給母親買些保健品了,甚至有能力給買套房子了都好。更主要的是多關心母親的生活,抽更多時間陪在她的身邊,這也許更重要。切莫讓″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情形出現,那將是伴隨你生命的永久的遺憾。
此外相信時間會平復一切,親人離開了,一味地痛苦思念除了損害自己的情志以外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儘早出離那種狀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才是對逝者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