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偏執影視喵

    Vlog 的歷史甚至比 YouTube 還要長,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都默默無聞。大約從 2015 年開始,隨著一些標杆性的 Vlogger(Vlog 拍攝者)的帶動、年輕人表達自我的需求增強、以及智慧手機攝像頭的進步,才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去拍攝 Vlog。   從 2018 年起,Vlog 在中國也開始快速發展,但這背後最重要的推動力量是影片網站和社交網路平臺的激勵。 人天生有記錄和表達的慾望,Vlog 只是一種影片形式,它適合某些情況下的表達,固定的形式也可以降低「影片製作」這個過去門檻頗高的創作行為的難度。但歸根結底,形式應該為內容服務,在「金錢」、「紅利」和「跟風」驅動下的 Vlog 風潮很難成為一個健康的生態。 中國的 Vlog 也在快速發展。   從百度指數可以看出,從 2018 年開始,Vlog 的熱度開始迅速飆漲,曾經風靡一時,同樣有了自己特定的格式和定義的「開箱」、「評測」等形式的影片,被 Vlog 遠遠甩在了後面。 Vlog 這種形式大幅降低了影片拍攝的門檻,很多情況下,一個人、一臺攝像機,甚至是手機就能完成 Vlog 的製作。如果透過補貼能讓更多的人加入 Vlog 拍攝的行列,對平臺來說是回報率頗高的投資。 但是,那些為了出名或者獲得金錢補貼而強行把任何影片都說是 Vlog 的行為,就是不對的。這可能是中國網際網路獨有的平臺強補貼政策下的亂象,作為一名影片創作者,我的這位同事還是很在意創作者的真誠。

  • 2 # 鳴不鳴白

    不說幾句話,光曬自己幸福或可憐或平淡,用個博人眼球的標題和叫人想歪的封面做吸引。點進去無質感無營養無思想。這種果斷要拉黑,免得下次推薦再掉進去。

  • 3 # 正能量小小晶

    各種vlog個人都比較喜歡,尤其正能量的!最不喜歡的就是一些封建迷信,散播謠言的,消極思想的,vlog是個時尚,前潮的東西,現在年輕人都愛玩的一個app,分類也很多,每個人做的領域都不一樣,但是要想走的更遠,我們必須去傳播正的東西!

  • 4 # 楊九思

    土味吃播必須列為我看見就想划走,永遠不會有興趣的vlog榜首。就是那種上半個畫面是美顏濾鏡開到800%,下半個畫面一大桌子的油膩生鮮。這兩樣可能單放出來其中之一還可以接受,但是偏偏一大堆人喜歡看還發這種東西,再加上絲滑入耳的咀嚼聲和吞嚥聲,不行了,再說我就要吐了。據說他們吃完還去催吐,或者如果做vlog的話直接嚼幾下吐掉,本著不浪費糧食的基本原則,這種東西必須抵制,放幾個圖片你們品一品。

  • 5 # 蘇霍姆林斯基

    我關注的都是息喜歡的,不喜歡的也基本不會看的。所以不存在最討厭的。

    無論看什麼內容,自己一定要學會分辨,平臺一直推薦你看的內容儘量不要都看。

  • 6 # 平淡一家人

    討厭把家裡瑣碎事情,買個東西,逛街,吵架也要拍影片釋出的。覺得無聊,沒意義,有上傳這種影片的功夫不如拍點正能量影片上傳

  • 7 # 大力種草

    除了有乾貨的的 其他人的基本都討厭 看著人家的生活 暗暗羨慕著 有這個時間我覺得還不如多提升自己

  • 8 # 嗨小豐

    沒有正能量的或者說低俗的。一味的為了博得關注,不管事實真相。胡編亂造,誇大事實,炒作。還有那種低階搞笑影片很反感。vlog應該拍攝一些反應真實生活,人家百態,各有不同,酸甜苦辣,意在分享。或者像我這樣做點奇思妙想的影片

  • 9 # 樸素的鵬哥

    談不上討厭,看兩眼不喜歡就直接退出了,模仿的特別多,沒有找到自己擅長的,沒有自己的風格,比如看人家吃個飯挺火,自己也拍個吃飯。還有一種就是整個影片不說幾句話,對著鏡頭愁眉苦臉。標題是表示自己生活很不容易。大家點進去看,肯定是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結果不說話,光看發愁的臉。最喜歡的就是乾貨分享的,可以學習到一些自己欠缺的東西。

  • 10 # 后街小子

    說實話 發那種日常瑣事和日常生活毫無營養的Vlog一點用處都沒有 又學習不到什麼 還佔用社會資源 只能說習慣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2019年,你有多少個想去的地方?都是哪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