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娛者仙
-
2 # 穿插游擊隊
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走向上現代化之路,但是與日本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的革新不同,日本天皇制的一些內容卻顯得越來越保守,最突出的就是禁止女性擔任天皇。
日本古代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十代女性天皇,各個時期也從未明令禁止女性擔任天皇。但明治維新後,日本編訂《皇室典範》,第一章第一條就規定,只限擁有天皇血統的直系男性成員來繼承天皇之位,直接否定了女性成員的繼承權。二戰結束後,《皇室典範》雖然經過修訂,但第一章第一條仍然保留了原來的內容。
你可能注意到了,2019年日本新天皇即位。由於天皇沒有兒子,按照《皇室典範》規定,天皇之位未來只能由自己的弟弟文仁親王,以及文仁的兒子悠仁親王先後繼承。萬一繼承人有個三長兩短,這對號稱“萬世一系”的日本天皇制來說,可是致命的打擊。但就算是這樣,日本的《皇室典範》還是沒有被改動。為什麼不斷追求現代化的日本,反而要禁止女性皇室成員繼承大統呢?
目的仍然是維護天皇的獨尊地位,我們圍繞“萬世一系”這個關鍵點看一下。
中國古代王朝存在“易姓革命”的現象。只要是受命於天,任何人都可以取代失德的君主,自立為帝,所以不同王朝姓氏不同是很正常的。由於日本沒有較早地發育出強大的中央控制力,日本的統治者,不論是天皇個人還是幕府將軍,為了有效控制地方,都要藉助天皇的神性來凝聚人心,比如強調日本天皇從古至今“萬世一系”從未中斷,這是世上絕無僅有的。
但問題是,千百年來難免會出現德行、能力比較差的天皇,這時應該怎麼辦呢?還有,如果遇到天皇直系男性後代都不在了,怎麼辦呢?
回看歷史,日本古代曾有8位女性擔任過10任天皇,也就是說,有個別女性不止一次擔任天皇。不過,這些女性天皇可能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她們大多是前任天皇的女兒,由於天皇過世後沒有兒子,所以由女兒暫時接掌大統,但這只是權宜之計。為保證王室的延續,以及王族血統的純正,她們會嫁給皇族近親。婚後,丈夫會成為新天皇,自己則成為妻後。雖然自己是女性,丈夫也不是天皇直系,兩個人擔任天皇都有點不夠格,但兩個人結合,他們的兒子將擁有雙重皇族血統,自然有足夠的資格繼承皇位。
也就是說,雖然日本女性天皇很多,但她們在位最重要的使命是承上啟下,有一點像中國古代太后臨朝聽政的情況,具有偶然性和臨時性,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啟動。
但到日本近代,這個問題就比較麻煩了,近親結婚是不被倡導的。根據日本傳統,皇室女性出嫁後將跟隨夫姓,並自動失去皇族成員身份。所以,一旦由女性擔任天皇,兩難狀況將出現。如果不結婚,王族血脈無法延續,如果結婚,女性天皇必然要與他姓氏的男子生子育女,天皇系譜將轉到他家之手,日本的“萬世一系”的皇統純正就被打破了。這種理論的背後潛藏著的是男尊女卑、父系繼承為尊的思想。
你可能會疑問,為什麼日本在現代仍然抱殘守缺,不放棄“萬世一系”的想法呢?
一個直接的作用力是日本保守派的長期執政。長期的天皇制對於日本文化產生了深刻影響,天皇是日本“國家和國民統合的象徵”不可輕易打破。而且,日本社會也形成以天皇為核心的神道教,這是日本傳統文化最核心的精神源泉。神道教的很多祭祀活動都是由男性天皇主持的,女性成員一律無法參與。因此,保守派抬出“神道教等於國家傳統,國家傳統等於習俗”的理論,直白地否認女天皇出現的合法性和正當性。
但為了能夠維持萬世一系,保守派不得不提出一些有違常理的方案維持天皇的“特別性”。比如,他們認為,天皇並非普通人,“只有男性天皇可以即位”這項規定不受憲法中男性女性權利平等的影響。他們甚至提出,在極端情況下,並不否認天皇可以多妻多妾。畢竟之前的明治天皇和大正天皇都是側室所生,為了皇族血脈,多妻多妾是可以討論的。
回覆列表
嚴格意義上說,日本歷史上沒有所謂“女天皇”,總計一百二十五代天皇中,只有八位“女帝”,像武則天那樣名正言順的女皇,在日本是不存在的。
日本天皇制度確立之後,皇后、皇女都是皇室成員,只有在特殊授權下,她們才可以攝政,代行天皇之職。變化出現在公元592年到公元770年,在這不足200年的時間裡,日本先後出現過6位“女帝”,卻不叫“天皇”,偶爾會叫“中天皇”,即“後宮中天皇”。
“女帝”帶有明顯的母系社會遺存,但它使得皇權不至於落入旁支,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皇室內部權力鬥爭中的自相殘殺。女帝執政所取得的成就並不比男性天皇少。推古天皇在位36年間,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抑制地方豪強;同時派出遣隋使,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一系列改革被稱為“推古改革”。
如果按照現在的皇位繼承順序,德仁皇太子將於2019年即位。由於德仁太子和雅子妃沒有誕下皇子,將來極有可能出現男性皇統斷絕的情形。因此許多人要求修改《皇室典範》,允許女人出任天皇,那樣才會體現男女平等。作為華人,對這件事情只能拭目以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