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常心紀事
-
2 # LancerEX1
中超作為國內最高水平表演性質的比賽,可以不限外援人數,但是需要按數量比例支付額外的青訓費用,比如註冊3人以內外援為0%,4人時上繳外援總薪水的10%,5人20%,6人40%,7人80%……依次類推,註冊一名u23 扣減5%,註冊一名國腳(12個月以內進入國家隊名單)扣減5%…… 等等等等
-
3 # 球道人
專家說的話,基本今天一個專家說嚴格限制外援,明天一個專家說放開外援限制。關鍵問題是,中國的聯賽扮演的是什麼角色,誰說了算?
市場或者叫球迷說了算——同樣的價錢,越多球星越好,沒有外援限制一切交給市場解決,球迷花錢看更多的球星,俱樂部花錢買來更多的球星,然後外援的限制放得很鬆。這基本上英超是很接近這種模式,對外援沒有設定太多限制。
放手讓市場解決本土球員的成長問題。
當然,由於球迷實際上在中超的花費是很少的,比起投入,所以實際上,中超的市場力量是很脆弱的。
說放鬆外援限制的專家基本都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
優點:充分利用足球規律和市場力量,帶動足球水平進步,真正地發展市場的潛力和活力。
缺點:市場化必須從上到下都徹底,本土球員的成長不市場化,存在各種環節的限制,現在傳聞的青少年足球成長的一道道的坎,甚至有些地方不塞錢疏通或賣身給經紀人運作,就沒有上位機會。如果市場化不徹底,包括本土球員引援名額限制等等,是惠及不了本土球員成長,市場得不徹底,光是外援市場化,本土球員就會越來越萎縮,而不是像英超,反而能促進本土球員的進步,
行政力量說了算——重要的是培養好的國足球員,射手榜本土只剩下武磊有競爭力,嚴格限制外援如果中國的聯賽是行政力量主導的話,那麼必然按照體制的思維,給本土球員更多鍛鍊機會,把錢和資源少點放在外援之上,限制,指導,計劃,是行政力量的特色,因為市場是不講究控制的,自然而然,就像非洲,河水氾濫就氾濫,氾濫完了一灑種子,繼續種東西,不氾濫土地還不夠肥沃。但是行政的想法,就是做堤壩防洪,又要引水灌溉,合理安排,施肥,灌溉。
所以行政思維其實很符合華人的心理特點,所以每當越是想大有作為一番,對市場的壓力就會越大。強調限制外援的專家,就是從這種立場出發的。
優點:很好地保證一切不出太大問題,一切都按步有序,很有計劃,對人才的浪費少,例如市場化,可能今天一看足球那麼發財,一堆人一哄而上,最後老闆不玩,球員過剩,導致很多球員失業,但目前,中國不會,因為一切有計劃,精細的篩選,細緻的計劃,基本上中國球員雖然突出者不多,但是沒有浪費太多人才,成材率很高。
缺點:很難最大利用市場和足球規律,平穩至上,但難出頂尖者,經常破壞市場的規矩和慣性,讓消費者和投資者的熱情受到打擊。
老闆說了算——既討好行政,又討好市場,時而限制時而放鬆,大家協商好就行實際上,中超還是屬於老闆單方面投入為主,營收方面很差,所以老闆們本來有更大的話語權,本來老闆說了算,關起門,大家商討究竟是多少個外援,怎麼玩才是用最少的錢達到最大的效果等等,本來老闆們很有資格。
但中超很多老闆是國企,行政的氣質很明顯,中超很多球隊的主場都不是自有的,所以很明顯,受制於行政,一些老闆投資足球,討好行政、向行政要資源的味道很濃。讓他們討好市場,例如開放多一些外援,有些老闆就覺得不行,例如國企背景的,他們也害怕背上浪費國有資源的罪名。
因此,中超目前的情況下,老闆這一塊的還是行政力量稍大,限制外援是可以理解的。
現在很多人說姚明在籃協做得很好,是因為姚明的球員身份,實際上,大家忽略了姚明的老闆身份。姚明既做過球員又做過老闆,又是各種委員,既留洋見識過市場力量,又瞭解行政限制,在中國足球界,基本很難挑出這樣的人。
是否限制外援或怎麼限制,其實是市場和行政力量的博弈,中國足球很多方面都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雙方力量發揮到最大,需要上天降臨一個大神一樣的管理大師。
-
4 # 小二哥1217
頂級聯賽不限制外援 完全商業化 打造成亞洲第一的職業聯盟 聯賽水平可以看齊歐洲二流。二級以下聯賽不準上外援 從頂級聯賽的收入提取補貼 提高俱樂部轉會年輕球員支付的培養費 讓小球會有熱情培養本土球員。
-
5 # 熱心市民王先生23
想問問垃圾豬歇。不就是想練u23嗎 每場比賽外援3+1 4個u23行嗎?你要那所謂的調解費都用哪了?現在都實行賬務透明。你也給大夥曬曬啊。我感覺x小平那三個字比明星簽字都值錢了。一個簽字少說也幾萬了。
亞冠讓上3+1,聯賽你不讓上。世界上哪個國家有這規矩?想起來一套是一套。都拿俱樂部當冤大頭了。
那我也拍個大腿給你出個主意成立個u23俱樂部。硬性規定外援6個外加5個u23讓他們打亞冠去看看?
回覆列表
老生常談的話題,外援少了影響聯賽的精彩程度,足協減少外援拔苗助長,根還在青訓,因為咋們國家有休閒場所就有乒乓案子,足球廠只有城市的好一點的學校有,而且不讓外人進,這就是中國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