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土情愫
-
2 # 梧桐樹邊羽
如果是七言或五言超過八句叫什麼律?
七言或者五言超過八句,還得看是否遵守格律,既然問是什麼律,那就假定是遵守平仄格律的格律體。
而格律體詩,即近體詩分為三種格式:絕句、律詩、排律。
我們不管他是五言還是七言,四句的稱為絕句,又稱“律絕”,八句的稱為律詩,而八句以上,沒有長度限制的,我們叫他“排律”。
顧名思義,排律就是一排排的律句組合而成,完全遵守平仄相替、相對、相粘、對仗、平聲韻、一韻到底的格律規則,就像是整齊的軍隊,所以用“排”字相稱。而且排律有和絕句、律詩不同的一點是,排律無論多長,除了首尾兩聯之外,其他聯的出、對句(上、下句)都必須要對仗。
這是非常難做到的,也是自古以來排律很少出精品的緣故。而這種要求也限制了詩人們的創作,所以即便是古時候,排律用得最多的也是在科舉考試中。詩人們的感情即興抒發一般會選擇絕句或者律詩完成。所以絕句、律詩的精品也大量出現並流傳。
而排律就墮落到沒人知道,還要到這裡來提問的地步了。
而如果在寫排律的過程中有出律,或者說詩人根本就沒打算按照格律寫詩,只是句子的長短限定了五言或者七言,那麼不管是九句還是一百句,不管中間是否轉了韻,我們都只能把它劃入不守格律的古體詩。因為古體詩既沒有平仄格式,也沒有長短格式限制,僅僅是需要押韻和節奏感,這個是相對比較容易達到的。
在這麼寬鬆的原則下,是否五言、七言只是讓他們看起來更像格律詩而已。畢竟有很多人對古詩的認知就是五言和七言。
所以,超過八句的五、七言詩歌,如果遵守格律,就是“排律”,不過不遵守格律,就是古風。
-
3 # 暮秋鴻雁
如果七言或者五言超過八句的格律詩叫排律。七言或五言超過八句的古風叫樂府。
樂府就是比較長篇的敘事詩,樂府的要求相對於排律就低的多了。樂府押韻靈活,平仄也相對靈活。樂府除了五、七言的,還可以是雜言。(雜言就是詩句長短間隔,可以都一樣長,也可以一句一長,一句一短),樂府比較知名的有:《長恨歌》、《將進酒》、《春江花月夜》、《孔雀東南飛》等。
排律就是長篇律詩,也叫長律。是律詩的一種,排律同樣要嚴格遵守平仄、對仗、押韻粘連等格律詩規則。排律每首至少十句,多的有到一兩百句的。和律詩一樣,除了首尾兩聯,中間各聯都須對仗。也可以隔句相對,稱為扇對。由於限制過多,容易顯得堆砌死板,湊數湊句所以極少名篇佳作。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極很少。
舉杜甫排律二首,一首七言,一首五言以供參考:
其一遣興
驥子好男兒,前年學語時。
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
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
鹿門攜不遂,雁足系難期。
天地軍麾滿,山河戰角悲。
儻歸免相失,見日敢辭遲。
其二題鄭十八著作虔
台州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
亂後故人雙別淚,春深逐客一浮萍。
酒酣懶舞誰相拽,詩罷能吟不復聽。
第五橋東流恨水,皇陂岸北結愁亭。
賈生對鵩傷王傅,蘇武看羊陷賊庭。
可念此翁懷直道,也沾新國用輕刑。
禰衡實恐遭江夏,方朔虛傳是歲星。
窮巷悄然車馬絕,案頭乾死讀書螢。
-
4 # 逗爸手記
超過八句,如果還是律詩,那就是排律。規則是除開頭兩句結尾兩句外,中間的必須對仗,不對仗就不是排律。
三吏三別長恨歌琵琶行,不是律詩。
例子是《紅樓夢》中玩的聯句,那是寫排律。每個人都要對上一人出的一句,再出下一句。湘雲出“寒塘渡鶴影”,黛玉對“冷月葬花魂”,這才是排律。
補充說明:長恨歌琵琶行這樣的長詩,單句基本都合律,是律句,但不是排律,單獨給了個類別名稱,即“歌行體”。某種寬泛一點的劃分法,把歌行體也算為律詩的一種,畢竟單句都基本合律。我個人認為,還是單獨稱“歌行體”更恰當。
-
5 # 陳安農觀點
很簡單的問題哦。
中國古代詩歌,按照音序分為古體詩和近代詩兩大類。
近體詩有四種形式。
一種稱為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稱五言絕句,七言稱七言絕句。
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稱為五律,七言稱為七律。
超過八句的,稱排律或者長律。
近體格律詩在唐朝時最是盛行,達到鼎盛,造詣最高!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是一個最基本的常識,知道格律詩的人都知道:律詩分五言,六言,七言三種句式,平起仄收和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和仄起仄收四種規律,每首八句,為律詩,也叫近體詩。
律詩超過八句,叫排律。排律沒有古定的限制,最長的排律詩是杜甫的五言律詩《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長達一百韻。有更甚者所作的律詩,可達近二百韻,作者不厭其煩,讀者很少有能閱完者。
排律所依據的章法,是在律詩的基礎上,根據其四種規律,依次類推,無限延長。猶以杜甫的《三吏》《三別》為後世所推崇。自唐宋以後,很少有能把排律作到出神入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