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秀雲

    古代人根據太陽方位來定時間的,陰雨天根據燒香來定的,一注香大約一時三刻來計算的,農家根據小雞打鳴來確定時間的。

  • 2 # 味哎兒

    古人有專職的司天司時間的官吏職業設立,包括大一點的村寨在內,即小說裡的更夫。

    真實中鄉村人30歲後無須太陽月亮星位,只憑經驗感覺就可估出大概時間的。

    而司時官撞與打報時鐘.豉.鑼.幫子,依據的是滴漏計時器,並不看日晷,日晷僅配合量天尺使用,屬曆法司的事。司天官僅觀星象。

    從而經驗.更夫.司時.曆法.司天都掌握時間報時。

    最笨的觀察自家家禽家畜及野生動物活動也可探明時間的。而節令時氣由植物生長階段可判斷出來,此笨法名物候學,物侯學可察魚蝦等水生動植當時狀態而明群迴游分佈處,在山林可察動物下山回山入林哪處,觀某花可探汞銅鐵鹼硝鹽礦所在穴脈,凡此等等,農務把式本領就在觀物候與望氣,因人誤時一時,時誤人一年,差了該種啥的時間節點,一年無收成。時間節點可由魚啥時間產卵最精確,而各種花開花時間也準確,而各野生物啥時幹啥也精確。

  • 3 # 悟思必得

    古代沒有電、電池、鐘錶是怎樣看時間的?既然沒有鐘錶的依靠,古人就只有靠一些土辦法自已來摸索規律,掌握時間了。晴天可以根據太陽的起落看時間;夜間可以根據雞鳴來確定時間,下午根據雞上籠確實時間;當然,陰天時古人可用點香和打更等方法來確定時間,雖說沒有鐘錶之類的計時器,但古人長期形成了和摸索自己的規律來掌握時間,久而久之,自己體內生物鐘也可以確定一天中的大致時間,但也八九不離十。

    莫說古時沒有電和鐘錶之類來看時間,我是上個世紀50年代出生的,我在童年時代時家裡也還沒有鐘錶,每天早上起床是根據雞鳴來確定時間的,半夜雞叫,一般為零晨2至3點鐘;晴天時,我們可以根據太陽來確定時間,如太陽當頂時大約是12點左右;太陽快落山時是下午5點左右等;在沒有鐘錶的條件下,陰天時,我們可以根據吃過飯後的飢餓感來斷定時間,或做事做了多少來確定時間,就像我們現在寫一篇文章要一個小時左右一樣,每天做的事是可以計算出時間的。不過,這些都只是大約時間,不是十分準確,但有了這個大致時間也就不影響生活了。

    人就是這樣,在沒有鐘錶時就只有依靠自己了,沒有依賴性,人就有了主觀能動性,那時,每個人對時間的概念都是很敏感的,這也是長期的積累,也是一種經驗和智慧,更是一種生存方式。

  • 4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漏壺。

    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分,據說最早的漏壺有一個播水壺和一個受水壺組成,播水壺在上,受水壺在下。將水加在播水壺中,透過下部的出水口,滴入受水壺中,受水壺中有用木塊支撐的木箭,箭體上刻有時間刻度。水滴入受水壺後,木塊被浮起,箭體被從壺蓋上的孔中推出,從漏出的刻度讀取時間。但這樣的漏壺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點,因為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播水壺中水位會越來越低,出水口滴水的速度會越來越慢,受水壺中水位上升的也越來越慢,箭體上升的也越來越慢,也就是說,箭體上升的快慢與時間非線性關係,這就使測量時間準確度大打折扣。現在看可透過改變箭體上的刻度(改為上疏下密)或改變受水壺的形狀(改為上細下粗)進行修正。不過,古人實際採用的改進方法,是增加播水壺的個數,所以後來出現了三個一套、四個一套的漏壺。

    將水加在最上面的播水壺中,滴入第二層的播水壺,同時第二層播水壺中的水也要滴出,這樣第二層播水壺中的水位變化就沒有最上層播水壺變化明顯,水滴下的就均勻一些,再加上一層播水壺水滴出的會更均勻。

    另外,據說還有在最下一層播水壺上部開一個側口(類似現在實驗用的溢水杯的溢水口)。使用時,該壺也加滿水,其中水多了就會溢位,所以只要滴入的水不少於滴出的水,其中的水位就保持不變,保證水能均勻滴下。

  • 5 # 小禾青青2

    自盤古開天地,混沌初分,到女禍伏羲創造人類開始,人們對過往時光的長短都很重視。

    禹時代的前頭,白天黑夜已經形成,怎麼計算白天黑夜時間的長短呢?古人們動足了腦筋。

    那時有個叫萬年的年輕人,和同伴在山上砍柴,坐在樹蔭底下乘涼嘮嗑,良久,他驚奇地發現樹影的移動,他開始思考,引起這種變化的原因,根據這現象,他在家裡忙了一段時間,發明了和樹影移動相同的一種計時的東西,後來大家就命名為“日晷”,到處都仿製計時。

    晚上和天陰沒有太陽,“日晷”不能計時,這又是擺在眾人面前的一道難題。人們還是指望萬年能想出辦法。

    果然不負眾望,又一天,他坐在崖溝旁乘涼,聽到崖前“滴噠,滴噠”的泉水聲,他想滴水固定下來,不是最好的計時方法嗎?

    於是回家後,動手製作。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成功了。人們口口相傳,製作計時,並定名為:滴漏。

    從此,白天黑夜的長短,有了大概的記時。

    據說夏朝在朝迋上就建“日晷臺”“滴漏亭”時間就這樣被記錄著。

    隨著人類的發展,朝代的更替,人們對大自然的探索,規律都逐漸掌握。創造,模仿的技能溶進了人們的血液裡。

    現在故宮和觀象臺中的“日晷儀”“滴漏壺”雖經三番五次調改,原理卻是不變的。現代人創造改革的基因,可是古人留傳下來的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了錢卻活得更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