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石小影片
-
2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崔抒殺齊莊公(關於這二位,齊莊公和崔抒的妻子有私情,而且齊莊公還經常把崔抒的帽子送給別人,大家現在知道戴綠帽子是怎麼來的吧。)
齊太史在史書上寫崔抒弒君,崔抒感覺憋屈,讓齊太史改成齊莊公是病死的。(守仁君表示理解)齊太史堅持記錄事實,崔抒殺之。後來齊太史的兩個弟弟也堅持記錄事實,崔抒又殺。輪到齊太史的四弟,太史季來寫,崔抒說“你三個哥哥都因為這事死亡,你不怕死?”
太史季說“據事直書,是太史的職責,失職求生,不如去死。”
崔抒被折服,便讓其據事直書。
太史季出來後看到了南史氏,南史氏說“你三個哥哥都死了,我估計你也活不了,所以我是來接替你的。”
讀到這裡,我覺得自己有一種想哭的感覺。古人這種輕生死,重名義,重職責的精神,怕是再也看不到了。
先秦時期的史書基本上是可信的。但是秦以後的史書就難說了。從西漢開始就有貶低前朝讚揚自己的端倪,但是那時的史官還是有先秦史官遺風的。
到了唐朝,李世民首開皇帝看起居注的風氣。在此之前,記錄皇帝言行的起居注是不允許皇帝看的。李世民開此先河,起居注都不可信了,其它正史基本上也就廢了。
從唐朝以後,正史的可信度是正的有限。對於前朝末代皇帝的評價不論事實如何,基本上都得潑髒水。
舉個例子
五代十國後蜀皇帝孟昶,宋史記載孟昶荒淫無道,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蜀地的老百姓巴不得大宋天兵來解救他們。
可事實如何,後蜀國破,蜀國的財富宋庭搬了幾個月都沒搬完,孟昶被押送到開封的時候,全蜀百姓攜老帶幼夾道數十里哭送。宋朝接管蜀國後,蜀地反而混亂不止,戰火連天。數年才被平息。
-
3 # 禪茶人生46728438
都說我們只能無限接近歷史,卻無法還原歷史!歸根到底歷史是後人來寫,需要為當下的時代服務!這就決定了歷史是多變的,對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也並非固定! 也有史官寧死不改史實,但只怕也是極少數吧! 所以對末代帝王的評價——本身王朝在你手裡斷送,想要正面評價是很難了。但有時候一個朝代也是講氣數的!氣數已盡,病入膏肓,任你天縱奇才,怕也是無力迴天吧! 有時候閒著沒事也瞎想——如果明朝末年崇禎皇帝換成洪武大帝,不知能否扭轉乾坤?
-
4 # 就你最厲害啦
都是上位者為自己的天命所歸的不斷抹黑。因為有更多否定的評價,這樣就可以是自己的帝位更加堅定,也是符合歷史發展的。不過這也是大多數,因為某些帝王真是做了很多害民的事情,比如秦二世!
-
5 # 浸淫之辭
不要把鍋全摔君王身上,歷史不是君王寫的是儒家史官寫的。
開國皇帝之所以開明,是因為他們攜戰爭勝利之威勢,可以控制那些官僚儒生。中興帝王同理,都是用些手段震懾官僚儒生成功的。
而末代皇帝之所以亡國,不是帝王想亡國,因為國就是他的。但帝王也是人,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只能讓那些官僚儒生幫助。但如果不能控制,貪汙重稅就在所難免。
而歷史正是這些儒生書寫,有誰願意往自己身上潑髒水?
歷史上每位末代皇帝基本都被描述昏庸無道,荒淫無度。但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比如隋煬帝,數徵高麗使得國力下降,再比如烽火戲諸侯也被證不實際。是不是所謂末代暴君都只是後者為自己“謀權篡位”找的藉口?
回覆列表
要說歷史是不是真的有亡國之君的過錯被誇大了的,肯定是有的,比如隋煬帝,但要說誇大了很多,恐怕就未見得了。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出現亡國之君被描述的特別不堪的情況。
首先,一個新的朝代、一群新的統治者,他們需要用一些東西去證明他們自己很厲害,他們很英明神武,他們很能為老百姓著想,他們能夠帶領老百姓過上幸福的日子。所以就要把前面的人描述的很不堪,這樣的話才能襯托自己、拔高自己。至於描述的多不堪呢?那就要看當時時局的需要了,以及主導者的品德如何。
第二,這也比較主要的一點原因,那就是很多亡國之君確實不怎麼樣,不然怎麼至於忘了國?可能有的人確實是無力迴天,但有的人也確實是自作孽,還比如隋煬帝。 隋煬帝接手隋以前,隋很富裕強大,但是他一登基,就把隋搞得烏煙瘴氣。修大運河,我們可以說其實他不只是為了看瓊花,而且這條河也確實有很大作用,但是他做的是不是太著急,動用數百萬民夫,沒幾年就搞定了,在那個時候,簡直難以想象。
修洛陽宮殿,到一個地方修一座行宮,實際上是這些都是不必要的,可是他還是做了,又是上百萬人;又比如徵高句麗,去了三次,而就是為了滿足一下虛榮心…… 你說這樣一個消耗民力的人,難道不需要被推翻嗎?想想大家的生活中,要是老闆少發了幾百塊工資說不定都要吵翻天,更不要說被拉去那樣做苦力,一不小還得把小命丟了。
再比如崇禎皇帝,雖然我們都說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在萬曆朝,可是崇禎沒有責任嗎?在明朝用人之際,殺了袁崇煥、逼走了祖大壽,讓為數不多的將領無法為國效力,怪誰啊?
所以,絕大多數亡國之君亡國都是有原因的,只是他們過錯通常被放到放大鏡之下,至於放得有多大,就看新朝拿的什麼放大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