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生已逐漸成為了一支龐大的消費群體,在這個競爭激烈,個性鮮明的新時代裡,大學生們又是怎麼樣消費的,他們的消費觀念是否值得擔憂,在他們尚未接觸到真正的社會的這一非常時期,是怎麼樣看待消費這一問題的,對此我們做了一個調查,並瞭解了大學生消費的基本思想。
本調查的物件為寧波某高校大三在校學生一個班級的抽樣調查。共有30人參與問卷調查,統計了一下反饋的資料和結果。其中每月生活費1000以上的學生佔15%,屬於基本能過的計較滋潤的型別,800-1000的佔22%。500-800的佔50%人,300-500的佔13%人。生活費用500-800的學生佔了一半比例,基本學生的經濟來源都是家庭給的生活費,經過調查,有一部分學生正在做或者以前做過兼職,這類人佔了總數的40%之多。
不難理解,大學生希望經濟獨立,為家庭減少負擔的願望比較迫切。出去打工一是為了增加社會經驗,二來也獲得了相應的報酬。同時,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我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我們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財商”,在當前就成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
一、消費新概念
1、崇尚理性消費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我們會盡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們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2、追求時尚
20歲左右的青年是大學校園的絕對多數,我們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我們的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專案。調查中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已達到10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我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絡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同學的話來形容,我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髮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佔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於名牌產品,也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奢侈品,50%以上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大學生購買高檔消費品,從某些方面說明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正在日漸提高,但是不菲的大學學費、生活費本來就已經是各個家庭,特別是工薪和農民家庭難以承擔的一筆不小開支,為學生們購置手機、電腦、數碼相機等價格不菲的高科技產品,無疑會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還會讓同學之間產生相互攀比的思想,有些工薪階層家庭的孩子甚至不顧家庭實際經濟狀況,看到同學買了這些高檔商品,也逼著父母為自己購買,令父母苦不堪言。另一方面,這樣的高消費方式在社會上形成一股不良的風氣,容易使孩子養成懶惰、不肯吃苦,只會大手大腳花錢、貪圖享樂、攀比炫耀的壞習慣,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1、儲蓄觀念淡薄
在被問到,對自己的理財基本滿意與否和是否偶爾會借錢的問題時,46%的同學選擇了偶爾會借錢,借錢的人當中,借來的錢,選擇還債的高達80%。為什麼會欠債呢。“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中,當問及對“財商”概念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2、消費差距
大學生的個人消費存在較大的差距,有75.9%的人每月日常生活消費在800元或800元以下,而消費1000元以上的佔到了4.1%,高消費群體(月生活費在1000元以上)與低消費群體(月生活費500元以下)之間的差距比較懸殊。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中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生已逐漸成為了一支龐大的消費群體,在這個競爭激烈,個性鮮明的新時代裡,大學生們又是怎麼樣消費的,他們的消費觀念是否值得擔憂,在他們尚未接觸到真正的社會的這一非常時期,是怎麼樣看待消費這一問題的,對此我們做了一個調查,並瞭解了大學生消費的基本思想。
本調查的物件為寧波某高校大三在校學生一個班級的抽樣調查。共有30人參與問卷調查,統計了一下反饋的資料和結果。其中每月生活費1000以上的學生佔15%,屬於基本能過的計較滋潤的型別,800-1000的佔22%。500-800的佔50%人,300-500的佔13%人。生活費用500-800的學生佔了一半比例,基本學生的經濟來源都是家庭給的生活費,經過調查,有一部分學生正在做或者以前做過兼職,這類人佔了總數的40%之多。
不難理解,大學生希望經濟獨立,為家庭減少負擔的願望比較迫切。出去打工一是為了增加社會經驗,二來也獲得了相應的報酬。同時,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我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我們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財商”,在當前就成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
一、消費新概念
1、崇尚理性消費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我們會盡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們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2、追求時尚
20歲左右的青年是大學校園的絕對多數,我們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我們的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專案。調查中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已達到10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我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絡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同學的話來形容,我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髮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佔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於名牌產品,也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奢侈品,50%以上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大學生購買高檔消費品,從某些方面說明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正在日漸提高,但是不菲的大學學費、生活費本來就已經是各個家庭,特別是工薪和農民家庭難以承擔的一筆不小開支,為學生們購置手機、電腦、數碼相機等價格不菲的高科技產品,無疑會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還會讓同學之間產生相互攀比的思想,有些工薪階層家庭的孩子甚至不顧家庭實際經濟狀況,看到同學買了這些高檔商品,也逼著父母為自己購買,令父母苦不堪言。另一方面,這樣的高消費方式在社會上形成一股不良的風氣,容易使孩子養成懶惰、不肯吃苦,只會大手大腳花錢、貪圖享樂、攀比炫耀的壞習慣,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1、儲蓄觀念淡薄
在被問到,對自己的理財基本滿意與否和是否偶爾會借錢的問題時,46%的同學選擇了偶爾會借錢,借錢的人當中,借來的錢,選擇還債的高達80%。為什麼會欠債呢。“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中,當問及對“財商”概念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2、消費差距
大學生的個人消費存在較大的差距,有75.9%的人每月日常生活消費在800元或800元以下,而消費1000元以上的佔到了4.1%,高消費群體(月生活費在1000元以上)與低消費群體(月生活費500元以下)之間的差距比較懸殊。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中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