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特快
-
2 # 菁致
由於美索不達米亞地處平原,而且周圍缺少天然屏障,所以幾千年的歷史中有多個民族在此經歷了接觸、入侵、融合的過程,蘇美爾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埃蘭人、喀西特人、迦勒底人等其他民族先後進入美索不達米亞,他們先經歷了早期的歐貝德、烏魯克、蘇美爾和阿卡德時代,後來又建立起先進的古巴比倫和龐大的亞述帝國。
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倫將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推向鼎盛。但隨著波斯人和希臘人的先後崛起和征服,已經輝煌了幾千年的文字和城市逐步被荒廢,接著漸漸被沙塵掩埋,最後被人們所遺忘。直到19世紀中期,伴隨考古發掘的開始和亞述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實物被出土,同時楔形文字被逐漸破解,塵封了18個世紀的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才慢慢呈現在當今世人面前。
先看看兩河流域的歷史脈絡。
底格里斯河發源與土耳其凡湖西部100英里的哈扎咕嚕小湖。然後向東折向東南流經尼尼微和亞述高原。幼發拉底河有兩個源頭,在位於土耳其凡湖和厄澤魯姆之間。所有支流均向西流過埃拉齊格,之後向南流過,從土耳其經過敘利亞再進入伊拉克。
兩條河分別在自己的石灰岩和頁岩的河床中流動。在幼發拉底河流經的希特城和底格里斯河流過的薩馬臘城之間,有一個名叫阿爾·傑茲拉的石灰岩高原,是兩河最後的分割地。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和拉馬迪附近匯聚在一起,再向下游南部流去形成衝擊平原。
希特---薩馬臘一線就是美索不達米亞南北的分割線,希特---薩馬臘一線北部,多山而植被豐富,最初稱為美索不達米亞,後因此名稱用於稱呼兩河整個流域,便以在北部建立起來的亞述帝國的威名而命名北方為“亞述”。希特---薩馬臘線以南區域,被稱為“巴比倫尼亞”,這裡平坦而乾旱,包含著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的區域。兩河定期的泛濫,塑造了南部的衝擊平原。
忽略遙遠且與我們不沾邊的舊石器時代不提,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應該從女考古學家陶樂西A.E.加羅的工作開始。1928年,她在伊拉克北部省份蘇萊曼尼亞省,發現了扎齊洞穴和哈扎·默德洞穴,說明了這裡的歷史可以提前到中舊石器時代(距今8的~3萬年之前),屬莫斯特時代人類的居住遺址。美國學者拉爾夫S·蘇勒基的沙尼達洞穴和已4具絕跡的尼安德特人的骨頭的發現,更確定了美索不達米亞在中舊時代的開端。
之後是上舊石器時代(距今3的~1.2萬年之前),有伊拉克庫爾德斯坦的遺存來佐證。(距今13060年--14210年的階段)還是陶樂西A.E.加羅,在卡麥爾山發現了大約公元前9000年的納吐夫遺址,此時的納吐夫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定居村落。
進入新石器時代開始。出現了社會組織,像耶莫遺址的發現。分為公元前8350-公元前6100年的前陶新石器時代,已經可以製作精美的石器。約為前6100~前5800年的有陶階段,人們已一直製作精美的彩色陶器。1943年,伊拉克政府於亞述高原西緣發掘的哈蘇納遺址為代表的哈蘇納文化,此遺址最底層發現了遊動居民的營地。此遺址為公元前6000年,相當於新石器時代晚期。
之後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分佈於底格里斯河支流小扎卜河沿岸及以南地區的薩邁拉文化 (公元前第6千年後半至第5千年);還有銅石並用時代、分佈在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三國交界處的哈拉夫文化(公元前5000多年~前4300年)。
歐貝德文明,公元前4300年至前3500年間,以20世紀初在烏爾附近發現的歐貝德遺址而得名,以彩陶文化為代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900年,南部古蘇美爾人是早期文明時間。
烏魯克時期(約前3500-前3100)代表後歐貝德時期,銅石並用時代。此時的蘇美爾人已擁有塔廟式的神廟建築、圓柱形的印章和發明文字。傑姆代特奈斯爾階段(公元前3100年--前2900年)蘇美爾早王朝建立時結束,是瓦爾卡遺址和傑姆代特奈斯爾遺址。
在這個歷史脈絡之下,很清楚看到,兩河流域內的地區被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最早出現文明的是蘇美爾人。公元前4000年蘇美爾人已經建立起自己的彩陶文化,到烏魯克時期(約前3500-前3100)已經擁有塔廟式的神廟建築、圓柱形的印章和發明文字。而古埃及文明起源於公元前3000年,古印度文明起源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中國文明起源於公元前2500年,更晚於其他三國。
-
3 # 撼路者之旅
對華人來說,兩河流域的文明是神秘和陌生的。我們喜歡探討歷史,只在書本上研究是不夠的,古文明國家中,我已經去過埃及,印度,克里特島,雅典,羅馬,伊斯坦布林等,看過無數的歷史遺蹟,博物館的實物更讓人大開眼界。去兩河流域看看是我最大的心願,由於安全問題,這個心願一直沒有完成。
回覆列表
總是究探遙遠歷史,做得都是於事無補的無用功!引為探討是客氣的,更多的是孤證無援,死無對證,爭論不休!圖虛名,白費勁,終無獲,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