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逗趣一人
-
2 # 一壺清茗品春秋
關羽被東吳襲殺,荊州被佔,劉備執意要興兵討伐孫吳,這時趙雲勸諫劉備,“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
從趙雲勸諫內容看,有理有據,既有對當前形勢分析,又指出了當前主要矛盾,還提出具體措施。從中可以看出趙雲並不僅僅是嗎哈哈啊啊啊啊!哦哦好武將,他對局勢的洞察,更看出大臣的格局。相信即使張飛在場,趙雲仍是要勸諫的。
首先,劉備與關羽、張飛的關係,當初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他們的關係名為君臣,其實與兄弟差不多。趙雲阻止劉備伐吳,本身就是逆劉備意願,在其盛怒下勸諫的。趙雲對劉備尚且不怕,又怎麼會害怕張飛,因為張飛在場而不去勸諫。而且,在《雲別傳》記載:“先主與雲同床眠臥”。有此殊榮的除了關張,就是趙雲了。可見劉備對趙雲,與關羽、張飛不差多少,有了這層關係,趙雲當然夜不用避諱張飛了。
其次,在歷史上,張飛的性格愛敬君子,不恤小人,他並不是一味的魯莽,尊敬上層人士,而且趙雲一番勸辭,俱是顧全大局,一心為國的盡忠之言。即使趙雲的勸諫與張飛報仇的意願不同,他出於對趙雲的尊重,也不會作出什麼過激舉動。而趙雲與張飛相處日久,必然瞭解張飛性格,仍然會把自己意見講出來。
第三,趙雲的勸諫並沒有提關羽怎樣,他只是講形勢、講大局、講措施,相必也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刻意避開關羽,避免觸動劉備的心結,這樣對張飛也是有效的。
-
3 # 愛尚文史
趙雲反對劉備攻打孫權,為的是國家的生存大計,為的是蜀中人民的前途,為的是盡一個臣子應該盡的義務。別說張飛在趙雲旁邊,就算關羽的鬼魂降臨到他的旁邊,該說的時候他也一樣會說。
趙雲在劉備集團的地位,以及他與劉備之間的關係,可以說不次於關、張二人,他還沒有混到要看張飛臉色行事的地步。
趙雲與劉備第一次見面,兩人就惺惺相惜,萌生了顧念之情。在公孫瓚麾下,劉備與田楷抵抗袁紹的時候,就開始重用趙雲為主騎郎了。等到趙雲的兄長亡故,拜別公孫瓚的時候,劉備深知趙雲不會再回來,於是握手言別,依依不捨。
趙雲正式加入劉備集團,是在劉備最為落魄的時候,這可謂是患難之交,患難見真情。當時劉備猶如喪家之犬,投靠在袁紹的麾下,途徑鄴城的時候,趙雲加入了他的隊伍。從此二人同床而臥,抵足而眠,相約脫離袁紹,共同創業。
在長坂坡的時候,當劉備得知趙雲已經投敵之後,絕對不肯相信小校之言,不僅如此!他還憤怒的拿手戟丟汙衊趙雲的人。然而!趙雲也沒有讓劉備失望,當他再度返還的時候,帶回的是劉備的妻子與兒子。
而且!劉備在世的時候……趙雲加入劉備集團之後,他的所有官職,都是劉備的首創官職,可謂別具一格,更加凸顯了二者之間的情誼。
從以上的這些細節來看,趙子龍與劉備之間,有著非同尋常的主僕關係,永遠不用看張飛的臉色行事,他在劉備心中的地位,與張飛是一樣的。
或許從這次諫言中,同樣可以看出趙雲與其他大臣的不同等待遇。
當劉備決定攻打東吳為關羽報仇(劉備為關羽報仇,並不是真的想為關羽報仇,而是為他師出無名的隊伍,找一個出兵東吳的理由)的時候,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他的就是趙雲。他沉著冷靜的分析了事態的嚴重性,講清了其中的利弊關係。劉備雖然拒絕了他的進言,但是,並沒有對趙雲施行懲罰,反而封他全權督領了江洲(也就是巴郡,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反觀其他的諫言者,比如蜀中以舌辯著稱的名士秦宓……在趙雲勸劉備之後,秦宓也進言了。而且秦宓當時只說了一句“天時對蜀軍不利”,劉備當即大怒,揚言要殺掉秦宓,幸虧諸葛亮及時勸阻,才改為了關大獄。
所以!趙雲的待遇,與其他人相比,完全在兩個不同的層面,劉備對他有特別的優待。同樣是諫言,秦宓就差點被殺掉,趙雲反而得到了都督江洲的重任。
這樣的趙雲,是不用看張飛的臉色的……
況且,趙雲是什麼人?大公無私,國士無雙之人。當年劉備下益州的時候,準備將益州的土地豪宅分封給各路功臣,是趙雲站出來勸說劉備改變主意的。趙雲寧願不得分封,也不惜指出劉備的錯誤。而且趙雲的建議,是將那些土地田舍,分封給益州的本土民眾,如此大公無私,說是國士完全沒有抬舉的意思。
所以在國家大計面前,在蜀漢的前途,人民的福利面前,趙雲怎麼會選擇有所顧忌呢?即便張飛在場,他一樣也會反對劉備嘛!
回覆列表
趙雲也是最開始跟著劉備創業的將領,跟劉關張三人也有了很深的兄弟感情,封五虎上將時關羽曾說:翼德子龍自家兄弟,不比多說。說明了關羽早把趙雲當兄弟了。
按理說趙雲和關羽感情這麼深不應該反對劉備伐吳,但是趙雲公私分明,在趙雲的認知裡曹操才是大漢的國賊,孫權並不是,應該先報國仇在報家恨。
所以即使張飛在場趙雲也還是會站出來反對伐吳因為在他眼裡國仇>家恨,這也是他令人欽佩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