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初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經過幾番混戰,逐漸消滅了多路諸侯,已經佔領了中國的大部分土地,軍事實力與日俱增,但雄心大志的曹操並未因此滿足,而是要努力要完成統一大業,在養精蓄銳準備充分後,再次領兵南下,準備掃平劉備。
而此時劉備兵微將寡,沒有穩定的領地,實力與曹操更是相差懸殊,如果與曹操交戰,無異於以卵擊石,而面對極其兇險的形式,只好聽從諸葛亮的意見,由諸葛亮以特使的身份,出使東吳,遊說孫權,與之聯合,共同抵抗曹操。
諸葛亮出使東吳,代表的肯定是劉備一方。劉備雖然自稱漢氏宗親,是皇叔,但出身於民間,清貧如洗,地位低微,與皇親貴族似乎沒有什麼關係。所以他這個皇叔也沒有多少人承認。在曹操、孫權面前更是一文不值,諸葛亮去東吳,皇叔的名頭是一點光也借不上,孫權不可能因為他是皇叔,就與他聯合,對抗曹操。所以說諸葛亮只能代表劉備,而代表不了漢氏正統。
諸葛亮雖然自告奮勇,前去東吳聯孫抗曹,但也知道這個任務是非常艱難的,面對實力強大的曹軍,孫權心中自然明白,與其對抗必然凶多吉少,一招不慎可能會導致全盤皆輸,葬送了自己的江山和身家性命。所以諸葛亮心中也是忐忑不安,但沒有其他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去。
還好,憑著諸葛亮過人的智慧和三寸不爛之舌,最終說服孫權,與劉備聯合,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才使得劉備有了喘息之機,最後建立蜀國,繼續為自己的漢室煙火延續一段時間。
三國初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經過幾番混戰,逐漸消滅了多路諸侯,已經佔領了中國的大部分土地,軍事實力與日俱增,但雄心大志的曹操並未因此滿足,而是要努力要完成統一大業,在養精蓄銳準備充分後,再次領兵南下,準備掃平劉備。
而此時劉備兵微將寡,沒有穩定的領地,實力與曹操更是相差懸殊,如果與曹操交戰,無異於以卵擊石,而面對極其兇險的形式,只好聽從諸葛亮的意見,由諸葛亮以特使的身份,出使東吳,遊說孫權,與之聯合,共同抵抗曹操。
諸葛亮出使東吳,代表的肯定是劉備一方。劉備雖然自稱漢氏宗親,是皇叔,但出身於民間,清貧如洗,地位低微,與皇親貴族似乎沒有什麼關係。所以他這個皇叔也沒有多少人承認。在曹操、孫權面前更是一文不值,諸葛亮去東吳,皇叔的名頭是一點光也借不上,孫權不可能因為他是皇叔,就與他聯合,對抗曹操。所以說諸葛亮只能代表劉備,而代表不了漢氏正統。
諸葛亮雖然自告奮勇,前去東吳聯孫抗曹,但也知道這個任務是非常艱難的,面對實力強大的曹軍,孫權心中自然明白,與其對抗必然凶多吉少,一招不慎可能會導致全盤皆輸,葬送了自己的江山和身家性命。所以諸葛亮心中也是忐忑不安,但沒有其他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去。
還好,憑著諸葛亮過人的智慧和三寸不爛之舌,最終說服孫權,與劉備聯合,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才使得劉備有了喘息之機,最後建立蜀國,繼續為自己的漢室煙火延續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