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後客戶,需要平等交流
上一Par我們提到,樹立權威已經不是最優選擇。那麼,現在的客戶到底要的是什麼?
如今社會的主力軍逐漸向80後轉移,也就是面臨糾紛甚至刑罰的人,80後越來越多。觀察他們的父母可以看出,很多人受到了當年晚婚晚育的影響+體力勞動超負荷,老邁多病,而且基本上都不與子女一起居住,甚至不是一個城市。
出於怕老人擔心,結合老人確實有心無力,導致在創業失敗後,陪著這些80後創業人面臨鉅額債務和刑罰的人是他們的妻子和丈夫。
即便是在最保守的刑事辯護領域,80後群體的客戶,絕大多數是由其同樣80後的配偶前來洽談、委託、下決策。而這些80後帶有明顯的"改革開放"的烙印,性格較為張揚,自我為中心等等,但我個人認為並不是壞事,人首先要為自己活好,才能為社會做貢獻。
與這些朋友打交道,需要拿出平等的態度,實實在在的乾貨,而且,每一步服務都要做到前頭(要知道,80后里急脾氣居多),以往三個月一彙報的服務模式,不能滿足他們的"實時"要求。
2.80後偏好技術派而非關係派
應該說80後是一代開過眼界的群體,網際網路的扁平化讓每一個人都擁有了"自燃"的力量,舉個小例子:20年前要想買一瓶新加坡產的驅風油,得找南方同學家在南洋的親戚,然後漂洋過海很久才能拿到,用完了,不好意思再求人。而如今,開啟某寶,搜尋一下,立刻下單,追蹤物流,樓下自動收貨機幫你收貨。
相信科技的力量,是80後的典型特徵。
科技,用上海立信會計學院馬穎院長的話解釋,科技就是科學和技術的統一,我們不能只看到技術,而忽視科學。確實,在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科學也在逐漸深入人心。我們在一些案件的辦理中,甚至在接案之前都會用大資料對客戶的關聯關係(含法定代表人)進行全面瞭解,以破除資訊不對稱,也減少被客戶"不說實話"帶來的職業風險。
我們的客戶也是如此,幾乎每一位都會在搜尋引擎查詢律師的行內聲譽、經典案例、所在單位、擅長領域等等,甚至有人還查過颯姐的籍貫,來談案的時候攀了老鄉,打了折。
相比之前知識匱乏的年代,不透過找關係來確定用哪個服務商,是一種進步。曾經有一位PR公關總監想要請我們團隊幾位律師授課,採取的辦法不是在官網查詢電話或者在官方公號尋找郵箱或聯絡人,而是找老領導,從老領導找到了律師管理部門,又透過管理部門的朋友找到了律協領導,幸虧律協的領導們比較愛護俺們,還特意打電話詢問是否可以把手機號留給公關總監。
這樣的流程耗費太多時間和精力,也讓我們彼此尋找似乎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如今,這種做法愈發減少,圈子越來越專業,客戶直接可以找到行業服務的專業人士。
3.說實話,他們能接受
律師服務本來就是"有限"的,能做到"有效"已經是上乘服務了。跟80後客戶溝通,不用太顧及什麼尊重與否,態度和藹與否,可以實話實說,也可以乾脆利落。
如果情況不好,那就提前告知,人救過來的機率低於3成,請家屬有個準備。家屬不會暈倒,也不會大哭大鬧,當下80後一代的素質還是提升了很高,他們能接受,只是請你說實話,不要哄騙他們。
有時候,我們面對年邁的委託人還有心理負擔,但對於80後客戶幾乎可以直接溝通,不用想如何拐彎抹角地暗示。應該說,跟這一波客戶和家屬談事,很順暢,溝通成本較低。但是,只要說假話,人家透過其他途徑進行核實非常快。
有一次某律師對家屬說:你老公涉嫌集資詐騙,根據刑法第199條可能有死刑的風險。家屬趁上廁所的時候,悄悄查了"知乎",發現刑法第199條已經被廢止。人家根本就沒有再回到律師辦公室,立刻走人了。
經濟學原理同樣適用在法律服務之中,有時候客戶會腦洞大開想出一個商業模式,你告訴他此舉違規,他問會罰款多少錢?你回答:五萬。他一拍大腿,幹。如果你告訴他此舉違法,他會問你最差結果是啥?你回答:取締。他想了一想,大不了"從頭再來"。如果你告訴他此舉構成犯罪,他會問你:能判幾年?你說:3年以下。也許他真的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如果你說,判10年以上甚至無期徒刑,多數人表示堅決不幹。
4.寫在最後
未來80後客戶將成為全社會服務的主流人群,瞭解80後性格的普遍特點,留心觀察,改造傳統服務業的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效"。
隨著未來國家公共服務走向"放得開""管得住""服務好",商業主體提供服務也應該跟上形勢。在放得開的時候,協助80後創業主力軍,不要僭越法律,甚至不自覺踩到紅線;在管得住的時候,大氣候收緊,有些糾紛和矛盾會更加突出,這時候要保護80後創業者,從蕭殺的風中,甄別騙子和好人,為監管機構篩選值得保留的火種;在服務好的環境下,整個營商環境逐漸向好,刑事法律服務將變身"類保險"服務,買的是安心,萬一。
1.80後客戶,需要平等交流
上一Par我們提到,樹立權威已經不是最優選擇。那麼,現在的客戶到底要的是什麼?
如今社會的主力軍逐漸向80後轉移,也就是面臨糾紛甚至刑罰的人,80後越來越多。觀察他們的父母可以看出,很多人受到了當年晚婚晚育的影響+體力勞動超負荷,老邁多病,而且基本上都不與子女一起居住,甚至不是一個城市。
出於怕老人擔心,結合老人確實有心無力,導致在創業失敗後,陪著這些80後創業人面臨鉅額債務和刑罰的人是他們的妻子和丈夫。
即便是在最保守的刑事辯護領域,80後群體的客戶,絕大多數是由其同樣80後的配偶前來洽談、委託、下決策。而這些80後帶有明顯的"改革開放"的烙印,性格較為張揚,自我為中心等等,但我個人認為並不是壞事,人首先要為自己活好,才能為社會做貢獻。
與這些朋友打交道,需要拿出平等的態度,實實在在的乾貨,而且,每一步服務都要做到前頭(要知道,80后里急脾氣居多),以往三個月一彙報的服務模式,不能滿足他們的"實時"要求。
2.80後偏好技術派而非關係派
應該說80後是一代開過眼界的群體,網際網路的扁平化讓每一個人都擁有了"自燃"的力量,舉個小例子:20年前要想買一瓶新加坡產的驅風油,得找南方同學家在南洋的親戚,然後漂洋過海很久才能拿到,用完了,不好意思再求人。而如今,開啟某寶,搜尋一下,立刻下單,追蹤物流,樓下自動收貨機幫你收貨。
相信科技的力量,是80後的典型特徵。
科技,用上海立信會計學院馬穎院長的話解釋,科技就是科學和技術的統一,我們不能只看到技術,而忽視科學。確實,在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科學也在逐漸深入人心。我們在一些案件的辦理中,甚至在接案之前都會用大資料對客戶的關聯關係(含法定代表人)進行全面瞭解,以破除資訊不對稱,也減少被客戶"不說實話"帶來的職業風險。
我們的客戶也是如此,幾乎每一位都會在搜尋引擎查詢律師的行內聲譽、經典案例、所在單位、擅長領域等等,甚至有人還查過颯姐的籍貫,來談案的時候攀了老鄉,打了折。
相比之前知識匱乏的年代,不透過找關係來確定用哪個服務商,是一種進步。曾經有一位PR公關總監想要請我們團隊幾位律師授課,採取的辦法不是在官網查詢電話或者在官方公號尋找郵箱或聯絡人,而是找老領導,從老領導找到了律師管理部門,又透過管理部門的朋友找到了律協領導,幸虧律協的領導們比較愛護俺們,還特意打電話詢問是否可以把手機號留給公關總監。
這樣的流程耗費太多時間和精力,也讓我們彼此尋找似乎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如今,這種做法愈發減少,圈子越來越專業,客戶直接可以找到行業服務的專業人士。
3.說實話,他們能接受
律師服務本來就是"有限"的,能做到"有效"已經是上乘服務了。跟80後客戶溝通,不用太顧及什麼尊重與否,態度和藹與否,可以實話實說,也可以乾脆利落。
如果情況不好,那就提前告知,人救過來的機率低於3成,請家屬有個準備。家屬不會暈倒,也不會大哭大鬧,當下80後一代的素質還是提升了很高,他們能接受,只是請你說實話,不要哄騙他們。
有時候,我們面對年邁的委託人還有心理負擔,但對於80後客戶幾乎可以直接溝通,不用想如何拐彎抹角地暗示。應該說,跟這一波客戶和家屬談事,很順暢,溝通成本較低。但是,只要說假話,人家透過其他途徑進行核實非常快。
有一次某律師對家屬說:你老公涉嫌集資詐騙,根據刑法第199條可能有死刑的風險。家屬趁上廁所的時候,悄悄查了"知乎",發現刑法第199條已經被廢止。人家根本就沒有再回到律師辦公室,立刻走人了。
經濟學原理同樣適用在法律服務之中,有時候客戶會腦洞大開想出一個商業模式,你告訴他此舉違規,他問會罰款多少錢?你回答:五萬。他一拍大腿,幹。如果你告訴他此舉違法,他會問你最差結果是啥?你回答:取締。他想了一想,大不了"從頭再來"。如果你告訴他此舉構成犯罪,他會問你:能判幾年?你說:3年以下。也許他真的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如果你說,判10年以上甚至無期徒刑,多數人表示堅決不幹。
4.寫在最後
未來80後客戶將成為全社會服務的主流人群,瞭解80後性格的普遍特點,留心觀察,改造傳統服務業的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效"。
隨著未來國家公共服務走向"放得開""管得住""服務好",商業主體提供服務也應該跟上形勢。在放得開的時候,協助80後創業主力軍,不要僭越法律,甚至不自覺踩到紅線;在管得住的時候,大氣候收緊,有些糾紛和矛盾會更加突出,這時候要保護80後創業者,從蕭殺的風中,甄別騙子和好人,為監管機構篩選值得保留的火種;在服務好的環境下,整個營商環境逐漸向好,刑事法律服務將變身"類保險"服務,買的是安心,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