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幸運的世界上
最罕見的是生命與生命的相遇
當另一個生命 一個連名字也不知道的生命
遠遠地 卻又那麼親近地發生在你的生命裡
——《生命本來沒有名字》
6月11日是第2個“華人體器官捐獻日”,廣州地區各大醫院紛紛舉辦主題為“身後捐獻器官,生命在大愛的懷抱中延續”的紀念活動。今年截至6月3日,全國共2497例器官捐獻,其中1/8在廣東完成。
6月11日,人們用各種方式緬懷那些身後仍給世人送出“生命禮物”的器官捐獻者。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稱廣醫一院)獲得重生的數十位“移友”把感恩化在詩裡,為“救命恩人”送上了讚歌。此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走訪到多名器官捐獻的受者,深切感受他們“兩個生命一起活”的心情。
“哥哥生前善良,在生命盡頭也會將好事做到底。”阿強的弟弟說。上週,阿強因一場交通意外撒手人寰,被確診為腦死亡後,他的家人悲痛萬分。然而,一個訊息傳來,雖然生命逝去,但哥哥的器官還能救活很多人。為什麼不讓阿強的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呢?悲痛之餘,阿強的家人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捐獻器官!最終,阿強的肝臟、一對腎臟和一對角膜,給5個陌生人送去了生的希望。
“世界上最神奇的是生命與生命的相遇。”雙肺移植術後的廖叔中氣十足。2017年4月,命懸一線的肺纖維化終末期患者廖叔接受了雙肺移植手術,他移植術後變得更加自律,雖不知道體內的雙肺來自何人,但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生機。
來自佛山的鵬伯今年3月底在廣醫一院接受了肺移植手術,術後他鄭重登記成為一名器官捐獻志願者。他說,想帶著身體裡的“另一個人”一起活到八十多歲。
41歲的甘肅人趙先生今年3月等到了肝源捐獻,終於在肝硬化的最後階段等來了“新生”,“聽說是一位三四十歲的廣東人捐獻的,我的命、我的全家都是廣東醫護、廣東捐獻者救活的!”他說。2014年,趙先生在一次體檢中發現了肝硬化,“當時真是五雷轟頂!”他說,當時他的孩子剛剛出生,一家人的生計怎麼辦?新生孩兒怎麼辦?今年1月,趙先生抱著最後一絲期盼,來到了廣州,兩個月後他的肝臟移植手術獲得成功。趙先生常常忍不住跟孩子說,“那位捐獻的好心人,救了爸爸的命,可救活的是我們全家啊!”感恩之情常常縈繞心頭。
“器官捐獻是捨己救人,是愛的最高境界。”著名呼吸系統疾病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坦言,從事醫療事業六十年,在廣醫一院工作四十多年,看著器官移植技術開展得越來越好。他感慨,器官捐獻者雖然生命不在了,但部分生命卻在不同的人身上延續著,對生者也是一種安慰。
據廣東省紅十字會器官捐獻辦公室主任李勁東介紹,截至6月3日,今年全國共有2497例器官捐獻,其中廣東省佔到318例,居全國第一位。從2009年廣東器官捐獻的50例,到2017年底廣東共完成器官捐獻2156例,2017年廣東省器官捐獻668例,佔全國13%,廣東省器官捐獻例數已經連續八年排名全國第一。其中中山一院佔廣東省內器官捐贈總數的四分之一,2011年~2018年,共實施中國公民器官捐獻639例,實施器官移植手術1977例,位居全國前列。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王長希指出,相關統計顯示,中國每年有器官衰竭病人約150萬人,需要實施器官移植手術者就達30多萬人,然而,由於器官捐獻者的數量極為有限,每年實際接受器官移植手術的患者僅有1萬多人,更多患者只能在焦急和苦苦等待中,離開這個世界。
其中,腎源緊缺最為嚴重——全國大約有20萬人在等待腎移植,而每年全國成功完成腎移植手術的只有1萬例左右。中山一院每年完成300例腎移植的病人,可背後還有2000多例的病人在等待腎源,需求量很大,供體卻嚴重不足。
此外,尤其是目前中國兒童腎移植的比例不高,除因兒童腎移植要求較高外,不少家長擔心孩子腎移植後的存活時間最終選擇放棄治療,這與歐美國家恰恰相反,兒童更容易獲得移植機會,目前腎移植在中國最長存活時間高達40多年,與普通人壽命幾乎無差別。
誤區一:捐了器官遺容受損
器官摘取手術是嚴格的外科手術,術後醫師會非常仔細縫合並維護遺體外觀,最後恢復原貌。
誤區二:器官捐獻後被“走後門”用掉
所捐器官是嚴格按國家制定的器官分配與共享原則、規範程式,透過全系統分配,據分配結果移植給器官衰竭患者。就算是器官捐獻者或其家人想指定將器官捐獻給某特定人士,那也是不行的。
誤區三:登記捐獻很麻煩
在這個幸運的世界上
最罕見的是生命與生命的相遇
當另一個生命 一個連名字也不知道的生命
遠遠地 卻又那麼親近地發生在你的生命裡
——《生命本來沒有名字》
6月11日是第2個“華人體器官捐獻日”,廣州地區各大醫院紛紛舉辦主題為“身後捐獻器官,生命在大愛的懷抱中延續”的紀念活動。今年截至6月3日,全國共2497例器官捐獻,其中1/8在廣東完成。
6月11日,人們用各種方式緬懷那些身後仍給世人送出“生命禮物”的器官捐獻者。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稱廣醫一院)獲得重生的數十位“移友”把感恩化在詩裡,為“救命恩人”送上了讚歌。此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走訪到多名器官捐獻的受者,深切感受他們“兩個生命一起活”的心情。
行善之心 哥哥生前善良 身後也將好事做到底“哥哥生前善良,在生命盡頭也會將好事做到底。”阿強的弟弟說。上週,阿強因一場交通意外撒手人寰,被確診為腦死亡後,他的家人悲痛萬分。然而,一個訊息傳來,雖然生命逝去,但哥哥的器官還能救活很多人。為什麼不讓阿強的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呢?悲痛之餘,阿強的家人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捐獻器官!最終,阿強的肝臟、一對腎臟和一對角膜,給5個陌生人送去了生的希望。
感恩之心“我要和‘他’一起活到80歲”“世界上最神奇的是生命與生命的相遇。”雙肺移植術後的廖叔中氣十足。2017年4月,命懸一線的肺纖維化終末期患者廖叔接受了雙肺移植手術,他移植術後變得更加自律,雖不知道體內的雙肺來自何人,但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生機。
來自佛山的鵬伯今年3月底在廣醫一院接受了肺移植手術,術後他鄭重登記成為一名器官捐獻志願者。他說,想帶著身體裡的“另一個人”一起活到八十多歲。
“新肝救活的是我全家”41歲的甘肅人趙先生今年3月等到了肝源捐獻,終於在肝硬化的最後階段等來了“新生”,“聽說是一位三四十歲的廣東人捐獻的,我的命、我的全家都是廣東醫護、廣東捐獻者救活的!”他說。2014年,趙先生在一次體檢中發現了肝硬化,“當時真是五雷轟頂!”他說,當時他的孩子剛剛出生,一家人的生計怎麼辦?新生孩兒怎麼辦?今年1月,趙先生抱著最後一絲期盼,來到了廣州,兩個月後他的肝臟移植手術獲得成功。趙先生常常忍不住跟孩子說,“那位捐獻的好心人,救了爸爸的命,可救活的是我們全家啊!”感恩之情常常縈繞心頭。
器官捐獻 是愛的最高境界“器官捐獻是捨己救人,是愛的最高境界。”著名呼吸系統疾病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坦言,從事醫療事業六十年,在廣醫一院工作四十多年,看著器官移植技術開展得越來越好。他感慨,器官捐獻者雖然生命不在了,但部分生命卻在不同的人身上延續著,對生者也是一種安慰。
據廣東省紅十字會器官捐獻辦公室主任李勁東介紹,截至6月3日,今年全國共有2497例器官捐獻,其中廣東省佔到318例,居全國第一位。從2009年廣東器官捐獻的50例,到2017年底廣東共完成器官捐獻2156例,2017年廣東省器官捐獻668例,佔全國13%,廣東省器官捐獻例數已經連續八年排名全國第一。其中中山一院佔廣東省內器官捐贈總數的四分之一,2011年~2018年,共實施中國公民器官捐獻639例,實施器官移植手術1977例,位居全國前列。
僅1/30的人等到器官源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王長希指出,相關統計顯示,中國每年有器官衰竭病人約150萬人,需要實施器官移植手術者就達30多萬人,然而,由於器官捐獻者的數量極為有限,每年實際接受器官移植手術的患者僅有1萬多人,更多患者只能在焦急和苦苦等待中,離開這個世界。
其中,腎源緊缺最為嚴重——全國大約有20萬人在等待腎移植,而每年全國成功完成腎移植手術的只有1萬例左右。中山一院每年完成300例腎移植的病人,可背後還有2000多例的病人在等待腎源,需求量很大,供體卻嚴重不足。
此外,尤其是目前中國兒童腎移植的比例不高,除因兒童腎移植要求較高外,不少家長擔心孩子腎移植後的存活時間最終選擇放棄治療,這與歐美國家恰恰相反,兒童更容易獲得移植機會,目前腎移植在中國最長存活時間高達40多年,與普通人壽命幾乎無差別。
器官捐獻的認識誤區誤區一:捐了器官遺容受損
器官摘取手術是嚴格的外科手術,術後醫師會非常仔細縫合並維護遺體外觀,最後恢復原貌。
誤區二:器官捐獻後被“走後門”用掉
所捐器官是嚴格按國家制定的器官分配與共享原則、規範程式,透過全系統分配,據分配結果移植給器官衰竭患者。就算是器官捐獻者或其家人想指定將器官捐獻給某特定人士,那也是不行的。
誤區三:登記捐獻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