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佑銘
-
2 # 榴花閣
謝謝邀請。三十而立,立什麼志?怎樣立?在古代孔子曾精闢的概括:“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這裡的“三十而立"具體指的什麼?沒有標準答案。不同的時期年代,有不同的內涵。當今是一個資訊開放的時代,價值多元化。人與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角色也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三十而立",立什麼樣的志?還真難說,不能強求所有人都千篇一律。
志向是什麼呢?志向,就是理想、目標、方向。人若無志如無銜之馬、無舵之舟,無目的漂來漂去。對於每個人講,人生當中必要立志,要當恆志。古人云: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今天習文,明月學武,到頭來一事無成。
一個人之所以進步慢,是因為“立”的是“事”,不是“志"。我們往往關注的是“事”,不是“志”。立志,要立什麼“志”?立志,就是要先打掃自己的“靈臺”,讓心地乾淨、光明磊落,在心上立志。一個人立什麼樣的志向至關重要,決定其一生的發展方向。睿智的人知道自已要什麼。要領悟到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茫從地努力奮鬥,關鍵是志向、方向,是抉擇。
-
3 # 一生的足跡2018
三十而立,該立什麼志氣?
這個問題問的就不對!
首先我們來了解這個三十而立是什麼意思?
翻譯一下就是: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大學之道;三十歲懂得了禮,言行都很得當;四十歲能成為知者,無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規律;六十歲所聞皆通;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用自己的話就是:
十五歲有志於學術體系的建立,三十歲就能夠建立自己學術體系的初步雛形(通俗的意思就是三十歲時已經小有成就了,並不是說到了三十歲了才想起要立什麼志氣),四十能夠把自己的學術體系拾遺補缺較為完善,五十知道自己的學術體系天性如此,難做寸進而與人鬥牛,六十知道自己的學術體系不過如此,你們愛說不說,七十宣傳自己的學術體系本應如此,面對質疑、求教,能夠從心所欲解釋自己的學術體系。
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四十歲到六十歲是安身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說了這麼多,大家瞭解了吧。再說說古人這話,注意是古人說的,古代男子是二十為弱冠,意思是成年了,你想想現代人就是在中國是18歲成人,三十歲才想立志,是不是有些太晚了!!!
現在說說立什麼志?
那就看自己喜歡或對什麼感興趣了,有了興趣才心甘情願去做事,有道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認準了目標,用實際行動去實施,總有一天自己能立起來,立於這個世界,這方天地,這個複雜的社會!
回覆列表
三十而立,不僅僅只的是立之氣,那樣太片面了。20、30歲要開天闢地,40、50歲就要頂天立地,70、80就是談天說地了。我們會看到不同的年齡段都跟天地有很大的關係。
那麼,“三十而立,到底立什麼?”
30歲的年齡在人的一生當中是非常黃金的時間段,身體、頭腦、智慧各方面都發育已經完全成熟,也算是經過了一些世面,三十而立呢。
1、立身,立身就是要確立我們自身的一個品格和修養,要確立我們的一個價值判斷的標準,就是我們的價值觀,我們人生處世,內在的思想修養,包括道德和涵養。
談立身,自強是立身之本,作為一個真正能夠三十而立立身的人,應該擁有自己自身的一個本事,透過自己的本事,能夠為這個社會來創造最基本的價值,能夠養活自己,進而才考慮到養家、成家立業。
2、立業,透過一個基本的積累,能夠確立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相對來講三十歲的人,不是應該到處去跳槽的了,應該有比較固定的一個事業。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擁有一個本領,一個本事,就應該把它修煉,能夠把它煉出來。
立業跟我們修煉自身的本事、本領是相關的。“君子務本”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兩個“本”,一個是本分,一個是本事,本分跟道德、規矩、涵養、修養有關聯,本事就是能力、技術、專業,這是我們要立的內容。
3、立家,顧名思義就是應該擁有自己的家庭了。成家跟事業有沒有關聯呢?還是有些關聯的,古人認為應該先成家,再立業,它是有原因的,成家以後,我們明白了責任,明白了擔當,所以成家,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會對我們去立業也會有更多的幫助和感悟。
所以,三十應該立身、立業、立家。立身就從我們的思想、道德和能力三個方面來立身;立業是煉好我們應有的本領和本事,應該有所專注和沉澱;立家是根據自己的情況成家。