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雨飄渺
-
2 # aircraftone
二戰期間的所有潛艇,都是升潛望鏡來觀察海面船舶大小和型別的。值得一打就發射魚雷擊沉對方。如果只是個破爛漁船。也就放棄了。至於海上船舶的噸位。個個國家潛艇艇長手裡都有個個國家船舶資料。你是哪種型別的軍艦和船舶都有記錄
-
3 # 龍哥1591503
一是戰前各國大噸位艦船都是情報部門已掌握的資料。二是潛艇的武器系統自帶照相功能,照片經過對比後就能確定國別和噸位,就象戰機自帶高速攝像機一樣。
-
4 # 特工譚雅
二戰德國海軍有專門的資料本,這都是間諜獲取真實可靠的資訊,裡面詳細記載了各國艦艇的種類 級別 噸位 高度 長度 航速 以及武器等資訊
老練的德國潛艇聲吶兵 或者艦長 甚至從被動聲吶獲取的敵艦螺旋槳噪音 就能判斷出敵艦種類 級別 從而對照資料本 瞭解敵艦的詳細資訊
-
5 # 皇家橡樹1972
《簡氏二戰軍艦美國卷》當中的圖片,繪製的非常詳細,包括:戰艦的噸位、上面的武器裝備、人員編制、建造的大概狀況、同級當中有多少艘,都是在什麼時候下水服役的…都有大概其的描述。軍艦是這樣商船也是如此,商船設計之初就要向“國際海事組織”申請,並且商船建成之後還要加入船籍社,並且船廠要向“國際海事管理部門”提交商船的詳細資料。只有這樣才能確定該船是:哪國的航運公司、入了那個船籍社、懸掛哪國國旗…這樣才能有利於航海安全,如果不申報這些將被視為“三無船舶”!不得進入港口…而“國際海事組織”也會將船舶資料公開向各國提交,不論是同盟國或者軸心國都不例外…所以,二戰期間德國潛艇上都會有商船對照表。 我軍潛艇透過潛望鏡觀察到的我軍053H3護衛艦,潛艇進入到己方領海內特別是出入港前都必須升起潛望鏡觀察海面狀況,確保航行安全。
二戰期間由於德國大型水面戰艦幾乎被全殲,德國在與美英爭奪制海權上處於下風,但是沒有海軍不去切斷“大西洋輸送線”就不可能讓英國屈服,並且美國的援兵和大量的戰備物質運抵英國後會以此為跳板反攻歐洲大陸…所以,德國海軍司令鄧尼茲下令對“大西洋航行”上的商船進行無差別的攻擊(無限制潛艇戰)!通常情況下,U艇的聲吶兵透過仔細監聽發現目標,有經驗的聲納兵透過判斷船舶的機械噪音就會大概其知道它是軍艦還是商船,判斷出是商船噪音後→在2000米外升起潛望鏡觀察目標情況,艇長、副長、資料員都要對目標仔細辨認,還要透過查詢海軍內部配發的更精確詳細的“艦船對照表”對目標進行識別→確認是敵方商船後馬上下潛到魚雷發射深度,實施魚雷攻擊→完成攻擊後再升到潛望鏡深度,觀察目標是否被擊沉,然後拍攝沉船的照片以便海軍管理部門認可。軍方出的“艦船對照識別手冊”要比民間機構的更詳細一些,基本上不會判斷錯誤,而潛艇方面也會根據被擊沉的商船型號進行疊加,計算出總的擊沉噸位。
-
6 # 穿越再現彼岸
二戰時期,德國的U型潛艇在大西洋上橫行無忌,擊沉數量眾多的軍艦和運輸船舶,一般情況下,德軍潛艇打擊軍艦和從大西洋開往歐洲的運輸船,返回的船隻基本不在考慮之列。二戰期間,德國共有1188艘U型潛艇服役,781艘被擊沉。擊沉盟軍艦船395作戰艘,5000餘艘運輸船,死亡45000人,物資不計其數。
鄧尼茨、“狼群戰術”和U型潛艇的末日。鄧尼茨是二戰德國時期的德軍潛艇的重要指揮官,他發明了著名的“狼群戰術”,以6-12艘潛艇組成狼群,尾隨護航艦隊,黃昏時進入攻擊陣位,夜晚進入船隊近距離用魚雷攻擊艦隻。經典之戰是1940年10月,12艘U型潛艇擊沉了32艘艦船,自己卻安然無恙。(鄧尼茨照片)
盟軍在艦船上的損失直線上升,損失巨大。這也加速了研究針對潛艇作戰的新技術革命。1943年後,盟軍在艦船、飛機上安裝了反潛雷達,開始的時候德軍潛艇不知道,結果被擊沉了很多尾隨的潛艇,盟軍被擊沉的艦船數量急劇下落,1944年,德軍潛艇總共擊沉了200艘艦船,昔日輝煌已經不在,先進科技的應用,終結了潛艇的作戰能力。(狼群圖)
德軍潛艇如何判斷船隻噸位。德國海軍潛艇一般都有盟軍各國作戰艦船的資料,詳細記載了船隻的資訊。對於大型運輸船一般情況下了解個大概,根據船隻的大小來做判斷。(登上時代週刊的鄧尼茨和他的潛艇狼群)
德軍潛艇在作戰初期的時候,一般都升上水面檢視確定船隻的資訊,可以詢問落水的船員得到證實,瞭解船隻的資訊。不過後來遭到盟軍飛機的襲擊後,德軍海軍規定在擊沉盟軍船隻後,嚴禁潛艇升上水面,避免可能造成的損失。
德軍U型潛艇針對被擊沉的船隻,他們會透過拍照來確認擊沉船隻的噸位,存照為證統計戰功,要不怎麼證明你擊沉了敵方的船隻,要前後對比的。
-
7 # 雨之降臨78317835
玩過獵殺潛航的人,都不會問這個問題。一個潛艇人員不能根據手冊或者腦子,認出對面是什麼船型,噸位,弱點位置。你憑什麼打掉別人?
回覆列表
因為每艘船出廠之時,均有噸位設計標準,及消耗的製作材料,空載排水量,就是船舶實計噸位。
統計時也是按照船舶的編號身份認證書來計算的。
所以每損失一艘船舶,都是按照實際噸位來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