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建文帝像)

    建文帝在靖難之役的離奇失蹤,是整個明王朝二百餘年的一件懸案,建文朝史也在明前期成為言論禁區,時人對這一問題往往緘口不談。隨著成祖一系的統治日漸穩固,建文朝的歷史問題在明後期逐漸走向寬鬆。明亡清興之後,建文朝史成為明朝遺民口中熱議的話題,他們在明清易代的劇烈轉折時期,透過對建文帝的追思,來表達自己對明王朝繁華勝景的眷戀,將一聲哀嘆寄託在明亡之後“殘山剩水”之中。

    明朝滅亡以後,部分遺民投入明史編纂的隊伍中,例如張岱《石匱書》、談遷《國榷》、查繼佐《罪惟錄》等。故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明代的遺民便無法避開對建文帝的歷史書寫,再加上建文帝在靖難之役中的下落不明,為明遺民對建文帝的歷史形象建構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明成祖像)

    明朝的滅亡,涉及到士人們對明成祖及靖難之役的重新評價問題,建文帝在遺民心目中成為一個被同情的人物,他們開始較為客觀地評價靖難之役及明成祖的篡位行為。黃宗羲在《明儒學案》寫道:“夫分封太過,七國之反,漢高祖釀之;成祖之天下,高皇帝授之,一成一敗。成祖之智勇十倍吳王濞,此不可以成敗而譽咎王室也。”儘管故國是所有遺民的精神寄託,但朝代的更替使遺民開始冷靜思考明朝的歷史得失,靖難之役在黃宗羲的心目中已經演化成類似於七國之亂的叛亂行為,一方面反映出遺民對建文帝的同情與悲憫,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遺民們重新定位明成祖時的複雜心態。

    (黃宗羲像,清人葉衍蘭繪)

    明遺民還曾將南明朝廷的覆亡與靖難之役相互聯絡,認為靖難之役時,朝廷中尚有如方孝孺一類的忠臣,而到弘光朝卻出現“忠義多虧”的現象,如此反差,讓南明朝臣未免感到失望,也未免讓遺民們感到悲傷憤懣。同時,還有遺民將明王朝的滅亡追溯到靖難之役,認為靖難之役中斷了建文帝“寬慈仁厚”的執政理念,建文永樂的政治風向出現了劇烈轉折,人心士氣受到重大打擊,方孝孺被誅十族,讓遺民們為當年的忠臣扼腕嘆息,也讓遺民們透過對方孝孺的同情傳遞出對建文帝的懷念。

    從明遺民關於建文帝的評價中可以發現,遺民們對建文帝的偏愛,一方面是總結明朝滅亡經驗教訓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編纂明史期間,讓建文帝回到歷史學術研究的軌道,對建文帝、明成祖和靖難之役等歷史人物、事件作客觀歷史評價的需要。總之,遺民們可以平心靜氣,超越有明一代的官方束縛,重新探索和理解建文朝局的諸問題。

    參考文獻

    1.楊念群:《何處是“江南”?:清朝正統觀的確立與士林精神世界的變異》(增訂版),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年;

    3.黃宗羲:《明儒學案》卷四三《方孝孺傳》。

  • 2 # 電影看歷史

    明恭閔惠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建文是他登基後的年號,後人稱建文帝。他是懿文太子的第二子,其母為呂氏。建文帝生來穎慧好學,性情溫順,又特別孝順,深得太祖喜愛。十四歲時,懿文太子患病,他日夜守候在床前伺候。過了兩年,太子病逝。建文帝被立為皇太孫。

    1398年5月,太祖病逝。十六日,建文帝登基。後大赦天下,以第二年,1399年為建文元年。下詔行喪三年。1399年7月,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剛開始和朝廷勢均力敵。苦戰兩年,後朝廷難以抵抗,燕軍一路南下。建文帝因聽信讒言,先後錯失反敗為勝的良機。

    建文四年四月十五日,何福、平安敗燕軍於小河,斬其將陳文。二十二日,徐輝祖等在齊眉山打敗燕軍,斬其將李斌,燕兵害怕,圖謀北歸。這時,建文帝聽信訛言,說燕兵已經投降,召徐輝祖回京,何福陷入孤立無援。二十八日,諸將與燕兵大戰於靈壁,諸將全軍潰敗,陳暉、平安、禮部侍郎陳性善、大理寺卿彭與明均被擒獲。然兵臨城下,南京城危在旦夕。建文帝見形勢不利,想劃地而治。

    六月九日,命諸王分守都城,派李景隆及兵部尚書茹王常、都督王佐到燕軍中去,重申割地罷兵之約。十日,又派谷王朱木惠,安王朱楹前往。燕王見形勢大好,均不理睬。十三日,遣使者送蠟書四出,催促勤王兵。十四日,燕兵侵犯金川門,左都督徐增壽圖謀內應,被誅滅。谷王朱木惠及李景隆叛降,接納燕兵入城,都城陷落。宮中大火,建文帝不知所蹤。

    燕王在宮中遍尋建文帝,未果。只發現了帝后的屍體,燕王下令厚葬。野史記載,建文帝在城破之時,剃髮為僧,偷偷從地道溜走了。但至今死無對證。燕王登基以後,未曾放棄尋找建文帝。由於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使得即位後的朱棣,一直惴惴不安,難以入睡。為了徹底找到建文帝,朱棣名義上派鄭和出使西洋,宣揚大明的國威,但在暗地裡,卻指派官員深入民間去查訪建文帝下落。可始終一無所獲。這也是他一輩子的遺憾。

    後世評價建文帝,天性仁厚。登基之切,親賢好學,招用方孝孺等人。他曾因病而輟朝,尹昌隆進諫,惠帝即刻引以自咎,宣告他疏於中外朝政,自我切責。又免除軍衛單丁,減免蘇、松重稅,皆使百姓得到很大實惠。君主之德得以彰示天下。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梁啟超言“少年智則國智……”整個句子是啥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