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事拾趣

    一般情況下,封建王朝的皇帝是不能隨意任免官員的,除非一些所謂的暴君和昏君。

    古代官員的升遷也跟現在差不多,現在有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有組織部等專門管理人員升遷調動的部門,在古代這個部門就是專門負責人事的吏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調動等事務。大多數皇帝對官員的認知都得經過吏部引薦,依律進行提拔,最後由吏部執行。事實上,皇帝只對重要的職務行使任免權,比如宰相等,而如縣令之類的小官,一般由吏部決定,報皇帝批准即可,皇帝行使名義上的任免權。

  • 2 # 慕藩怪談

    “皇帝”是中國古代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皇權,可謂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雖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也不是想幹嘛就幹嘛的,有著許許多多的規章制度約束,不然萬曆皇帝為什麼會那麼多久不上朝,和大臣倔氣。

    皇帝雖然貴為九五至尊,但是並沒有官員的絕對任免權。皇帝皇帝想要提拔的官員,需要得到其他官員特別是吏部官員的同意。如果皇帝要提拔一個沒什麼能力且人品差的人,大臣們是絕對不會同意的,官員們會上疏、辭職來對抗皇帝。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像秦皇漢武、朱元璋這類的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提拔官員就容不得其他大臣的反對了。他們也不會選一些沒用的人,擔任要職。皇帝對於一兩個官員的升遷貶謫,皇帝是還是擁有絕對自主權的,但這是隻是個別次數。

    人事任免權,這其實是古代皇權的核心。如果皇帝對封疆大吏沒有了任免權,那麼肯定會導致國家分裂。就拿周朝來說採用分封制,到東周後期就行成諸侯割據的局面。人事任免權是古代皇帝防範封疆大吏的重要保證。

    皇帝與士大夫共同治天下,皇帝的權利也絕對不是什麼“君權神授”,而是整個地主階級對皇帝的支援和皇帝對於地主階級利益的維護。士大夫為代表的官僚集團、地主階級支援皇帝的統治,皇帝則透過任免、授予士大夫權利,而共同治天下。皇帝不能一意孤行,為所欲為,要考慮到士大夫和整個官僚集團的利益,所以皇帝不可能隨便任免官員。

    如果皇帝完全憑自己的喜好進行任免官員,則使有功之臣得不到升遷,阿諛奉承的小人之輩卻身居高位、飛黃騰達。這對整個官僚集團將是個沉重的打擊,皇帝會失去官僚集團的忠心。

    皇帝為了能有效地任免官員,避免自己的失誤而提拔無用之人創立了科舉制,透過科舉制籠絡天下士人,大大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水平。在科舉制下,皇帝人事任免權就會受到制約,只有科舉考試透過取得功名和立有戰功的人才能做官,如果皇帝任意隨便提拔無功無用之人,會遭到諸大臣的反對,所提拔之人也必然受到整個官僚集團的排斥,這樣還會損壞損皇帝的權威。事實上,皇帝只對重要的職務行使任免權,比如宰相、首輔、總督、巡撫等,而如縣令之類的小官,一般由吏部決定,報皇帝批准即可,皇帝行使名義上的任免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樣理解“齷齪之人才有齷齪之想法”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