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王老二
-
2 # 姐妹花家九五至尊勝利
①發病症狀:葉片或葉柄染病,初呈水浸狀軟腐,逐漸向上蔓延,葉片黃化下垂。可由短縮莖發病向根部發展或者根尖的傷口處侵染,根部病區變褐腐爛。遇乾旱後停止擴充套件,根頭簇生新葉。病健部界線明顯,常有褐色汁液滲出。採種株染病後,外部無異常,但髓部完全腐爛,僅剩空殼。本病與黑腐病的區別是維管束不變黑。②病原:細菌性病害,可在種子或病殘體及種株上越冬。主要透過雨水、灌溉水和昆蟲從植株的傷口侵入。③防治:無病株留種或種子處理(種子處理同病毒病防治)。與非十字花科蔬菜進行3年以上輪作,加強田間栽培管理,提倡壟做或高畦栽培。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在發病初期開始噴施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氯黴素200~400毫克/升,70%敵克松原粉500~10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1次,連續防治3~4次。
-
3 # 馬瑪
蘿蔔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味道鮮美可口,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而軟腐病是蘿蔔種植過程中一種常見的病害,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導致蘿蔔嚴重減產,本文將為大家介紹蘿蔔軟腐病的防治技巧。
(1)症狀:多在肉質根膨大期開始發病。發病初,植株外葉萎蔫,早晚還可恢復。嚴重時,葉萎蔫不能恢復,葉柄基部及根莖髓部完全腐爛,呈黃褐色黏稠物,發生臭氣。
(2)發病條件:該病為細菌性病害,由細菌侵染致病。病菌在病株殘體、堆肥中越冬,翌年透過雨水、灌溉水傳播。病菌主要透過機械傷口、昆蟲咬傷等侵入。在植株其他病害嚴重、生長衰弱、愈傷能力弱時發生嚴重。在多雨、高溫、光照不良等氣候因素下,病害易流行。此外,連作、平畦栽培、管理粗放、傷口多時發生嚴重。
(3)防治方法:①輪作。可與禾本科竹:物、豆類作物等不易感病的作物輪作,忌與十字花科、茄科、瓜類作物連作。②整地、施肥。選用高燥地塊,忌低窪、潮溼、黏重地。應用高壟栽培,忌平畦。增施腐熟的有機肥,防止糞肥帶菌。③田間管理。適當晚播,避開高溫多雨易發病季節。雨季及時排水、防澇,降低田間溫度與溼度。發現病株,及時清除,攜出田外,深埋或燒燬。病穴應撒石灰粉消毒。田間管理應儘量減少機械損傷。④及時防治病蟲害。及時防治地下害蟲及其它食葉害蟲、減少傷口。及時防治病毒病、霜黴病,也可減輕軟腐病的發生。⑤藥劑防治。發病嚴重地塊,在根際周圍撒石灰粉,每公頃900千克,可防止病害流行。播種前,用菜豐寧B1拌種,每公頃用量1500克,或用種子重量的1.5%的中生菌素;或用增產菌50毫升拌種,可消滅種子及幼苗周圍土壤中的病菌。發病初可用農抗120的150倍液;農用鏈黴素1000倍液;新植黴素5000倍液;70%敵克松500-1000倍液;菜豐寧B1的800倍液。噴霧,或灌根,7-10天1次,連續2-3次。
-
4 # 極度BBS
初期發病,及時用藥噴灑或灌根。在妥善處理病株基礎上,可用72 %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 000倍液,或50 %代森銨水劑800倍液,或14 %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70 %敵克松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30 %綠得保膠懸劑400倍液等藥劑,或77 %可殺得1 000倍液,或“豐靈”500倍液噴灑或灌根。藥劑提倡輪換交替或復配使用,每10 d左右噴1次,連續噴兩三次。
回覆列表
蘿蔔軟腐病是由胡蘿蔔軟腐歐氏桿菌軟腐病亞種侵染引起的蘿蔔常見病害,蘿蔔肉質根發病後完全失去商品價值和食用價值。近年來,進入雨季以後,蘿蔔軟腐病發病均較為嚴重。雨季種植蘿蔔,軟腐病的病株率和產量損失一般都在6%以上。發病重的田塊蘿蔔病株率和產量損失達20%以上。
綜合治理措施
1、農業及物理防治
(1)實行輪作。不但要避免蘿蔔連作,發病特別嚴重的田塊最好與蔥蒜類蔬菜或小麥等作物輪作。
(2)及時清除病株及病株殘體。蘿蔔生長期間,及時拔除蘿蔔軟腐病病株、清理病株殘體,一併帶離菜田。同時在病株栽植穴上撒生石灰消毒,病株周圍噴藥預防。
(3)排水降溼。採用高畦深溝、板瓦形畦面、地膜覆蓋栽培,以利於降雨時及時排除畦面的雨水,降低土壤溼度。
(4)合理灌水。蘿蔔裂根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供應不勻,後期土壤溼度過大,應注意合理灌水,保持水分的均衡供應,避免久幹久溼導致裂根。
(5)土壤物理消毒。種植前提前進行整地、覆膜,利用晴天膜內高溫殺滅土壤中的病原細菌。
(6)施用腐熟有機肥。地下害蟲大多對未腐熟的有機肥有趨性。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會加重地下害蟲為害,應將有機肥作堆制發酵處理,待有機肥腐熟後才施用,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
2、藥荊防治
(1)施用殺蟲劑防治害蟲。防治各種地下害蟲,每畝用l0%二嗪磷顆粒劑400-500g拌細土25kg,於播種前施人播種穴內。
(2)施用殺菌劑防治病害。在發病初期用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噴霧。隔7-10天噴l次,連噴2-3次,防止蘿蔔肉質根出土部分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