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雁素魚棧
-
2 # 元貞國學經典
古代三權:民權,貴族權,君權。
處在不同時代,各權勢此消彼漲,遠古至封建社會,由民權重,貴閥重,到君主集權,經過了漫長更迭。
上古之時民權重,天子無道,民可驅之。
周分封開始,貴族權慢慢佔主導,周天子還是天下共主的時代。孟子還能講:民為貴,君為輕,社禝次之。貴族權居於主導,所以韓趙魏能三家分晉。
經隋唐科舉選士制度漸漸完備,五代相互殺伐之後,宋太祖以文治國後,貴族已完全屈於君權之下。朱元璋開始,皇權獨大,至清一朝到達頂封。
戰國貴族領主佔據的領土和人口眾多,門人宗客能不入官籍,只有家籍。
------------------
在商鞅在變法以前,各諸侯國的政治制度頗類似於西方中世紀的貴族共和制,貴族在政治上有很大的權力,甚至可以制約君主。商鞅的變法加強了中央集權,削奪了貴族的政治權利,在政治上打擊了貴族勢力。
經濟上,商鞅廢除了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讓貴族勢力在經濟上飽受損失。
軍事上,商鞅建立了獎勵軍功制,普通百姓可以透過參加作戰和努力生產而獲得爵位,而貴族卻會因為不能打仗而失去爵位,失去特權。
商鞅強秦,弱貴族,加強君主權力。
講到底,還是最根本的利益之爭。
電視劇:大秦帝國。講得很透澈。
-
3 # 朝史暮想
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的老牌貴族其實就是——奴隸主。
奴隸主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有奴隸,有耕地。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新的生產工具——鐵質農器和使用耕牛。
這就使得在相同的耕地面積的前提下,需要的勞動力大大地減少。使得以家庭為單位的農耕經濟得以存活和發展。
這個時候,自由民就越來越多,日子也越來越好。奴隸對於獲取人身自由的渴望也越來越大。自由民的發展,最後形成了一個新的階層——地主階層。隨著財富的累積,自然就開始要求政治上的話語權。諸侯國計程車大夫階層,就是地主階層的利益代表。
但是奴隸主貴族依舊把控著政治權力,他們的奴隸是自己私人財富,土地的產出也不用上交給國家。而作為諸侯國的國君,想要強國,首要的就是大量的勞動力,兵源,和稅收。
底層計程車大夫要奪權,君王要人口,要土地收歸國有,這就是諸侯國奴隸貴族面臨的尷尬局面。
商鞅以客卿的身份進入秦國,所以他在秦國是沒有根基的,秦王就是用他來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就是一個空降的CEO。所以,商鞅的改革,很多都是涉及到奴隸貴族的切身根本利益的,比如解放奴隸,比如重新丈量土地,比如稅制改革,比如承認地主階層擁有土地的合法化,提升其政治地位,比如收繳奴隸主的土地等等。
所以,商鞅的這一系列做法,可以說是在砸秦國奴隸主貴族的飯碗,你說秦國貴族們會不會牴觸。
-
4 # 使用者夏天的風
秦國貴族為什麼會那麼恨商鞅,這是因為商鞅的變法涉及到了整個貴族階層的利益,甚至於對貴族階層的權利進行了徹底的洗牌。
首先商鞅變法最重要的就是軍功授爵制度以及貴族的隔代降爵制度,貴族本身自己的權利不僅受到了大大的削弱而且子孫後代也不可能在享受自己的福廕。更重要的是商鞅所制定的秦法對貴族階層更加嚴酷,太子因為犯法得罪了商鞅他把太子責罰了一頓不說,還把太子的老師給割了鼻子。太子尚且如此,可想貴族們還能好到哪兒去。
商鞅的做法無疑是作繭自縛他能想出變法的招式,可想而知他也是個高人與聰明人卻沒有想到給自己留條後路。這也的確是一樁歷史公案?秦孝公死了以後太子即位以太子老師首的舊貴族當然要報復商鞅了!所以商鞅的死是必然的。在一起有功之後的歷代秦王也都是聰明人,他們明白商鞅變法給秦國帶來了巨大的好處所以他們恨的只是商鞅本人並不恨秦法,我也就留下了《商君死秦法不滅》這句話。
實際上在中國曆朝歷代無論誰變法都要付出代價的,王莽的變法王安石的變法張居正的變法最後都沒留下好下場。在春秋戰國時時代時代,還有另外一位著名的變法家吳起下場幾乎與商鞅是一模一樣。吳起在楚悼王的信任下,也進行了商鞅似的變法,但楚悼王剛一死那些利益受到傷害的舊貴族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吳起的命!於是吳起借楚悼王的屍體也報復了那些舊貴族,但繼任的新楚王是慨恨吳起也恨楚法,所以也用車裂之刑懲罰了吳起的屍體同時也廢了楚法。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看秦國變法前的政治狀況。那時候的秦國就是由幾十個大小不同的部族組成的,孟白乞三族,子車氏,嬴氏等。國家掌握在這些人手中,那時候還是奴隸社會,奴隸立功不獎,戰死白死。
而商鞅變法的內容核心就是獎勵軍功和獎勵生產,即“耕戰”二字。這使得普通人甚至努力有了地位,也就稀釋了老秦人貴族的權力。而且商鞅變法建立政府,立郡縣,使得世家大族的行政權也被剝奪。
因此,老貴族恨透了衛鞅,最終迫使秦惠文王嬴駟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