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日升王
-
2 # 冰箱裡的燜子
純粹的轉述不代表我個人意見
對於看玄幻小說的目的
40.7%的調查學生清楚地知道父母、老師並不支援自己看玄幻小說,只有20.28%的學生認為會得到父母和老師支援,有18.59%的學生稱父母並不關心他們看什麼書,還有20.42%的學生是瞞著父母老師看玄幻小說;43.24%的受訪者認為看玄幻小說很有意思、是消遣時間的好方法,20.14%的學生認為完全是在“浪 費時間”,另有36.62%的孩子表示“無所謂”。
▲圖據網路 圖文無關
【玄幻之“罪”】
廣州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陶東風曾與玄幻作家掀起過一場尖銳的“口水仗”。陶東風認為,十餘年前的中國文學,進入了一個“裝神弄鬼時代 ”。陶東風認為,“玄幻文學”從來沒有一個準確的界定,人們也不知道“玄幻文學”“魔幻文學”“奇幻文學”之間的深層次差異到底在哪裡。但儘管難以界定,玄幻文學的基本特點好像還是明確的。陶東風表示,“玄幻文學”的兩個關鍵詞分別是“玄”和“幻”。“玄”為不可思議、超越常規、匪夷所思 ;“幻”為虛幻、不真實,突出其和現實世界的差異。
》想像力畸形,顛倒自然社會規範
在陶東風看來,玄幻文學所建構的世界是與現實完全不同的“架空世界”,在這個世界,沒有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玄幻文學不但不受自然界規律(物理定律)、社會世界理性法則和日常生活 規則的制約,而且恰好是完全顛倒了自然界和社會世界的規範。
》邪可以壓正,“壞者為王”
很多人認為玄幻文學與中國傳統武俠小說(包括金庸小說)之間的淵源關係。但陶東風卻認為以《誅仙》為代表的“擬武俠”類玄幻文學(有人稱為“新武俠小說”)不同於傳統武俠小說的最大特點是它專擅裝神弄鬼,其所謂“幻想世界”是建立在各種胡亂杜撰的魔法、妖術和歪門邪道之上的,比如魔杖、魔 戒、魔法、魔力、魔咒,還有各種各樣千奇百怪、匪夷所思的怪獸、幻獸。相比之下,中國傳統武俠小說(也可包括金庸小說)主流遵守的是中國文化傳統,而不是輕言“怪、力、亂、神。”
陶東風認為:在傳統武俠小說世界中,價值世界還是穩定的,依然邪不壓正,所以歪門邪道最終是成不了大器的。甚至可以說,沒有真本事的人才熱衷於裝神弄鬼。
》虛擬世界找存在感,看不到心靈和情感
為了使自己裝神弄鬼的表演顯得更有文化底蘊,玄幻文學的作者常常求助於自己也一知半解的、碎片化的古代文獻。有人注意到玄幻文學常常“虛實相生”:一方面是天馬行空式的胡編亂造;另一方面又在 文字中插入大量的歷史資料和考據知識。
陶東風認為一些玄幻作者想像力畸形發展,並對閱讀者產生嚴重誤導。“是一種完全魔術化、非道德化了、技術化了的想像世界的方式,它與電子遊戲中的魔幻世界呈現出極度的相似性。”陶東風表示,在各種讓青少年若痴若狂的電子遊戲中,人們可以看到絢爛斑駁的色彩,匪夷所思的魔術,變化多端的機玄,但是唯獨看不到心靈和情感。它是技術的世界。現在所謂“玄幻文學”所呈現的實際上就是一個高度電子 遊戲化的技術世界,是在虛擬的世界中尋找存在感。
》道德價值混亂、公共關懷缺失
陶東風表示,無論是以《西遊記》《封神榜》《聊齋志異》等為代表的中國神怪小說,還是在《魔戒 》《指環王》等西方魔幻文藝中,價值世界基本上是穩定的,這些小說中魔法妖術的使用仍然在傳統道德價值的控制之下,作者描寫魔法的目的不在於裝神弄鬼。
然而玄幻文學則完全走向為裝神弄鬼而裝神弄鬼,小說人物無論正反,無一不熱衷魔法妖道,作者更以此來掩蓋自己除裝神弄鬼之外其他方面藝術才華的貧乏。
研究者們注意到,玄幻文學的作者和讀者的主力均為八零後一代,而八零後一代感受世界的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網路遊戲化。陶東風表示,雖然玄幻作者們可以把神出鬼沒的魔幻世界描寫得場面宏大、色彩絢爛,但最終呈現出來的卻是一個缺血蒼白的技術世界。
回覆列表
應該是演變而來的關係,現在隨著網際網路的日益壯大,很多東西都被網路所替代,就比如曾經風靡一時的武俠夢小說,也逐漸被網路代替。
在七八十年代,那會因為不存在網際網路的關係,所以才會有實體書(這裡指的只是小說),到了九十年代逐漸趨於網路化之後,實體書也慢慢退出了人們的視線,尤其是隨著起點、榕下樹等這一批網路小說平臺的出現之後,已經很少有實體書的影子。
尤其是隨著筆趣閣這一系列免費小說軟體的問世,基本上是發展到了全民寫作的時代,就更難看到實體書的影子。
即便是偶爾有那個知名作家的簽署釋出會,也是粉絲象徵性的對作者的支援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