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教育界新聞發生,似乎整個社會就會出現一個共識:只要學生有問題,那一定是老師的問題。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一書中提到了類似的話,但原文是這樣的:
“直到不久前,這種說法還是相當流行的:‘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教師’,既然如此,那就應當沒有難教的學生了。而所謂難教的學生,是無能的教師臆想出來的而為自己的教育無能找藉口。”(《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年6月 第一版 第132頁)
這裡,蘇霍姆林斯基是作為批駁靶子而引用這句話的,緊接著,蘇霍姆林斯基用了大量篇幅來論證:“難教的兒童總會是有的,無論如何也不能擺脫他們。”蘇霍姆林斯基嚴肅而詳盡地分析了這樣的兒童產生的原因,提出了積極面對這些孩子的建議。可是後來這話卻被有人認為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單獨拎出這話,斷章取義,以訛傳訛。
再說,就算這話真的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他是用意也是在於強調教育者對孩子的一種責任與信念,和教育者基於這種責任與信念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這句話的真理性在於:不輕易對任何學生喪失信心,這個觀點是沒有錯的。
我的答案是不僅有,而且還很多!
我看到不止一位老師這樣的訴苦,有一個老師說:她班上有個學生之前成績還行,最近成績一直在下降,後來發現原因,這個孩子沉迷在《王者榮耀》裡拔不出來了,整天找同學開黑,後來老師把他手機沒收了,家長也知道原因了,但卻沒堅持原則又給孩子買了一個新手機。老師提醒家長這樣不行,這名家長反而跟她理論道:“你們老師不是可以做思想工作,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嗎?你們在大學不是學教育這個專業的嗎?不是說在好老師面前就沒有不聽話的學生嗎?”
老師的恪守敬業難道是家長縱容孩子陋習的資本嗎?
還有一位貴州的老師這樣說:我從教的這個學校是私立學校,但裡面有一部分學生屬於政府劃撥的片區學生,這些學生大部分屬於留守兒童,父母最多是在物質上保障其吃飽穿暖,學生也屬於每天在學校混日子,根本不想學習,也完全意識不到學習對自己的重要性,而且,現在學生和老師的位置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繳費讀書屬於上帝,老師拿工資教學就像奴隸,得對學生百般討好,打不得罵不得,上有領導施壓,旁有家長盯著,教師的地位都很尷尬,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如何去教書育人?更何談想把孩子教的更好?
如果有人非要較真,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那我認為也必須具備一個條件: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都非常到位,只差學校教育這一環時,如果孩子還教不好,那就是老師的責任了!但現在有幾個孩子家長敢拍著胸脯說:我的孩子這兩個環節都沒有問題,教育的很好?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如果較真,這就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什麼是“教好”了?
“好”是一個無法量化的標準,考上大學就是教好了嗎?那沒考上大學的孩子功成名就的也很多啊!家喻戶曉的中國企業家首富李嘉誠,也只是一個小學學歷。成績提高了就是教好了嗎?馬加爵,藥家鑫的成績也不低啊,都考上名牌大學了,最後不還是鋃鐺入獄,眾叛親離。
現在很多家長埋怨老師,說把孩子交給老師,也不見孩子成績有提高,盼子心切我們理解,但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呀。
所以,“好”的標準不應該只是一個標準,而是應該具體到每一個孩子的身上,如果老師讓他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哪怕改掉一個壞習慣,哪怕只是比昨天進步了一點點,都應該肯定老師的付出。桃李雖不言,成蹊自可鑑。教育不是沒有成效,而是成效不在當下!
孩子沒管好,就扔給老師一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明顯就是言論綁架,看起來出自名家,無可辯駁,但如果這話是正確的話。那麼依此推理,我是不是可以說:
沒有管不好的老師,只有不會管的校長。
沒有打不贏的官司,只有不會打的律師;
沒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會治的醫生;
沒有感化不了的敵人,只有不會感化的軍官;
沒有沒有治不好的國民,只有不會治國的官員;
……
結論可能就是:中國全笨蛋,只有學生好。
顯然這是無稽之大談。
幾年前,李鎮西老師在武漢的一個教育論壇上也被問起這個問題,他當時就站起來直率地表達了對這句話的理解,他說:“這句話如果是教師的自勵,我對這樣的教師表達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師,我對這樣的苛求者表示十二萬分的鄙夷!”這句話說完,全場老師起立鼓掌,一致贊同。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孩子本來挺好的,都是被老師耽誤了”當再有人在你身邊說起這些話並以此來要挾你時,我覺的是時候把這篇文章甩給TA看了!
每當有教育界新聞發生,似乎整個社會就會出現一個共識:只要學生有問題,那一定是老師的問題。
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一書中提到了類似的話,但原文是這樣的:
“直到不久前,這種說法還是相當流行的:‘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教師’,既然如此,那就應當沒有難教的學生了。而所謂難教的學生,是無能的教師臆想出來的而為自己的教育無能找藉口。”(《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年6月 第一版 第132頁)
這裡,蘇霍姆林斯基是作為批駁靶子而引用這句話的,緊接著,蘇霍姆林斯基用了大量篇幅來論證:“難教的兒童總會是有的,無論如何也不能擺脫他們。”蘇霍姆林斯基嚴肅而詳盡地分析了這樣的兒童產生的原因,提出了積極面對這些孩子的建議。可是後來這話卻被有人認為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單獨拎出這話,斷章取義,以訛傳訛。
再說,就算這話真的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他是用意也是在於強調教育者對孩子的一種責任與信念,和教育者基於這種責任與信念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這句話的真理性在於:不輕易對任何學生喪失信心,這個觀點是沒有錯的。
二、究竟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的答案是不僅有,而且還很多!
我看到不止一位老師這樣的訴苦,有一個老師說:她班上有個學生之前成績還行,最近成績一直在下降,後來發現原因,這個孩子沉迷在《王者榮耀》裡拔不出來了,整天找同學開黑,後來老師把他手機沒收了,家長也知道原因了,但卻沒堅持原則又給孩子買了一個新手機。老師提醒家長這樣不行,這名家長反而跟她理論道:“你們老師不是可以做思想工作,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嗎?你們在大學不是學教育這個專業的嗎?不是說在好老師面前就沒有不聽話的學生嗎?”
老師的恪守敬業難道是家長縱容孩子陋習的資本嗎?
還有一位貴州的老師這樣說:我從教的這個學校是私立學校,但裡面有一部分學生屬於政府劃撥的片區學生,這些學生大部分屬於留守兒童,父母最多是在物質上保障其吃飽穿暖,學生也屬於每天在學校混日子,根本不想學習,也完全意識不到學習對自己的重要性,而且,現在學生和老師的位置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繳費讀書屬於上帝,老師拿工資教學就像奴隸,得對學生百般討好,打不得罵不得,上有領導施壓,旁有家長盯著,教師的地位都很尷尬,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如何去教書育人?更何談想把孩子教的更好?
如果有人非要較真,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那我認為也必須具備一個條件: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都非常到位,只差學校教育這一環時,如果孩子還教不好,那就是老師的責任了!但現在有幾個孩子家長敢拍著胸脯說:我的孩子這兩個環節都沒有問題,教育的很好?
三、教育不是沒有成效,而是成效不在當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如果較真,這就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什麼是“教好”了?
“好”是一個無法量化的標準,考上大學就是教好了嗎?那沒考上大學的孩子功成名就的也很多啊!家喻戶曉的中國企業家首富李嘉誠,也只是一個小學學歷。成績提高了就是教好了嗎?馬加爵,藥家鑫的成績也不低啊,都考上名牌大學了,最後不還是鋃鐺入獄,眾叛親離。
現在很多家長埋怨老師,說把孩子交給老師,也不見孩子成績有提高,盼子心切我們理解,但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呀。
所以,“好”的標準不應該只是一個標準,而是應該具體到每一個孩子的身上,如果老師讓他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哪怕改掉一個壞習慣,哪怕只是比昨天進步了一點點,都應該肯定老師的付出。桃李雖不言,成蹊自可鑑。教育不是沒有成效,而是成效不在當下!
四、對老師的“言論綁架”何時能停?孩子沒管好,就扔給老師一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明顯就是言論綁架,看起來出自名家,無可辯駁,但如果這話是正確的話。那麼依此推理,我是不是可以說:
沒有管不好的老師,只有不會管的校長。
沒有打不贏的官司,只有不會打的律師;
沒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會治的醫生;
沒有感化不了的敵人,只有不會感化的軍官;
沒有沒有治不好的國民,只有不會治國的官員;
……
結論可能就是:中國全笨蛋,只有學生好。
顯然這是無稽之大談。
幾年前,李鎮西老師在武漢的一個教育論壇上也被問起這個問題,他當時就站起來直率地表達了對這句話的理解,他說:“這句話如果是教師的自勵,我對這樣的教師表達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師,我對這樣的苛求者表示十二萬分的鄙夷!”這句話說完,全場老師起立鼓掌,一致贊同。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孩子本來挺好的,都是被老師耽誤了”當再有人在你身邊說起這些話並以此來要挾你時,我覺的是時候把這篇文章甩給TA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