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文散客
-
2 # 沉默141703567
很多人都說強唐弱宋,但看了許多歷史文獻之後發現,兩宋的經濟實力根本不是唐朝可以媲美的,唐朝時藏富於國,宋朝時藏富於民。不要再說歷史上的"強唐弱宋"了,這是不負責任的。
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16000萬貫,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唐代後期約2000多萬貫,明朝最多隻有1500萬兩(一兩白銀約等一貫銅錢)。清朝咸豐年間歲入約為4000萬兩,遠小於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時人口估計為宋朝的3倍。
這巨大的財政收入是來自對人民的嚴酷壓榨嗎?要知道,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沒有爆發過全國性農民起義的大型王朝之一,可見宋代的老百姓生活得並不壞。那麼龐大的財政收入從哪裡來的呢?唐代中後期農業稅約2000萬貫。宋太宗時年收入約3000萬貫,其中農業稅佔65%,工商稅佔35%。真宗時年收入約6000萬貫,農業稅佔48%,工商稅佔52%。神宗時年收入7000萬貫以上,農業稅佔30%,工商稅佔70%。農業稅從唐至宋沒有大的變化,而在宋代由於工商業極度繁榮,工商稅收入突飛猛進,財政收入大增。
神宗時,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了,農業社會開始向工商業社會悄悄邁進。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對大量小自耕農直接徵收農業稅一向是國家統治的基礎,像宋朝這樣的情況在中國封建社會實在是絕無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稅收入才再一次超過農業稅。
王韶主持的開拓熙河的工作,乃是北宋以宋神宗、王安石為首的變法運動的一次重大勝利,是對保守派的一次有力的打擊。經略熙河,招撫吐蕃各部族的成功,使宋朝對西夏形成了包圍之勢,從而實現了王韶所預想的,使西夏“有腹背受敵之憂”的戰略目標。同時由於宋朝經略河湟,勢力隨之擴充套件到西域,使得中原失去河西走廊後中斷的絲綢之路再次暢通,極大促進了東西貿易的發展。
河湟開邊先後拓土三千里,北宋開拓了青海等地三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說是北宋統一後的最大的一次開拓行動。是宋朝與周邊勢力鬥爭過程中少有的一次大手筆!
針對強唐弱宋,我認為
1、要客觀的分析,如果從歷史的發展來說,宋朝的綜合實力遠遠是高於漢朝與唐朝的,所謂的強唐弱宋更主要的表現在軍事實力的較弱,因此就出現了漢滅匈奴,唐滅突厥,在那個時候華人在面對北方的野蠻民族的時候絲毫不落於下風,而到了宋明兩代卻不行了,南宋被蒙古人滅了,明朝又被滿族人滅了的現象。
2、宋開始的軍事積弱其源頭可以說就是從唐開始的。宋太祖認為唐後期之所以會出現軍閥割據,其主要原因就是武將缺乏控制,所以為了避免這個再次出現,宋太祖就弄出了以文制武而不是文武並重的國家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國家的軍隊給限制住了。
3、唐朝後期到五代十國這段時間,戰亂太久,而北方少數民族透過中原內亂,大量搶奪中原的資源,導致北方少數民族一直強大。
如果按綜合實力評價的話,絕對不是"強唐弱宋"。
回覆列表
宋朝弱嗎,依我看不盡然。看看宋朝交過手的敵人就知道了,除去被宋朝滅掉的南唐、北漢這些割據政權。宋朝還和吐蕃、西夏、遼、金、蒙古等國交過手,這些政權都是“馬背上的民族”建立的,民風剽悍,驍勇善戰。但是,宋朝還是硬碰硬跟他們幹過仗,且打過的勝仗也不少,連笑到最後的蒙古大汗蒙哥也折損在宋軍手裡。那麼,為何宋朝給人的感覺那麼弱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淺淺的分析一下。
一、重文抑武 埋下隱患
宋太祖趙匡胤鑑於五代時期武將擁兵自重,時不時還上演個改朝換代,他本人也是這樣黃袍加身的。因此,在登基之後,以溫和的手段解除了手下大將的兵權,重文抑武遂成了宋朝的立國之本。趙匡胤的繼任者宋太宗趙光義也曾掙扎過,重過武,但和遼國的幾次交戰效果不甚理想,敗績明顯。還經歷過在戰場上走失,有手下大將提議擁立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為天子的事。這讓趙光義對武將的忌憚很深,加之戰爭受挫,趙光義開始注重文治,壓制武將。宋朝的後世皇帝一直沿用著“重文抑武”的統治理念。
二、地緣糟糕 強敵環伺
兩宋時期,外部環境並不好,周邊是西夏、遼國、金國、蒙古這些戰鬥力強悍的國家。再者,宋朝失去了“燕雲十六州”牧馬的好地方,要知道,那時的騎兵部隊,相當於現在的特種部隊,而這,正是其它幾國的強項,蒙古騎兵更是無敵的存在。
三、不長記性 戰略頻誤
兩宋有兩次致命的戰略失誤。第一次聯合金國滅掉了遼國,失去了遼國這個屏障,金兵長驅直入,滅了北宋。第二次又犯了同樣的錯誤,聯合蒙古滅了金國,使蒙古得以抽出身來,集中優勢兵力,重兵壓境,正面對抗南宋。
四、皇帝昏庸 奸臣當道
舉兩個例子。宋高宗重用奸臣秦檜,無心戀戰,一心向金國求和。在岳飛節節勝利的節骨眼上,把岳飛召回來,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帝國的翻身之路就這樣被斬斷了。南宋後期,賈似道受寵,此人不學無術,靠欺騙過活。在蒙古大軍攻打襄陽的關頭,竟隱瞞不報,貽誤軍情,可惡可恨
以上淺析,如此宋朝,焉能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