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丫頭12710218
-
2 # 九方丁
物質是一種身外物,但又不僅僅是身外物。人們對物質所以喜愛,不單純因為物質作為物的屬性特點,比如實用,精緻,耐用,符合人體工學等等。事實上,人們喜愛物質是因為在物質上投射了情感。所以物質包含著人心的外化。當然,這是從審美的角度去講的。
虛榮是成長必須的,沒有虛榮心的催促與引導,我們走向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動力就有可能會出現不足的情況。所以,虛榮心本沒有不好,反而是好的,不好只是因為過了頭,過猶不及。
攀比跟虛榮很像。虛榮乃滿足自我內心對自我存在的慾望,而攀比是壓過他人的慾望。本質都是為了體驗到自我存在。體驗到自我存在,有存在感,本來就是人們完善自我的追求,所以,攀比本沒有不好,只要不過分。
積極向上的人生與生活,少不了對物質的深層認識,也少不了虛榮與攀比。我們要學會認識與駕馭。
-
3 # 安靜一點也不安靜
王陽明在陽明心學中有過這樣一句話:身外之物不可迷戀,不屬於你的東西,也不能留下。
王陽明一直在強呼叫豁達的心態來為人處事,不要讓所遇的東西成為自己內心的一個羈絆,不能讓名利和慾望,牽制了自己的內心。現在生活中,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人越來越注重物質的追求,忽略了自己內心心靈的一個癒合,王陽明的這句話,其實也是一種適當的解決方式。
其實虛榮和攀比主要兩個來源,一個是自身的慾望,再一個就是外在的人的一些權利,名望,美色,佳餚。各種各樣的東西誘惑著我們,當這些東西對我們產生誘惑,產生煩惱的時候,就是因為自己貪念太重。整天惦記著這些事情,心裡面受盡煎熬。不虛榮、不攀比、積極向上其實就是一個豁達樂觀的人生狀態。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老子也強調了知足常樂這樣一句話。很多儒學中的文化都在強調,用一個知足常樂的心態,不要讓自己的慾望之心高於自己的能力,高於自己的現實狀態。
至於樓主所問的,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個答案了。
-
4 # 一個什麼都寫的高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
有的人的生活方式就是攀比,所努力的目標就是我要買一個更好的lv,我要把我的身價抬高。從他的觀點看你的話就是錯誤的。但萬一這個人某一天明白了,哦好像我永遠都比不過前面的哪一位,攀比沒什麼意思,他會尋求更好的目標,你的話又變為對的了。
在我看來,物質滿足自己要求尚可,沒有一個人說他沒有攀比過。可是當我發現我的價值不在於物質,還在於大家對我文章的閱讀,一次又一次的點贊,對我做成某件事的認可,演講時候的掌聲時,物質的價值成為做他們的成本了。(可以看看b站李永樂老師——清華畢業高材生為什麼選擇在中學教書)我覺得你說的話就是對的了。
-
5 # 九歌Pro
“人比人,氣死人。所以人與人之間無需為了那小小的虛榮而傷心勞身。”
此言之也有其理。但攀比一詞還有其潛意思,便是競爭。深思的話,人類競爭贏過了許多物種,得以發展到現在;國與國的競爭得以讓我們華夏大地繁榮至今。其實質是比對方要強,要不然會活在對方之下,這也是攀比的本質,能夠為你帶來地位。再放到人與人之間——如無競爭,哪裡來向上的動力?
但在無休止向上的同時,又太容易迷失了理智,容易紅了眼。久而久之,自然便進了“心理偏盲”的誤區。譬如之前的“別人家的......如何如何!”就是心理偏盲的典型。戴了那有色眼鏡,對身邊的人和事選擇性地記憶和評判,以攀比為基礎,喜歡較勁,對別人的優點視而不見,對生活中的收穫熟視無睹,在這種心態下,便鑄就了傷心勞身的境地。
可見,它其實是把雙刃劍。這便需要我們時時的調整心態,對它有正確的認知才行。好似那每日都能見到的Sunny,Sunny過於弱了或者太過強烈了都未必是好的。
攀比之心人人都有,不過有的人把自己的攀比控制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而有的人則完全被虛榮給吞去了,完全活在別人的眼中。
然而兩邊的刃都不需要的,也是很好,無慾無求,無需向上,不失為豁達。這也是佛系所追求的。
所以,這完全取決你如何看待,如何把握,
回覆列表
你認為快樂的,就去尋找,你認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認為幸福的,就去珍惜,沒有不被評說的事,沒有不被猜測的人。
有個知己,在寂寞的時候,可以找個人說話,在煩惱的時候,讓心歇歇腳,給自己一個空間,讓自己的心靈有一份純淨的湖泊。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沒必要攀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風有風的自由,雲有云的溫柔,沒必要模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
沒有了健康的身體,家庭,財富,名利,快樂,幸福都將是水中花,鏡中月,健康與我們的生活同行,健康與我們的生命同行,健康與我們的一切同行。
忘記年齡,不要讓自己的年齡成為自己變老的理由,不管多老,只要有一個好的心理,只要自己不覺得老,別人怎麼看是他們的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態度決定一切,有什麼態度,就有什麼樣的未來;性格決定命運,有怎樣的性格,就有怎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