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鬱金香184995999

    古人不但喜歡旅遊,更喜歡探險,相互之間飛鴿傳書及相約時節(遍插茱萸少一人)好奇心不亞於現代人。

    從古詩詞的一些語句中就很明顯地說明這一切:沒有旅遊,就不會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黑雲翻墨未遮山~望海樓下水如天”;

    如果沒有“驢友”,就沒有《早行》,雞鳴自起束行裝~寒蹄先印石橋霜,與同伴出遊迫不及待的心情;

    古人更重情誼,一經相約,隔季相守,不曾食言,從《約客》中黃梅時節家家雨~閒敲棋子落燈花的那種風雨無阻的執念可以看出;

    那時交通落後,騎驢旅行(衣上征塵雜酒痕~細雨騎驢入劍門)已經很時髦了,這些代步工具,也只能是大家名門和文人騷客很時髦的旅遊聯絡及會友方式了。

  • 2 # Sj51586581987

    現代人叫"旅遊",那麼古代人呢?哈哈!我想如果把思維方式調整一下,叫做"雲遊四海"吧。

    從古至今,不乏其例:戰國時期的七國爭霸,有老子、孔子、以及諸子百家爭鳴(謀士),為自己的國家興旺發達而遊說活動。這是帶著目的性的活動;再如上古時代的醫家神農嘗百草、明李時珍,為完成自己的目標和夢想而進行的探索精神;徐霞客為寫中國自然地理、環境、山川人物風情而撰寫的巜遊記》。這是帶著人生某種目標而進行的"雲遊活動。

    再就是古代的文化人為進京趕考路上跋山涉水活動。

    再下來就是為了生活而奔波勞碌的民眾,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或者是西藏遊牧人舉家遷徙,一年四季隨著牛、羊在大草原上的奔走。

    還有民間的郞中、藝人、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有歷史典故傳說。

    再就是如"古代的絲綢之路"的馬幫留下的痕跡,還有鹽商、保鏢諸如此類的生活秩事等等。

    古代交通運輸基本上靠自己的馬幫,沿途住宿條件都有䆁站,或20公里左右一個地方。若是官員每到一個政府管制的地方都要交換"官文"。地理環境不同,人文風情也大不一樣。書信往來基本上靠郵差騎馬傳遞。

    總之,古代人大部分都會帶著某種目的而進行各種形式的旅遊活動吧。為政治、為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標、為謀生而進行的各種活動。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啊!這大概就是我們今天所叫的旅遊。區別只是帶著任務或者僅僅是沿Tiguan風景名勝區而已!

  • 3 # 龍哥1591503

    古代中國是世界最早開展旅遊商務活動的國家,如 :茶馬古道、古絲綢之路、晉商商號、京杭河運、鄭和下西洋等與世界通商、進行文化交流;徐霞客走遍大江南北,傳播中國文化,其遊記享譽世界,中國朋友遍天下。古代中國主要靠貿易交流、專門的信史與世人進行資訊交流。

  • 4 # 鴻哥iouyh福小鋪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寄情山水間。

    這些都證明了古人是很喜歡旅遊的,更是有開科取士的時候,多少文人學子赴京趕考,涉水翻山。

    且古代傳世的那些文學佳作和畫作等等,無一不是展現古人熱衷旅遊的喜好。

    譬如友人之間的相互坐談,其中有把酒言歡,清茶一杯的清談等形式。

    舉個最典型的例子,如同一幅作品,我指的是畫作問世,能繪畫的繪畫,能題詩寫字的就加上,若是有印石大師蓋個寶印就更牛氣了。

    當然啦,一切都是建立在不破壞的基礎上,只是篇幅有點長。

    否則的話,很有可能被認為破壞價值,附庸風雅而被摘除。

    一家之言,僅供交流。

  • 5 # 陳之煜

    王羲之,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契事也。附眾人酩酊大醉合照,燒鵝老白乾絕配,尤其是鵝脖子。

    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附廬山風景照。啊,這廬山真漂亮,就是瀑布小了點。

    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附泰山日出比V,前晚就上山,瑟瑟發抖一晚,總算看到日出了。

    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附蘇軾吐槽李白,鬼大爺的飛流直下還銀河,我還黃河呢。

    文天祥,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附嘆口氣,真沒人來救我啊!

    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附唉,古有張果老倒騎毛驢,今有我老馬騎瘦馬,初戀在何方。不是都說才子佳人嗎,我的那位呢?

    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只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附,唉,當初怎麼也沒想到老皇帝還有復位的一天,當初那麼做我無愧於心,一朝天子一朝臣,我的心有誰懂,連石亨這小子也是,共患難易同富貴難。

    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附出外遊玩聽到老農坐在路邊說的話糙理不糙。這花再好看跟糞便一樣,落在田間土裡都是養料,哈哈哈。

    我自己,天地一色化蠟象,虯枝疏影送暗香,萬物俱寂此聲亮,聽風獨奏演“霓裳”。附啊,不想起床,外面那麼冷,被子抱緊我。

  • 6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古人當然也有很多喜歡旅遊的,但由於交通不發達,更沒高鐵飛機,想做“驢友”也沒有單車,有錢人還可以坐馬車,那旅遊費用可不少,所以一般不會去太遠的地方遊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借款一方讓出借人把借款打給第三方賬戶,要不要授權出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