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設計技能大略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基本的軟體或手繪技能
2、設計方法和策論
3、設計思維和路徑
首先,常見的軟體或手繪等基本設計技能,屬於設計師實現設計目的的主要工具,也是協助設計師把想法呈現給客戶的主要手段。
最常見的練習方法莫過於多練多思考,就像各位所說的找個案例來抄,多抄多做,用量換取質變,達到提升水平的目的。 該階段常見方法: 手繪:臨摹大師作品,從中學習如何把控線條與空間感,快速表達想法; 軟體:AI、CDR、PS、犀牛等等,學習快捷鍵,提高效率;效果光影特效把控,這需要專人指導及自我反思,一步一腳印。
其次,學好了如何用武器,下一步就步入實戰領域積累,簡而言之,總而言之,反而言之,就是實踐專案入手,積累經驗,透過不斷的試錯,學會如何用簡單的招式,達到最強的效果。
這裡舉例子,常見的方法5W1H,不一定和主題有關,但是有助於培養思考問題及解決方法:
5W+1H:是對選定的專案、工序或操作,都要從原因(何因why)、物件(何事what)、地點(何地where)、時間(何時when)、人員(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個方面提出問題進行思考。
1、物件 (what)——什麼事情
公司生產什麼產品?車間生產什麼零配件?為什麼要生產這個產品?能不能生產別的?我到底應該生產什麼?例如:如果現在這個產品不掙錢,換個利潤高點的好不好?
2、場所 (where)——什麼地點
生產是在哪裡乾的?為什麼偏偏要在這個地方幹?換個地方行不行?到底應該在什麼地方幹?這是選擇工作場所應該考慮的。
3、時間和程式 (when)——什麼時候
例如現在這個工序或者零部件是在什麼時候乾的?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幹?能不能在其他時候幹?把後工序提到前面行不行?到底應該在什麼時間幹?
4、人員 (who)——責任人
現在這個事情是誰在幹?為什麼要讓他幹?如果他既不負責任,脾氣又很大,是不是可以換個人?有時候換一個人,整個生產就有起色了。
5、為什麼(Why)——原因
為什麼採用這個技術引數?為什麼不能有震動?為什麼不能使用?為什麼變成紅色?為什麼要做成這個形狀?為什麼採用機器代替人力?為什麼非做不可?
6、方式 (how)——如何
手段也就是工藝方法,例如,現在我們是怎樣乾的?為什麼用這種方法來幹?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幹?到底應該怎麼幹?有時候方法一改,全域性就會改變。
核心點
5W+1H就是對工作進行科學地分析,對某一工作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就其工作內容(what)、責任者(who)、工作崗位(where)、工作時間(when)、怎樣操作(How)以及為何這樣做(why),進行書面描述,並按此描述進行操作,達到完成職務任務的目標。
不要認為這個辦法不重要,用起來或許可以幫助你提升一個階梯,設計企劃裡面,經常要寫人群定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設計原意等等內容,如果結合這個鋪開寫,將會更完善和系統的闡述。
譬如設計電飯煲,該產品的賣點如何提煉,從who(老人和小孩可以設計一鍵開始煮飯、文字加大,年輕人設計多種烹飪方式),when(什麼時間可以用{早上可以設定定時功能}用多久時間煮好飯{倒計時時間顯示}),where(哪裡使用?室內{考慮內膽可以端上飯桌}廚房{清潔的時候可以把電源線繞起來}),why(為什麼電飯煲只能做飯?還能做菜?煮粥煲湯做酸奶)...
設計的方法有很多,國內最常見的設計就是上素材網找靈感,找到感覺就畫下來,不斷的完善,好處是簡單直接,移花接木,壞處是靠運氣且難以長久維持,尤其是類似的設計不斷湧現的時候。
最後,設計思維和路徑。用武學的說法,就是你學會了舞刀弄劍,也學會了一些方法道術,得出了武學經驗,就會進入另一個境界,順勢而為,深入探究武學的真諦。
這個說法有點虛。 譬如說:用手繪、犀牛、AI等等方式製作家電或者傢俱的效果圖,這是基礎。 用素材網的圖片參考,用5W1H寫企劃書,用SWOT分析競品等等的方法是實踐應用。
結合趨勢,延伸潮流,精心打磨等等是第三步,培養思維方法和路徑。
什麼是結合趨勢,延伸潮流? 蘋果的設計理念:iPhone4的圓角和ipad的底部弧度,這是早前的設計趨勢。還有潘通每年的流行色號、每年的紐約設計時尚週,或者是行業龍頭的最新產品。都代表著前沿的資訊和世界的浪潮,每年都會有不同流行的元素,趨勢的意思大概如此。
關於延伸潮流, 設計總監的思維和工作路徑和初級設計師差別很大,一方面是經驗,另一方面是沒找對方法,所以最後,是否能形成系統思維,有條不紊的開展專案才是真正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
祝你成功,加油
我覺得設計技能大略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基本的軟體或手繪技能
2、設計方法和策論
3、設計思維和路徑
首先,常見的軟體或手繪等基本設計技能,屬於設計師實現設計目的的主要工具,也是協助設計師把想法呈現給客戶的主要手段。
最常見的練習方法莫過於多練多思考,就像各位所說的找個案例來抄,多抄多做,用量換取質變,達到提升水平的目的。 該階段常見方法: 手繪:臨摹大師作品,從中學習如何把控線條與空間感,快速表達想法; 軟體:AI、CDR、PS、犀牛等等,學習快捷鍵,提高效率;效果光影特效把控,這需要專人指導及自我反思,一步一腳印。
其次,學好了如何用武器,下一步就步入實戰領域積累,簡而言之,總而言之,反而言之,就是實踐專案入手,積累經驗,透過不斷的試錯,學會如何用簡單的招式,達到最強的效果。
這裡舉例子,常見的方法5W1H,不一定和主題有關,但是有助於培養思考問題及解決方法:
5W+1H:是對選定的專案、工序或操作,都要從原因(何因why)、物件(何事what)、地點(何地where)、時間(何時when)、人員(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個方面提出問題進行思考。
1、物件 (what)——什麼事情
公司生產什麼產品?車間生產什麼零配件?為什麼要生產這個產品?能不能生產別的?我到底應該生產什麼?例如:如果現在這個產品不掙錢,換個利潤高點的好不好?
2、場所 (where)——什麼地點
生產是在哪裡乾的?為什麼偏偏要在這個地方幹?換個地方行不行?到底應該在什麼地方幹?這是選擇工作場所應該考慮的。
3、時間和程式 (when)——什麼時候
例如現在這個工序或者零部件是在什麼時候乾的?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幹?能不能在其他時候幹?把後工序提到前面行不行?到底應該在什麼時間幹?
4、人員 (who)——責任人
現在這個事情是誰在幹?為什麼要讓他幹?如果他既不負責任,脾氣又很大,是不是可以換個人?有時候換一個人,整個生產就有起色了。
5、為什麼(Why)——原因
為什麼採用這個技術引數?為什麼不能有震動?為什麼不能使用?為什麼變成紅色?為什麼要做成這個形狀?為什麼採用機器代替人力?為什麼非做不可?
6、方式 (how)——如何
手段也就是工藝方法,例如,現在我們是怎樣乾的?為什麼用這種方法來幹?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幹?到底應該怎麼幹?有時候方法一改,全域性就會改變。
核心點
5W+1H就是對工作進行科學地分析,對某一工作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就其工作內容(what)、責任者(who)、工作崗位(where)、工作時間(when)、怎樣操作(How)以及為何這樣做(why),進行書面描述,並按此描述進行操作,達到完成職務任務的目標。
不要認為這個辦法不重要,用起來或許可以幫助你提升一個階梯,設計企劃裡面,經常要寫人群定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設計原意等等內容,如果結合這個鋪開寫,將會更完善和系統的闡述。
譬如設計電飯煲,該產品的賣點如何提煉,從who(老人和小孩可以設計一鍵開始煮飯、文字加大,年輕人設計多種烹飪方式),when(什麼時間可以用{早上可以設定定時功能}用多久時間煮好飯{倒計時時間顯示}),where(哪裡使用?室內{考慮內膽可以端上飯桌}廚房{清潔的時候可以把電源線繞起來}),why(為什麼電飯煲只能做飯?還能做菜?煮粥煲湯做酸奶)...
設計的方法有很多,國內最常見的設計就是上素材網找靈感,找到感覺就畫下來,不斷的完善,好處是簡單直接,移花接木,壞處是靠運氣且難以長久維持,尤其是類似的設計不斷湧現的時候。
最後,設計思維和路徑。用武學的說法,就是你學會了舞刀弄劍,也學會了一些方法道術,得出了武學經驗,就會進入另一個境界,順勢而為,深入探究武學的真諦。
這個說法有點虛。 譬如說:用手繪、犀牛、AI等等方式製作家電或者傢俱的效果圖,這是基礎。 用素材網的圖片參考,用5W1H寫企劃書,用SWOT分析競品等等的方法是實踐應用。
結合趨勢,延伸潮流,精心打磨等等是第三步,培養思維方法和路徑。
什麼是結合趨勢,延伸潮流? 蘋果的設計理念:iPhone4的圓角和ipad的底部弧度,這是早前的設計趨勢。還有潘通每年的流行色號、每年的紐約設計時尚週,或者是行業龍頭的最新產品。都代表著前沿的資訊和世界的浪潮,每年都會有不同流行的元素,趨勢的意思大概如此。
關於延伸潮流, 設計總監的思維和工作路徑和初級設計師差別很大,一方面是經驗,另一方面是沒找對方法,所以最後,是否能形成系統思維,有條不紊的開展專案才是真正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
祝你成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